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1 A6 _4 y3 h) u* o* b8 c) J
; f7 Z- f0 M. k0 I0 J0 J; t 阿佤山,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它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横断山系最南端。在那里,高昂的山梁托举起蔚蓝亮丽的天空,葱郁的树木覆盖着色彩斑斓的大地,奔腾的河流滋润着万物生长,苍茫的云海流动着亘古的灵光。阿佤山,苍山叠翠,神秘美丽,这里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2 d( M2 P9 _6 k! Q% r- i+ H: r
) V) N, r, r s9 R) `
在北回归线上的那片绿洲、普洱市中缅边境,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日日夜夜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维护着民族团结,他们就是皮肤黝黑、性格奔放的佤族同胞。他们世世代代耕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看花开花落;依偎在佤山母亲温暖的怀抱中,观云卷云舒。1 L. V) h8 \$ {& r
7 @4 m$ Q* c/ \+ v7 D; L 提起佤族,是一个人们并不陌生、也不算熟悉的民族,一个从岩洞里走出来的古老民族,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于一九六五年三月五日,西部与缅甸为邻,国境线长八十九点三三公里,一九五四年创办第一所学校,一九五八年才废除猎人头祭谷的习俗。这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 m% J( J0 i1 Q9 Z% U `1 `
+ G" A+ U# Z y; g! n2 ]2 C' s
二十六年前的春天,我辗转颠簸来到西盟县采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佤山破旧的茅草屋和我在西盟民族小学采访到最漂亮的佤族女教师叶春。她黝黑的皮肤,灿烂的笑容,至今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从此,我走进了阿佤山寨,阿佤人走进了我的心灵……
; J2 }" B8 ?7 S. G& ]& i2 B, l( ^
9 j0 S( e8 m _8 i4 r3 C 这个天高云淡的秋天,我再次来到西盟,又见阿佤山,心情很不平静,荡起阵阵涟漪。
1 d% W( K* ~4 m. y5 W7 Q6 V; u: Z9 ^& d
西盟多山多雨。二十六年前造访这里,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西盟全是山区,找不到一块足球场大的平地。”( ^8 Z/ {4 J# d, C E0 d# j" ?* G9 F
' v0 {# [3 n* i/ }' D, p 那时简陋的小县城,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而今天,当我又一次来到西盟,从铺天盖地的绿意中,脱颖而出一座“身穿”红黑色传统“佤装”的佤族县城——新西盟,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 I9 J2 Z7 z) C! s
% ?3 C+ \( C1 s( o( j) S 当人们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脑海里幻想着一个梦境般世外桃源的时候,造物主早已在“天赐普洱,世界茶园”造化出一个美轮美奂的人间乐园。日月星辰在这里轮回,白云雾霭在这里流连,丰饶的田野,苍茫的绿海,婉约的溪水,如同天空与大地的交响曲,每一个乐章都遵循天道、顺其自然,生命和精神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阿佤山和阿佤人正是如此。
& a$ e9 _( o( k+ J! ^
& R6 Z# b/ ^+ e* o 阿佤群山,峰峦起伏,白云缭绕。汽车沿着重重叠叠、云海翻卷的青山间行驶,我眼前,一个个神秘的佤族村寨镶嵌在苍翠的丛林中。雨过天晴的佤族村寨依偎在茂密的大青树下,悬挂在佤族村寨的牛头桩,仿佛日夜守护和祈祷这个古老神奇的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