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E8 D" |: d6 |+ ^. j+ n, I
# Z$ J5 r' Y( b0 t& p
- l0 U5 e p0 `- |2 N7 U! T! w1 \
7 [. ?( V+ @, Y. p, g; y/ o
近现代音乐
6 k* L- h9 d2 i" |* M5 \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聂耳为一部电影写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是(C )。
' D! p4 Q* W5 t% [1 j, v F& o A、《逃亡》 B、《生路》 C、《风云儿女》
. b& X% a3 ~' s. H 8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音乐家( )的作品。(A)
/ `2 J3 V+ I) N n1 N4 U6 k5 B* |6 y A、曹火星 B、卢肃 C、李劫夫' N, U* s, ^( L$ `! }" g
8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于(A )年。$ |% v; U" ?: u
A、1942 B、1943 C、1944: s1 B1 ~8 t* r6 a1 ^6 P
84、《内蒙组曲》第二曲《思乡曲》的主题是引用了内蒙古河套地区一首民歌( A)的曲调。
3 Q8 F1 {% m1 b/ i A、《墙头上跑马》 , J* d7 n0 K- [- u! j: x6 j' P
B、《涯畔上开花》9 U0 j7 Z' v4 u! h
C、《提起哥哥走西口》2 R$ W r/ \1 Z/ {0 J/ _) N9 h
85、交响诗《汨罗沉流》是作曲家江文也为纪念我国古代诗人(A )逝世2300周年而创作的。
+ @! E. \9 p0 b) u. u& H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s: ?; c0 B* w! e
86、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是抗日初期国民党政府被迫在武汉建立的一个体现国共合作共同领导抗日的统一战线领导机构,三厅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的厅长是(B)。4 K) S& _0 v# M$ l' W4 b0 k
A、吕骥 B、郭沫若 C、周恩来' D2 l5 W, n6 l2 |2 [7 x% r; J
87、国统区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主要任务是推动抗日文艺宣传活动,此活动是由(B )来领导的。0 h" E; I" [% |8 ~) O& B
A、国民党 B、共产党 C、国共两党4 N0 V" a" Q" } z1 w8 A( {3 P
88、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的作者是( C)。
. P2 r8 ^" ~) ?' ^ A、聂耳 B、任光 C、麦新
1 U5 ?- I% Q" p' f: S- E/ R 89、聂耳创作最旺盛的一年是(B )年,当时他自称这是他的“音乐年”。3 H9 n( N, F+ |; i$ D: a6 e
A、1933 B、1934 C、1935& W2 a; {0 {9 h. ?7 R
90、1930年3月2日,在( B)正式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f7 s; e6 ~& R8 f/ u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C s+ E5 S# E" |
91、1929年,( B)在萧友梅的掩护下在上海国立音专担任校刊编辑和《乐艺》的主编,逃避了国民党的通缉。
% C5 `! h. y* Z A、江定仙 B、青主 C、黄自6 ]. j+ j4 Z0 H( g
92、“高尔基戏剧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文艺干部的艺术学校,该校的首任校长是(C)。, x' P4 @. L/ h5 D
A、沙可夫 B、沈艺庚 C、李伯钊 Q2 x- |8 l3 s+ W2 L8 v
93、( A)在《新青年季刊》首次发表了《国际歌》。
6 }" X1 R# d; A* A3 b: }& S A、瞿秋白 B、萧三 C、求实/ [6 [3 t8 l# v
94、1926年,赵元任谱写的抒情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主题旋律来源于(C)。
. c0 i$ h* c9 y" t8 X, d A、民歌 B、京剧音乐 C、外来音乐
# I1 l1 {1 e6 B$ i: X4 [8 m/ j8 b 95、《梅兰芳歌曲谱》是(C )编辑的。( D" g8 Q) E5 M6 N5 C3 @
A、黎锦晖 B、赵元任 C、刘天华! c N% r: R8 b1 V
96、刘天华一生创作了( C)首二胡曲。
' ^' J& H1 k) T! d3 h. T; Z A、8 B、9 C、10
6 |; q0 n$ k. h: J/ N* t 97、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中,(A )是第一个致力于儿童歌舞剧创作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
$ a, x6 I! D9 z5 o9 G B A、黎锦晖 B、赵元任 C、萧友梅7 J: \3 \5 ?% r, @4 e$ i' A& ^3 w
98、萧友梅获博士学位的毕业论文是( B)。0 v4 |6 [% g- n" }- h
A、《论中国古典歌剧》
8 _) z( |. H7 l" C$ u+ I B、《中国古代乐器考》( E+ F, g" y& H5 a3 e
C、《中国音乐史》
: o& ]" e5 [& ]1 g% \( x5 _* A& { 99、“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后,于(B)年明令规定乐歌课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p" e' y* ?" i# Q, ^
A、1911 B、1912 C、1913
& S3 s# G% D8 R2 k: A1 L 100、1898年,( B)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 \) S' l/ d/ d4 Z9 W2 _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