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镲面的安装和原木套鼓的镲安装一样,采用悬挂在立式支架上的方式,但是镲面的形状和配重却与传统的金属镲片不同,电子鼓的镲面是用合成橡胶制作而成。造型是一个扇面,而不是一个圆面,因为它底部的触发器的发声方法不需要圆形的共鸣区。它的配重也是在扇面的中轴线上,让扇面总是正对着演奏者,方便演奏。9 o5 A I8 @9 \5 q# n# n
% I; E4 e, j4 \7 g; k k5 h 镲面上也分布着与金属镲相同的车纹和音窝,目的是尽量让电镲演奏手感更加接近真镲。在演奏手感上,个人认为电子鼓的电镲和原木鼓的金属镲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电镲的制作材料是合成橡胶,与大多数高档练习哑鼓的手感类似,打击的时候给手部的弹性反馈很大,打击后镲面的运动轨迹却很沉闷,与金属镲片的软性打击手感以及打击后强烈的震动效果大相径庭。看来,演奏电镲还得稍微适应适应。1 W" F' U' W& s
$ `0 q4 z; L1 A' o) \' Z2 P
鼓面的安装很简单,把对应的接口按要求插好就行了。鼓面和原木鼓面也完全不同,电子鼓的鼓面没有鼓皮,和电镲面一样是合成橡胶做成的。鼓面的底部安装的是触发器。) ]. ] C6 ~* O+ M0 I& h
% y( [! {4 }$ o8 x/ k ~* h, k
原木鼓的鼓皮被鼓槌敲击后,鼓腔就震动,所有的震动都是围绕在鼓腔的重心(对称中心)的,所以原木鼓的支架大多是把鼓腔固定在鼓腔的对称中心上(例如军鼓),这样有利于震动的振幅最大,共鸣发挥最大。而电子鼓的鼓面固定点全是在鼓面的边缘位置,鼓槌打击鼓面后,鼓面震动不是在该物体的对称中心上,与传统鼓给鼓手的反馈略微不同,演奏时与哑鼓上演奏手感颇为相似。
2 m* x L, T/ P! _, ^" A K
1 N, a6 f8 H# Y5 F 电子套鼓的鼓面与原木鼓面的尺寸也不尽相同,原木鼓的尺寸一般是12寸、13寸、14寸、16寸、22寸等,电子鼓面全都是10寸。演奏时候没有原木鼓面尺寸不同而鼓皮弹性不同的问题。在小尺寸的鼓面演奏对演奏者的基本功也是一个考验。小尺寸的好处也有,就是各个鼓面可以互换,兼容性好,因为决定音色的音源。再就是小尺寸节省了使用空间。$ j7 v& H4 | U! k9 o0 i
7 g- t" ~$ H1 M# F9 x, W0 N! t
贝司鼓的演奏在当今架子鼓演奏领域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少名家就是靠良好的贝司鼓演奏技惊四座的。原木套鼓的贝司鼓演奏方式无疑是比较科学比较使用的方式。相对传统爵士鼓,电子鼓也忠实的还原了这一演奏方式——用踩槌的敲击来演奏。贝司鼓采用立式三角支架设计,附赠一只原产轻型踩槌。 B: y( T' N; Z* G( j- [5 U
! y- O* t1 w: R* U& Z& A% z 从惯于使用原木鼓的鼓手角度看,电子鼓的贝司鼓的鼓面弹性过于僵硬,反馈的弹性略缺乏,脚部的技术动作不习惯的话,需要靠调节踩的弹簧拉力来弥补。6 ~+ m# c0 i ~+ @1 p/ s* H' a
9 f7 _$ w* f7 D, Z 此外,此电贝司鼓的噪音也略多,例如底座和地板之间的摩擦和冲击需要用厚实的地毯来解决。电贝司鼓的重心和固定程度方面还不够完善,长久的演奏需要加强固定。
$ X+ l/ y3 W4 {7 u1 \& g% V' f# t
3 ?% o/ {: a1 {% F& J5 b 总的说来电贝司鼓的设计思路很好,最大限度的满足了鼓手脚部演奏灵活程度,但是具体的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 R2 h0 c. z% r" m5 R# t
2 G- B# q' n, Q
电子鼓的踩镲比较独特,采用普通的电子鼓面和一只控制踏板(类似某些乐器的音量踏板)构成,完全颠覆了原木鼓踩镲的设计思路,节省了不少空间。刚刚演奏踩镲的时候会有略微的不习惯,原木鼓踩镲演奏时候通过踏板控制两个踩镲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踩镲的音色音量。踩镲之间的距离也会有升降。而这电子鼓的踩镲则不会,对传统的演奏习惯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