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
6 K& W7 h( e1 s8 b. k' ]7 {/ d
6 J. c- C d' ?" H* B6 f, |: g7 W共鸣(Resonance)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这种振动就是共鸣。
4 x+ N7 D$ x$ b2 R/ a1 u {' D5 I0 m3 ]5 v6 j9 ~( t) d
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其余为泛音。也就是发音体整段振动。基音决定了音高。
7 U1 W) m- }9 D' p, _) W4 f) \6 o2 q7 K) O' m
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基音外,其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比如:当奏大提琴的最低音C音时,弦的振动里就包含了图示的那种振动。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 r+ `4 `$ }4 H2 b3 q4 u2 {
+ v. I" U5 q6 ?# r# Y X) N: z4 o
音高(Pitch)用一秒钟的振动数来表示。频率次数多者音高,频率次数少者音低。将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定为“a”,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
& B( y# F) |% ?+ l5 `# b: l$ \! k6 O6 ?! G6 ]6 K: _' t' u
音名(Pitch name)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因国家而异。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2 Z- P. D8 O# g! ?% O# ~2 d6 H2 t2 I4 @9 `; g9 W
唱名(Syllable names)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1 [1 `7 W+ a U" l- ]
% Y# g/ V# ^; m
音域(Compass)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6 {. s0 v9 x9 G+ L" C& d" l
! N9 t6 f/ C. R调性(Tonality)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如:C大调、d小调。在乐曲中,主音处在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成了有调性的乐曲。 1 [: h. K+ R% v. U8 z4 X
! M O' k0 p. `音阶(Scale)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排成音列。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 J/ B8 }' ^. v+ G$ q# e- r. T
. ]( Y* ]6 L( H) o u/ P9 e" b$ t3 h
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6 m6 E; i* X; |) L d( `
. g9 Y: W- t8 y6 D5 L大调(Major mode)调式的一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通常比小调明朗。
I* O% E& N8 s' i- P$ P* K# V. H/ w8 f+ m
小调(Minor mode)西洋小调式的简称,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三种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 6 L6 ~" F( ]1 z
/ |) W1 Z1 z& D. U- C4 U纯律(Just intonation)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由于使用不便,现在较少使用。 : W3 d% z0 J n2 ?# J) d
* V3 ~$ A# l9 K; D5 e主音(Key-note)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
2 h$ ~0 Z+ _) K/ M. E1 ?" b. _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这一律制的理论最早由中国明代大音乐家朱载育确立。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 @% W0 U- _/ V$ O' @
在西方,十二平均律起源于16世纪,到了18世纪被普遍采用。
9 t: t/ E' Q5 C, l) m
" P$ s% X: h4 f- g0 h4 x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 M$ ]+ [% q; |5 W* z4 \/ x3 v- k3 N# y7 O3 T
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 |# `+ m5 `' ^/ {# ]9 L
& f* x+ H, c# i% w, v音程(Interval)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6 F7 i! j! N1 x+ R j' M# K4 L" @+ y. z6 S' u
音区 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 w# {4 Q& L" Y; d! i" b7 H N5 ~! ?$ D, D9 a5 c. p
和声 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0 C1 g; c+ f6 w1 h; j4 Z- P/ F0 e
) c! U+ S& l D! Z: H复调 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4 Q, o0 M' D- \8 K
# n; b* [8 P- f0 |& i
2 F, ~8 q3 \7 v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