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发现人声的录音在数码音频技术中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其它所有音色都可以通过音源或采样等手法在“导线”内传送解决,但录人声则不太现实,我们在这儿介绍一些录制高质量人声的常用录音技巧。
0 q/ c* O, N [/ K; q一、在开始人声录制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人声的语音发声特征。# ~0 K8 G5 H; i9 X: o) S
A:感情特征:5 C9 T: [- B6 o6 G0 O7 O1 J7 ~" V2 E/ ~
语言语音是人类特有的声音,人们利用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语言语音具有复杂的构成因素,它又是一种微妙音响现象,它不仅有声学而且具有感情因素,如讲话朗诵、唱歌、哭笑等感情表现各不相同。9 `; n! {$ {3 K
B、生理特征:
$ F/ i6 C- b( @无论什么语言语音,其发生原理是相同的。从肺部发出一股直流空气,当传到喉头时,声带振动把这股直流空气加以调制,被调制的声带波又传到咽喉、口腔、鼻腔等处,受到进一步调制,在发出某一特定语音时,舌、唇、都有特定的收缩部位,使这些腔体具有特定的形状,从而形成特定的调制。这一系列特定的调制决定了该语音的音调和音色,受到调制的声波由嘴唇、鼻孔藕合到外界,由空气传到人耳就是我们听到的语音。* E! J- H' |( @
C、物理特征:(语音的频率与能量)$ Y$ s$ t- n- F/ Z" Y% ^
人们讲话或歌唱时,其声带振动频率因人而异,元音的基音频率可高可低,男低音可从80――320Hz左右,女高音可从250――1200Hz左右。辅音的频率较高,其中有大量的谐波成分(决定音色),比如“咝”音的谐波频率可高达4000――10000Hz。一般人讲话的语音能量很小,平均功率约50微瓦(50╳10-6瓦)左右,2000人讲话的能量约1瓦左右,语音的能量95%集中于500Hz以下,而高频能量只占5%左右,但它对语言的清晰度和音色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录音师,应该了解人声的语音发声特征,从而有根据有目的的对人声进行处理。2 l$ ~1 u' h9 I3 n8 y! E
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选择话筒
' n3 t( c& E( P* i0 ~& x要想录制出好的背景人声音轨,没有高品质的电容话筒是不行的。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动圈话筒(比如Shure SM58),不过要想得到那种充满空气感,具有闪亮音质的声音,最好还是选用电容话筒。通常,电容话筒的细节表达能力更强,而且在高频灵敏度方面也较动圈话筒要占优势。电容话筒有许多种拾音图案--心型、全指向型和"8"字型等,它们可以适应大部分录音工作的需要(参见图1)。
9 a8 Z9 a* e4 ~ D
" N1 q/ ]+ [. F& a ?
6 w/ w$ C$ [( W2 p7 `" E图1:常见的话筒拾音图案,从左到右分别是心型,全指向型和"8"字型。7 Y7 A! Q" t8 \. @1 H9 y& j9 K
录音师可以使用电容话筒,然后像使用动圈话筒一样进行压缩、均衡处理和话筒摆位。使用动圈话筒就没有办法去利用如此多的拾音图案了,动圈话筒在设计时没有提供这些功能。
; b- D; @% [3 n, ?( s' O三、话筒的摆放很重要,我们以录制单个人声为例介绍一下。7 G& H& |4 c0 f( O1 J y- e6 M
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5 S8 _3 H. v& B! ?. f1、最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播音员,说
) p8 t* O# k( p( i6 T话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播音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录整篇稿子时音质统一。
& e1 y% M6 Z! G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所说的拾音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什么是近讲效应?简单的说,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说,你说话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声音录制完毕以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加一些低频不就行了,干吗还要在拾音的时候改变与话筒的距离呢?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
5 u* r* l% O& c( Q/ o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 d* W1 T' m) _7 X$ A. x. P$ J2 L
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在一个有优秀拾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比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消,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 z( P& h; Q+ @- z# c. n8 k: b
四、选取合适的摆放位置,就可以开始人声的拾取了。录下来只是完成了工作的一半,还有后面重要的一半,制作。
- Y, V0 I, B- j7 b" ^* L. F第一步:降噪# C. D8 l7 O; |. O. u
有人说了,降噪我会啊,选取一段噪音波形为样本,然后再整体降噪呗,慢着,这个地方就容易出问题,首先你要听一下噪音属于哪一类?在人声里占到多大的比重。看这个噪音采样(图一),这是一段人声静音时的环境噪音在COOLEDIT里的噪音采样。这段频谱的噪音量实际上已经非常小,而且主要是非常高频的电流声,这样的噪音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解决的,但是如果噪音的量比较大,而且参杂了许多中高频的环境噪音的话,建议你不要用这个方法,因为这样会吃掉你的声音,还会让人声产生吭吭巴巴的现象。所以建议这个方法要慎用,而且采样的时候尽量采最小最平直的一部分噪音。如果降噪完毕在人声中间还有噪音啊、喘气声啊,建议你直接把那一部分静音,这样尽管人声里还有一点噪音,但是被人声掩盖,人声间歇时又是静音,整个人声就会听起来比较干净。说一千道一万最好是录音的时候就把好关,尽可能的减少噪音录入。
$ A6 a# @! `6 p. u6 s(图一)' \$ V0 s" _( p, H/ V8 O
- o: t" }% W/ _5 H* y第二步:音量
; |, z% J2 u3 ` 音量也是人声是否清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 G: {% A3 Y, X' K8 g, Y; Q 录制完成一轨波形后,先看看波形的纵向大小,一般振幅在2-2.5左右声音比较好。然后在混缩的时候用这样的办法判断你的人声音量是否合适:把监听音箱的音量关到最小,然后稍微开一点,这个时候应该只能听到人声比较清楚,其他的声音都若隐若现,然后再开大一点,这时候可以听到吉他、贝司泛音,然后把音量开到一般状态下,这时候鼓和贝斯清楚的铺开了。然后把音量整个放到最大,听一听什么东西录爆了。实际上这是人的耳朵的听觉特性决定的,先是接近人声的中频,然后是中高频,然后是低频。听声音的人往往只注意他想听到的,所以人声是一定要让别人听清楚的。合适的音量和混响是构成声音清晰与否或者靠前靠后的重要组成。
J" S. P6 `3 W5 R* ?5 |% W第三步:混响4 H' o, X; A h2 u$ b0 l+ U
混响是录音后期处理中很重要的一步。 什么是混响呢?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在这里不再描述混响的具体内容,只推荐几种混响效果器。常见的有TCElectronic公司的VSS3立体声源混响,Lexion公司的PCM 91,PCM 81 数字混响效果器等等。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现在Samplitude,Sound Forge等软件中的混响效果已经和专业的硬件效果器相差无几,甚至还有最顶级的混响效果器TC NATIVE REVERB 。混响效果的添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声音变的更真实、饱满而不干涩,尤其在人声的处理时,几乎不可缺少。在各种不同空间条件下录制出的人声通常是不同的,比如说,小厅,大厅,小房间,录音室等等,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来调节混响时间,扩散度等不同的参数,以得到所需要的清晰,厚实的人声。
. U9 _# |" ^ N 以上是笔者从事录音工作的一点心得,人声的录制是个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请记住:慢工出细活!一定可以录制出高质量的人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