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幕运营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近期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2017舞蹈节上,堪称当代芭蕾领军力量的荷兰舞蹈剧场一团时隔三年再度来到北京,与此同时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已飞抵美国芝加哥,于当地时间10月28日20时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美国巡演。既要“引进来”,更得“走出去”,来去之间,彰显的不仅是国家大剧院走在国际前沿的艺术水准,更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0 G6 O. ^* y0 @* P8 b
8 X# n; i. l8 t- _% G2 ^2 \9 [ 走进北京 荷兰当代芭蕾诠释《易经》智慧 6 i# |5 ]+ p8 e4 A0 f7 [0 C& H) R# E# v; T
伴随着巴赫的音乐,一扇巨大的白色“墙壁”在场中顺时针转动,每转一周,便会有一个舞者“凭空”出现在封闭的“白匣子”里,不少观众都是头一次在芭蕾舞台上看到“大变活人”,忍不住睁大眼睛一探究竟。墙的这一边是黑衣的舞者,另一边,几名身穿白色紧身衣的舞者似乎在极力挣扎着阻止墙面的转动,最终黑与白在不羁与严谨中达到了平衡,不免让许多人因此想起了旋转着的八卦阴阳两极。其实,这样的猜想和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易经》中“变易”、“易简”、“不易”的哲思,正是编舞保罗-莱特富特和索尔-莱昂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这部名为《藏身之处》的作品是荷兰舞蹈剧场(简称NDT)一团时隔三年后带给中国观众的见面礼。 . Z+ c% U( X2 j/ @1 ^3 o. {/ C; L% D2 c
“《藏身之处》的灵感来自《易经》,我对道教非常感兴趣,《易经》给了我非常多的灵感。我们运用黑白两种颜色体现《易经》中的阴阳,并通过寂静来表达世界上发生的一切,这种境界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几天前的对谈活动上,索尔-莱昂分享了自己关于《藏身之处》的灵感构思,简单的话语却道尽了NDT赋予芭蕾舞的深刻见解和使命。* i3 t3 Y7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