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音乐史上两条最著名的河流
" m5 c, M( o' b4 U& e! B4 ]; ]1 b4 |7 ^6 S
大自然一直是音乐创作中经典的主题,作曲家们将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音乐中,用听觉的艺术通感自然之壮美。其中,河流与人类的关联颇为密切,欧洲古典音乐史上就有不少与之相关的传世之作。
/ o6 I W; y; f$ y
( u; _; M# k, \! }2 @ 伏尔塔瓦河; a8 z1 v1 K& {8 R0 g
6 _5 p! w6 d' O/ C
说到欧洲古典音乐史上著名的“河流之声”,必然要提到被誉为现代“捷克音乐之父”的贝德里赫-斯美塔那创作的《伏尔塔瓦河》。这首曲子是斯美塔那于1874-1879年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被捷克人民称为“第二国歌”,对捷克后来的民族交响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s" q2 {5 v1 A; o- `9 Y3 l
' p9 B+ V) o/ {+ K D
斯美塔那一生致力于复兴捷克民族文化,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据了解,斯美塔那在谱写这套交响诗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听觉,但他凭借着对音乐的认识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坚持完成了这部不朽的作品。
% D5 F: M3 r9 {0 i2 O; H# n: @' W# F' U7 J2 s! a& N$ V
在《伏尔塔瓦河》的乐谱上有这样一段说明:两条小溪汇合成伏尔塔瓦河,流向远方;穿过茂密的森林,听见那猎人号角声的回音……奔腾的河水冲击着岩壁,发出轰响,掀起浪花,沿圣约翰峡谷滚滚而下;流向布拉格,流经古老的维谢格拉德,伏尔塔瓦河宽阔而壮观,继续向远方流去。5 k! d3 x6 B" R+ ?
$ q, A' \" O# E
为了体现这一构思,作曲家除了确立一个基本主题外,还构思了几个插部主题,并采用近似回旋曲的结构形式以推动情节的连续发展,使得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乐曲更有音画交融的韵味。
, ^9 r/ N0 ?! {$ Y2 F/ ?& Q( W# a0 }% |5 O0 q
多瑙河
7 x- V* Q/ e/ `
' [, [- @7 q* `6 E9 r0 | 在所有关于河流的音乐中,流传最广的恐怕当属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了。人们不仅在舞会上合着这首曲子翩翩起舞,更是一直把它作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演出曲目。8 C8 s' |1 t) J" Y
! q* @5 j: r3 q+ ?2 O$ }4 A6 {( c I
1865年,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尔贝克请施特劳斯写一部带有合唱的圆舞曲。但由于当时施特劳斯还有其他的委约,迟迟没有动笔。翌年,奥地利在奥普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加之战后经济萧条,维也纳人士气低落。此时,施特劳斯重新开始考虑创作一首欢快的圆舞曲来鼓舞士气,并提醒人们狂欢节即将到来。# g! i/ [; g; c. M3 T' ]
! p" U8 v0 z: ]: ]0 g 1867年2月15日,施特劳斯和他的乐团因其“民间”性质而无法进入舞厅,所以这首为合唱团而写的圆舞曲就由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指挥并演奏完成。
! _5 U, |5 e. A% y- k
7 f5 t$ T" ]# L# A 在这场首演中,作品仅演奏了一次,这按照施特劳斯的标准来说就是失败。但是维也纳报纸却有不同的看法:“这首可爱的圆舞曲应该不久就会成为这位多产作曲家最受欢迎的作品。”“施特劳斯用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庆祝了一场实至名归的胜利。”. n5 t# u3 Y; J
; G/ U4 L' d5 m: a1 o I5 a2 H4 m
1868年,施特劳斯为这首圆舞曲增加了引子和尾声,成为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版本。自此之后,这部作品更受欢迎。特别是引子中,在两个小提琴声部颤音的伴奏下,圆号与大提琴相继演奏出的A大调主和弦及其转位,已经成为这部圆舞曲最可辨识的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