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多彩的民歌4 E7 P, F$ E7 Y" |- L9 f
; n2 w4 |1 t1 u5 `8 I5 W
1.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花儿,高亢悠扬,舒展自由。
9 X3 M6 d' D) e3 T0 P( p - `8 }; j; y) B' S" S8 {
2.刨洋芋,山西民歌,起兴开始,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 C2 X- i3 f7 \: R3 p1 L ?' e. `) N
5 w$ b3 Y6 u* [
3.脚夫调,陕西北部的信天游,寂寞惆怅。& n( r# U7 x: j7 H. F$ y
9 o' v" {+ `7 P. V3 j: _
4.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花儿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有两种类型。
! c5 ^. ? e! Y) q3 X! ?9 s1 C* M# U
* E, s8 {/ n0 z0 z 5.辽阔的草原,蒙古族长调歌曲,1955年,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
* j, t- [- @/ ^7 c ; z' _( M1 j. m8 ]
6.宗巴朗松,西藏传统舞曲,囊玛音调。歌唱家才旦卓玛。
5 Y; T2 }+ r9 N0 B 4 R7 R9 I3 {; q0 P6 ] p6 L }; g
7.牡丹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爱情歌曲。
, k/ d, i- w% B+ g/ X" Q+ P : N5 G* u3 B+ ]/ L5 o0 a4 Y g8 e
8.蒙古族音乐:以长调与短调最具代表性。长调有牧歌、赞歌、思乡曲;短调具有叙事性特征。3 Q/ v6 R$ f/ X; J7 h, {$ E5 l
+ s6 x. V3 R/ a" {4 j+ V 9.藏族音乐分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
j1 y! p- a1 e1 |8 _6 _ 8 ? U( ~- c+ G) p3 ~* x, g, o+ M% t
10.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以及“回纥乐”,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 ~. d1 J, }& j8 {
. H' ?: n: w- b2 b# V 11.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山东民歌,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
& z+ v K6 v0 p# a$ J) M& @
) N: ]' W3 }/ f 12.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地花鼓”的一个代表曲目,由一个旦角和一个丑角共同表演。" K4 c! {+ j: p/ Q# [
$ A' r, p* d) S) Z' C6 m5 ]
13.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7 \$ ^0 j, I) y5 n ) Q) U9 S! u# f4 T
14.弥渡山歌,云南民歌,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婉转,飘逸。
7 Y$ q; m4 J7 I8 G 7 `4 p. F7 s- X) l+ l
15.对鸟,浙江民歌,吴方言演唱,前两段采用徵调式,后两端采用羽调式,加强对比。
; `: }( E+ B' x+ L
3 p- ^$ x$ O- y$ c/ Z 16.幸福歌,湖北民歌。民间歌手蒋桂英根据一首湖北天门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采用领、合演唱形式。1 u' a9 s+ K0 V* I* W
: r2 |. J! N/ S 17.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就有“楚声”“吴声”之类。南方民歌含蓄、内在,旋律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K/ x6 [8 l, I3 z4 O5 o- f
$ N' }* |9 j( q A 第三单元 丰富的民间器乐
% }5 ?( n; g* W1 q N: t/ J; v1 } }+ E" a8 J* r3 F
1.《锦鸡出山》,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分“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荣归”。: }% _- z4 A; H3 B W; i* m; p! M/ G
8 V3 o2 f; {+ K0 }6 {, j6 C
2.《滚核桃》,山西绛州鼓乐。# `4 [ y1 l2 c4 H( p2 G
" }/ B1 l* v* z( ?6 t 3.《童谣》,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以“吹歌”的形式出现。
# d, b& U0 r) T- j7 A 0 a9 l% Q6 b9 H5 s k) d( Z
4.汉魏时期,鼓吹乐分四类:黄门鼓吹(宫廷),骑吹(马上演奏),短箫饶歌(祭祀),横吹(随军)。
: ` O: F' d) j
7 q8 P i- @0 t 5.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又名《熏风曲》或《虞舜熏风曲》,箫、琵琶、扬琴、二胡。6 r) {7 }: R: Z$ ^3 H6 |
! O6 ]9 d+ @: R Y. k9 ~
6.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