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63|回复: 0

[词曲转载] 走近黔贵文化,品味多彩艺术

[复制链接]

2204

积分

3

听众

99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204
3566195497 发表于 2018-1-6 22: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黔贵文化,品味多彩艺术6 D+ h7 r2 M! E8 s7 D! i

0 u# {$ I( ?# W: _4 N" e$ y  提到贵州,你的印象是什么呢?是“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山水,苗寨里一盏盏黄黄旧旧的煤油灯?是俊秀的唱着不知名曲调的妹子汉子,还是曲调里的那一份或婉转或空灵的情结?! U) T" t& n5 a$ M* q3 e

- C1 o- ?# i9 W/ A  今年八月,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的邀请,我作为音乐剧《律诗-雷经天》剧组的一员来到贵州参与采访考察,对当地文化有了浮光掠影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而今秋,贵州文化周为艺术节回馈了多场精彩的演出,让我大饱眼福。" R  T% m5 s" Y. b* I8 I  y% J

2 l5 Q8 T5 z0 v8 k! H$ B  作为学生观剧团的一员,我观看了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贵州文化周的开幕演出《多彩和鸣》。演出中,彝族火把节欢快热烈,布依族织物巧夺天工,水族水书神秘而深刻,侗族探亲风趣幽默,苗族银器绚丽夺目,更是让人叫好称奇。演出形式新颖,环节紧凑,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将一幅山美、水美、人更美的音诗画恰到好处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特别是每个章节片段,都取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脱胎于博物馆”的艺术形式,摒弃了传统文化普及的枯燥说教,塑造了非遗项目的可观性和参与感。0 K7 d+ R8 R9 E( \
# P; p7 B+ J9 L& j4 K
  整场演出“以活促和”,通过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鸣、多彩的文化空间和鸣、多彩的舞台表演形式和鸣、多彩的传承方式和鸣,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贵黔大地欣欣向荣,历久弥新的民族文化,给我带来了视听上的极大震撼。宜人的气候,秀丽的风光,热情的人们……我不禁思量,是怎样的一片沃土,孕育了这多姿秀丽的山水,孕育了这灿烂悠久的文化,孕育了这勤劳智慧的人民?" {  o% h6 K5 F/ |8 x% Y6 h; V0 z4 t
" D6 t" U2 {1 `$ w& ^
  随后,贵州省花灯剧院的艺术家们又走进了华东政法大学,带来了花灯艺术专场节目。这场演出给我又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晚会囊括了民族舞蹈、非遗器乐、特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再次展现了黔贵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整场演出欢快、热烈,而不失亲民范儿,台下观众反响积极。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讲述“张小山见新舅娘”的花灯戏选段,该剧摒弃了传统戏曲艺术大场面大格局大情节大人物的特点,从传统的家庭生活入手,剧情一波三折,总会出现“万万想不到”的转折,演员表演夸张幽默,虽然用方言表演,却总能将观众哄得捧腹大笑。
& k! V7 w9 m& G: |: a% u7 |8 Q( x) P; q. }5 O
  另外,扇子和手帕这两件花灯舞蹈中最常使用的道具,现场教学环节更是引来了在场观众、特别是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跃跃欲试,好不热闹。与《多彩和鸣》不同,此场演出更偏向亲民、寓教于乐的风格,充分展现了贵州名俗文化朴实、亲切的一面,贵州其实不正是如此吗?想起我们的剧目演出时,1300座位的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大剧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这部由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排演的原创音乐剧,在谢幕时得到了现场观众经久不衰的掌声,也许这就是这片热土赋予的真性情吧。
/ U4 w# h$ X0 W; h: X0 J( f/ s0 A' g3 K- p6 ?6 |+ m7 i4 M" R
  新时代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贵州传统文化具有“可上可下”的独特张力,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届艺术节首创的学生观剧团通过组委会精心挑选的一系列优秀艺术作品,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剧场,更切身地体会文化这一世界各国各地区共通的语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资源极大丰富,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需知低俗不是通俗。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5 q6 q1 |8 O& ^1 F/ D2 F
5 m: J# x- n$ y1 q9 p: b# E' U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在动心间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雷经天老先生说过,国家的建设是一代接一代人的事情。艺术的传承、文化的创新也是如此。衷心祝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越办越好。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0-14 12:29 , Processed in 0.16496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