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声乐3 r0 N+ u7 Z) W' k
. o4 }) v0 s, J' M' c" ~8 t3 B$ j5 P
音乐本是不限于民族的,但又最能表现民族的情绪;器乐部分更是无界限的,尽管言路不通,文化相殊,沟通人与人的情感是没有比它再直接的工具了。声器(乐)与器乐就有不同之处,它倚傍着语言文字,同时也就被限制于语言文字了。语言文字是有界限的,中国文字的组成又大不同于欧西各国,无论是在声韵方面或语调方面都很不同。/ F: _& g4 c( w* v! F
) a2 b: N! t4 x) t3 k “歌永言”这句老话,就是说把语言艺术化,辅助语言表达情感的不足。反过来也就是说,虽唱歌亦不能失其为语言,故声乐的作者必须要首先注重语言文字,而中国的作歌曲者犹应明了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组成。" }. W$ s; |3 r& G6 B
$ F! P. v. s4 ^: @9 J& i2 \ 做器乐曲同声乐曲最大的不同点是:器乐无限制,声乐有限制:一、器乐音域广,在作曲亦可广为应用;声乐就不然了,要顾到歌唱者的嗓子,音域就不能像写器乐曲那样用得广了。二、歌词往往是别人做的,你得费一番功夫去了解别人,也就被限制于别人的意思中了;聪明有学识的作曲家是要深切地了解作歌词的感情与用意,同时不失却自己。 / I K1 A1 K q+ p1 T ! x& H& L$ T$ ?) N" S9 D 这个时代,在中国,一切艺术都在嬗变,音乐更是需要变。如何变?变成什么形态?这廿年中显然仍是个黑暗苦闷时期。追踪历史,中国古代不是没有音乐,是脱了节;为什么脱了节呢?要归之于中国人一贯的无系统无发展的大不在乎精神。在记谱方面,不详细,不科学。不要说我们后人来看不懂,当时亦不过略具轮廓,教授者,学习者一切技术纯出于接受衣钵的姿态。理论方面更是虚无飘渺,虽有高深的哲学背景——儒门的中心和平,道家的淡远——却没有一个像样子的科学的整理同发展,所以我们的音乐要想从书本中得到现成的遗产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最简便的途径,当然是整个运输洋货,洋货的确是发展得近乎完整。学习者只要不太笨,摆点功夫与时间在上面就可以生堂入室了——。可是学出来,学到最高点还是别人的。当然,目前整个危机——这两个字并不用得过份——不仅仅是音乐,艺术,而是整个文化在走极端。一派是抱了十三经来治平天下,一派则完全推翻自己,尽力模仿人家,也就是等于文化缴械了。艺术是民族的灵魂,如今我们的灵魂呢?要不是超时间飞到秦汉以前,就是超地域飞到欧西去了。为什么要如此?无非是:搬古董有高深的哲学理论,说来动人,可以叫人摸不着边际,听来庶几是太有道理。搬洋货可以不卖力的见到成绩。然而目前我们都不需要这些,必得要有一条新路子走,不是古人已走的,也不是洋人正在走的。这新路子是先要检讨我们的历史,测量我们的土地,了解我们的优点同缺点,然后慢慢的开起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