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3 H4 c1 ~; s; v5 C3 o
: U6 w* n1 ?. S# F3 T8 n' D 这是年历上最盛大的古典音乐会,全球八十一个国家的六千万观众可以观看电视转播,而且数字与年俱增。然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维也纳爱乐乐团却面临歧视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指控,埋藏于遥远纳粹年代的肮脏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
/ O' [1 B& c$ Q2 Y6 k+ ]# h# X* i& f, t b% X3 m
维也纳爱乐的乐手由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乐手同事中遴选产生。它是世界上最后一支接纳女性乐手的乐团,直到1997年2月以前一直保持全男班。今天,它仍是世界古典名团中女乐手最少的,一百二十六人中仅七名女性。; Q8 g; t. ~: _5 z
) S& ?6 K; S7 N 维也纳爱乐乐团为性别歧视编造了各种各样的借口,一会儿说有孩子的女性不适合长时间海外巡演,一会儿说她们有碍于整齐划一的音色。他们说,人事变动太多会危及乐团演绎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和施特劳斯作品的权威性。但是性别歧视违反了法律。2011年7月,面对奥地利国会强烈反对维也纳爱乐乐团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奥地利政府削减了二百二十九万欧元的乐团预算作为惩罚。然而情况毫无改观。
1 T1 v6 b7 T* u1 M4 T
3 t" \. t6 \# {9 v. ~ t$ M 维也纳爱乐对少数族裔也采取同样的非法歧视。没有亚裔,没有非白人乐手,即便维也纳音乐院校里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远东。新日本爱乐乐团的一位大号乐手杉山康人于2003年通过面试加入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但被拒绝进入维也纳爱乐乐团。三年后杉山辞职,转投美国顶尖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维也纳爱乐,会籍往往与业务好坏无关,而是父子相传。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发言人则否认存在种族排斥,指出有两名乐手的父母有亚裔血统。3 o& g$ F& o- c4 d5 M- R
4 J. P3 v1 H) [+ r8 R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也是2013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他曾在一次主题演讲中散播了一种颇为流行的恐惧心理:“我们是要面临‘亚洲化’了吗?就像一百年前‘美国化’那样?”恐外心理植根于维也纳人的DNA中。在维也纳,“外国人”指的是多瑙河盆地之外的任何人。维也纳爱乐可以容忍罗马尼亚人,但俄罗斯人就不行。* Z: a ~) t# O, \0 p% D8 q$ A7 K
: \0 I3 q, R5 Z* l' ^0 V3 o/ @
种族歧视的指控,令人想起维也纳爱乐在纳粹统治那七年中扮演的角色。2013年3月是希特勒治下德奥合并七十五年,奥地利历史学家提醒报纸读者注意,当年有二十五名维也纳爱乐乐手在1938年之前已是正牌纳粹,不久后乐团里几乎一半乐手加入了纳粹党。十五位犹太乐手或是政治上左倾的乐手被送进了集中营,导致七人死亡。
( W7 W: R2 \; Z; E0 p f! t4 \+ d0 c5 C( A: F( G# X
值得赞扬的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现任主席在1992年的一部史书《国王的民主》中承认了乐团犯下的许多错误。海尔斯伯格许诺,要在爱乐乐团的官方主页上提供更多纳粹时代的信息。2 T E, u4 o2 _0 o& w7 {" g( C& H4 Y a
3 ~0 M! M: o5 E7 T 迫于压力,他必将坦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起源这一高度保密的信息,这项新年活动是 1939年在纳粹的首肯下筹划设计的。第三帝国企图将奥地利降低到行省的地位。维也纳爱乐乐团为了保住自己的国际声誉,动用了许多纳粹党内关系,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新年演出特许权。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植根于乐团与纳粹主义的共谋之中。历史事实再加上多年不断的歧视惯例,再也不应被忽视。
( T: {4 Q# V6 i. [ t3 g5 z/ l W4 p7 x3 k, \, X0 q( N
《古典音乐那些人》《古典音乐那些事》[英]诺曼-莱布雷希特著盛韵译文汇出版社2017年8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