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其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文艺理论家):( L' v, u8 `8 d! b
! K8 A- Y5 _' p1 R# \- X! `0 x
中国歌剧舞剧院为创作这出《林徽因》花了几年,整个主创团队为之倾尽心血地付出,非常不容易。在此,向剧院和主创团队表示感谢和祝贺,也谈一些个人感受。
, e: p2 m$ l; R6 d3 f9 c3 }' u2 @" }1 X5 f k5 a
林徽因是一位非常有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和建筑家,她的经历很丰富,因此将其搬上歌剧舞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截取她所经历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与她有关的诸多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些人构建人物关系,这都需要编剧好好考量。就目前来看,本剧的剧本基础很好,其中几个主要事件,如寻找佛光寺、保护北京城墙、设计国徽等,都展现出了林徽因作为一位女建筑家的成就和人生价值,不仅发人深省,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同时,本剧的歌词很漂亮,非常有诗意。其中,设计国徽这场戏中的一曲核心唱段,不仅契合了国徽的特征,更将唱词进行了诗化处理,为全剧增添了唯美的色彩。* \+ j6 S1 \( O
* y5 |; `1 R' e9 e 就音乐创作而言,该剧旋律优美动人、朗朗上口,而且对配器很讲究。歌剧的音乐不仅要好听,还应有各种不同音乐形式、不同音乐色彩的对比,这便需要作曲家和编剧对全剧整体的音乐结构进行恰当的推敲与布局。此外,在舞美呈现上,该剧运用了大量新媒体式的表达手法,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剧中对林徽因建筑设计手稿图的展现,很有新意。同时,该剧的整个表演团队阵容齐整,演唱基本功扎实,表演张弛有度。特别是女主演陈小朵,音色柔美又不失大气,演唱功底极深。( m$ L* W7 I U2 [* A, T& i0 s
% o. o s4 B8 p4 l3 q
所谓“中国歌剧”,是由中国艺术家创作的,讲述中国人物、中国故事的歌剧,与“民族歌剧”在具体所指上有一定的区别。因此,这部戏不必拘泥于“现代民族歌剧”的叫法,就称“中国歌剧”或“原创歌剧”即可。
4 g7 \ C8 K2 s" n( V, C$ ~1 J6 V$ j/ W: p3 O9 `3 E
赵登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男中低音歌唱家):
1 v! P+ N% H# m) f$ i' t5 ^ m
( n2 P; V+ Q9 a; \5 \) U# A 祝贺原创歌剧《林徽因》成功上演,整个演创团队付出的艰辛、汗水、痛苦以及收获的喜悦,只有歌剧人自身才能深刻体会,我对中国歌剧舞剧院多年来一直坚持民族歌剧的创作演出表示由衷的钦佩。9 }- T5 D) \$ N9 o( w3 I5 u
) V3 E1 [9 a K; Q' b. l 第一,我喜欢第一幕“太太的客厅”,体现了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而且,这一幕的结尾创作很用心:在林徽因痛苦、不解、挣扎的最后时刻,通过在梦境中与童年的自己对话,给人们以新的希望,这是这出戏的价值所在。我认为,《林徽因》应该在各个大学演出,让年轻学子通过这出戏,学习林徽因如何守住价值底线、婚姻底线、感情底线、事业底线,从而激励他们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情怀、有原则、有追求、有品位的人。
" D, H z7 e9 K& @- A4 M3 o2 T6 z. y+ R9 y5 `: x, H
第二,感谢音乐创作人员。本剧的作曲以及乐队演奏,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演员演唱的作用。其中几个唱段写得既好听,又有民族特点,如林与梁的重唱《一半》,林、徐、张的重唱《新与旧》,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同时,也希望主创人员还能再思考一下整部歌剧的音乐布局,该剧个别唱段的音域过高,显得有些突兀,合唱队的声音应该融合统一,这样才能与整个剧目的气质相吻合。, t3 Q5 O% j1 \( H2 x7 F6 {
# g4 B2 r* J. E' L+ p8 F 第三,感谢歌剧团的全体演员。尤其是陈小朵和高鹏,他们分别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这两位鲜活的形象,起到了台柱子的作用。同时,一批年轻演员的舞台表现也让我眼前一亮:徐志摩的扮演者男高音王杨,音色明亮集中,像春天的阳光充满舞台;张幼仪的扮演者女高音初煦,声音温暖流畅,其略带伤感的音色较准确地刻画了剧中“旧人”善良、压抑的心境。但需要指出,演员们在塑造那个时期的中国文人时,应注意更准确地把握住当时知识分子的那种书卷气质,注意在唱与说中歌声与情绪的统一。尤其是,主演应该深入思考,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林徽因,是因为她身上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高贵优雅的淑女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