|
在古戏台穿越百年! G6 q i U! |5 G" I9 S
) {2 @; D/ l2 U- U: q “方寸之地,大千世界”,说的便是戏台的特殊功能。赏江南戏曲、品海派名点、流连园林亭台……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沁润人们心中。在黄浦有几处老戏台,修旧如旧后对公众开放,成为传播经典文化的公共舞台。8 T% I, o' a/ |9 ?- s- t
6 P3 ~" n: S1 |+ `2 u
豫园古戏台,地处豫园内园南部,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堪称“东南第一台”。这处古戏台设计玄妙,不但可远观全景,更可抵近细观戏台顶部的“藻井”。原来,藻井呈半球穹隆状,由两层圆圈和20道弧线相交而成,四周有28只金鸟展翅欲飞,正中间有一面圆形明镜。藻井的视觉效果华丽精美,且有良好的音响效果。近年,豫园管理处经常在这里举办特色艺术展演、非遗文化展示、精品展览和旅游主题活动。中外游客信步古戏台,一边欣赏老戏台的风骨,一边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3 E+ g; |& \! N' i7 ]
2 h5 _# d; i4 v2 [( Q/ a1 a 在豫园商城,文昌路上还有一处戏台——“海上梨园”。原址是一处小舞台,当时布置得漫不经心,表演都是大杂烩,几乎没有什么上座率。2015年,在黄浦区支持下,豫园集团对这里启动了装修改造,引入了上海昆剧团等合作伙伴,变身为一处以昆曲等传统戏曲演出为主的艺术空间。“海上梨园”不定期开设公益场次,以创新手法表现传统文化,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
" V2 M, k, G- a4 I. K$ y2 j% m
. \! c3 z& l4 @' ~$ j* B7 {9 D 三山会馆是一处有着新老戏台的公共空间。老馆建于1909年,新馆建于2010年,两者彼此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为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戏剧文化,三山会馆推出了“三山雅集——戏剧折子戏市民专场”,打造三山戏曲殿堂,将会馆有形文物“古戏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有机结合,将静态的和动态的文化有机结合。每年春秋季,三山会馆都会邀请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淮剧团等专业戏曲团队,在古戏台上演出昆曲、越剧、淮剧、沪剧、民乐和滑稽戏等传统剧目。/ D% u4 e: w3 c; Q; F
5 D' O. O" o3 m J
新舞台 市民文化的狂欢会9 U' [) F, P. A/ o
5 P& I/ q% W& i" l/ H
今年7月,在刚刚三道(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贯通的黄浦滨江,每周五晚,黄浦滨江都会定时上演文化活动,有小型音乐会、无伴奏人声演唱、舞蹈、杂技等。一边欣赏无限江景,一边享受文化盛宴,不少市民场场不落,追着看演出。
, M$ ]$ \$ O1 F t& e1 a, C- W( e3 x E! I% [
黄浦区地处市中心,区域面积较小,但始终不断开拓与挖掘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将文化产品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滨江、商务楼宇、商场等人口最密集、老百姓需求最多样化的地方,近年都成为黄浦构建新文化舞台的载体。/ C: ~9 E+ {$ H4 ~0 I9 W$ G
1 V1 C- j. k% q5 U2 t. i 今年,黄浦滨江的文化活动已排满了:以“经典慢生活,文化进滨江”为主题,黄浦区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中心邀请高水准演出团队,定期向滨江输送多元化演出;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展如火如荼,黄浦滨江借势给各街道、参赛单位、参赛组织的优秀作品提供一个展览展演空间,让更多百姓登上市民舞台,更“接地气”地展示黄浦区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和市民文化风采等。“合理运用滨江公共空间,组织文化、体育、旅游、教育活动向滨江集聚,培育提升地区人气与吸引力,体现开放成果,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元性与共享性。”区领导这样定位这处新舞台。 `' z3 U& e T: ^4 Y/ k1 t; K
6 y- X/ q. }, ^; I 上海京剧院的“大圣来也——郑派传人严庆谷公开课”、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雕塑展览《明天的寓言》、刘海粟美术馆的手工艺术亲子工作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优秀剧目、世界音乐季的世界根源音乐、余德耀的3D打印工作坊等,这些经典的艺术演出与作品,如今在黄浦区的商场内就能免费欣赏到。去年11月,“艺蕴黄浦”活动在黄浦区举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油画雕塑院、上海京剧院、世界音乐季、余德耀美术馆等本市一批国有与民营文化主体,与香港广场、K11、新天地、大丸百货等一批商业设施率先牵手。黄浦区集中大量地标性商业设施,具有打造商业空间文化生态热点的优质土壤。借助“艺蕴黄浦”,黄浦区推动一批展览、演出、工作坊等艺术项目与商圈、商街、商场联手,打造商业空间叠加艺术空间的复合型文创中心,推动传统商业街区创新转型。/ D$ c. M& |. ?8 ^& `5 R- Z5 w
5 @8 v) ~$ `; J M. [
“艺蕴黄浦”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看到了商业与艺术共舞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少黄浦区的商圈经营者主动加入。今年端午节期间,在新天地、思南公馆的公共空间内,商场、咖啡馆、广场随处都变成了剧场,近200场演出向公众免费开放。6 @; I4 `/ X4 X: I
& ~5 h4 t+ U' U& v
中午时间,在商务楼宇的大厅内,听一场小型音乐会,会是什么感觉?黄浦区文化场所与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环人民广场区域,有着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上海博物馆等上海顶级文化资源。黄浦区想方设法将这些资源引入楼宇、社区,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艺术熏陶。比如,今年夏天,南京东路街道发起了“南东-音乐-家”的社区公共音乐计划,将这些顶级文化资源送到楼宇内的白领身边。一场场只有在大剧院才能听到的音乐会被重新编排,放到了商务楼宇的大堂内演奏,平日忙于工作的白领们有了难忘的轻松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