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音乐展现歌剧特色
) [5 b% m0 A6 r1 q5 I& A" \
7 x2 h, Y$ ]' K8 L x 《兰花花》以逐层展开的音乐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更多地引入国际化的现代音乐语言,使歌剧中的兰花花不再囿于地域性格范畴。
! Z. ?+ _% M$ `9 d7 Q( A2 x, A" u. r/ m( `$ ]8 U4 k
剧中音乐除了继承传统手法外,其特色在于大胆创新,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加强复调的多声部运用而集中音乐形象的呈现,融入更多无调性手法而凸显戏剧张力,运用整体化音乐构建而顺应现代歌剧发展趋势,运用主导动机贯穿而聚拢音乐的统一等。7 W* v5 ]* j b$ D9 w
& }, H9 T& T8 O! W1 G$ R5 w 同时,该剧的歌剧特色还表现在音乐的新奇独特手法上。一是复调思维的大量运用,其《序》中通篇以赋格技法谋篇布局,这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中较为鲜见。二是“叠部”的特殊作用,如群众合唱《延安府临镇川谁不知道》采用声部交错及无调性器乐相伴,这对戏剧张力的呈现与推展具有奇特效果。三是咏叹调的奇巧构思,陕北民歌素材所构建的兰花花咏叹调《抬头生死两茫茫》、周老爷的《自从那一天》、赶羊倌的《人群里我就是只羊》都有很高的演唱技术难度,是歌剧奇巧构思之体现,也因民歌主题素材的巧妙融入而成为歌剧标识性的物化象征。四是对中外音乐结构的充分观照,中国的渐变性原则与西方的再现原则协调发展,剧末完整呈现的“兰花花”民歌素材合唱既是歌剧渐变原则的推展终点,也是拱形结构的再现亮点,国际标准与中国风格协同并置。- \/ @/ ^# }5 i9 g* d; c$ w$ Z
K$ [5 E) H6 J
以音乐综合多元艺术之美
& b& f6 F7 V; f! J* M+ w1 o2 c+ h5 ^; t! T2 D; Y0 O$ Z
在导演陈薪伊协调下,《兰花花》的音乐除了呈现剧本内容外,还对戏剧呈现的逻辑层次予以宏观规划,舞美的虚实景结合融合中西舞美之法,服饰造型的地域性特色以物化形态显现,灯光的虚实结合也体现了中外手法融合,它们均以凸显音乐为中心,统筹与细微兼顾、粗犷与婉约相济,最终使《兰花花》在民族元素基础上再扩新姿、再展新态,更适应了世界歌剧舞台的新需求。
9 o9 ^5 ~' E: X: p8 X, w# u
: T! R1 D! M+ \, [ ?( m! D 因此,可以说《兰花花》是中国歌剧近年来走向国际、展现艺术文化创作自信的新样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