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音乐了解中国,用教育赢得明天% K0 _, G$ |3 q, s t- Y; s5 @4 \- \
- X; s9 J: _9 Q 9月10日晚,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内一场名为《国风》的音乐会让台下观看的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院长理查德-奥特纳激动地流下眼泪。“没想到多年以后,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还能看到琵琶大师刘德海的现场演出。”上世纪80年代初,刘德海与时任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的小泽征尔合作,一首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征服了美国乐迷。30多年后,年过八旬的刘德海再次登台,为来自全世界16个国家的30余位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校(院)长们演奏,再一次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 O! B' p! z2 P3 c7 i6 l) t1 I; Y7 H$ v/ D* } U9 U! _1 p1 X
9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全球音乐院校校长交流季”在北京举行。交流季以5场校长交流论坛、“校长进课堂”系列教学活动为主,并建立首个全球音乐教育联盟。
. y$ p3 A: F( \" |/ ^+ I. C# R+ ]( r& H2 s$ f5 Z2 [* a" w
交流:音乐是全球化的语言
6 J( X( a, n5 e5 d, `7 x5 c2 I# H* ^0 }' m4 @
“中国音乐是世界音乐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脉,能够代表东方、影响西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世界和平需要音乐的繁荣发展,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有所作为,音乐教育需要我们共同担当。”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说,“今天,全球音乐教育的同行们为音乐教育梦想而来,这是我们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举措,是我们勇挑历史重担的诚意之举。”+ K3 r$ T: p9 X& c
( i& k- R% S" [# G, I( c! v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5场校长交流论坛是重头戏。30余位音乐院校的校(院)长围绕“音乐学派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音乐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音乐文化是世界和平的使者”3个议题展开学术研讨。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院长詹姆斯-甘德列表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全世界音乐院校的国际留学生群体逐渐增多,地缘的丰富性与民族的多样化为音乐院校的学生们提供了理解他国文化的机会。
+ E" O7 r: B: t$ N3 i4 j( Y7 K* s6 Q+ o0 C
“4万年前,人类就知道如何使用乐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马丁-拉梅尔表示,音乐可能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唯一的自然表现形式。音乐院校除了提供全面综合的课程,还必须增强人文教育。“在全球化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下,让音乐教育的承袭传统、持续性发展和锐意创新之间保持平衡,是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马丁-拉梅尔说。% t5 F1 f+ J4 W
8 a, c% y; n4 w0 c1 _6 B# s “在论坛中,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院校校(院)长们不仅表达了对全球化的看法,而且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学科建设、学院管理方面交流了心得。这对我们中国音乐院校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王黎光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