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小众音乐走向大市场7 A% h- x8 ^, d, A5 L( K5 S* h( O
0 a; m# H2 v4 U4 P" p
虽然在卫视节目的契机下,沉默良久的阿卡贝拉终于让人们了解其魅力,但这依然是冰山一角。如何让更多人熟悉、了解和爱上阿卡贝拉,拓展市场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b+ i. A$ t: R E- X( b* W
$ H) \5 X9 W5 C1 y
目前“演出+培训”的方式是阿卡贝拉成熟团队的主要且稳定的变现方式。2014年,史君成立了北京炫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竭力促成各种演出和推动团队发展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阿卡贝拉的培训、宣传和推广方面。% A, K! F, y! u+ ~& p% o2 U5 ]
* a1 W$ i! U# m$ k/ j
正如很多从事和了解阿卡贝拉的音乐人一样,史君很重视青少年的培训,不仅在中小学生中推出阿卡贝拉课后一小时等活动,还定期为他们进行培训。在他看来,这种基础培训方式能够让更多人更快速且深入地了解阿卡贝拉,也受到了阿卡贝拉爱好者和学习者的欢迎,孩子们甚至还成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声阿卡贝拉团队。
9 b% w, i3 u% W% f1 J9 b% G" A4 ^5 y# H' b2 `! ?" P
“我们还在中老年当中推广阿卡贝拉,虽然他们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但是他们对于阿卡内拉这种音乐形式持有极高的热情。另外,由于阿卡贝拉是无伴奏人声合唱,对于团队成员间的配合与默契有很好的磨练与提升。因此,阿卡贝拉也成为很多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会定期请我们做培训,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史君说。
' j; q# v! y1 W$ [: o% R# q: y2 {' @; G' U4 A6 V& s" @
在音乐赛事上,阿卡贝拉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阿卡贝拉在国内的传播。例如,在今年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局、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合唱节上,阿卡贝拉就作为重要的比赛单元亮相合唱节。6 W! e- r, L1 @( ?$ ~( z/ R; v; M9 N
+ q8 D0 C0 E4 G
王瑞璞向记者介绍,本届合唱节专设了阿卡贝拉比赛专场,共有26个合唱团参赛,参赛者既有七八岁的小学生,也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比赛现场采用了手机直播的方式,当天手机直播观看比赛的粉丝达3.2万人。“我们准备在下届合唱节延续阿卡贝拉的比赛专场,并要求参赛者都演唱中国的歌曲。”王瑞璞说。
! h- M' _6 N- l' [- u1 ?+ L3 ~7 i! p6 i
1 |, R% X6 `4 D% e Y 除了培训和比赛,其他的艺术形式也选择将阿卡贝拉融入其中。2016年,音乐人小柯在其话剧《因为爱情1》中采用阿卡贝拉,在有限的演出剧场中,观众随着全程无伴奏合唱的纯粹声音,在爱情的回忆与现实中无限遐想。
; u( U: T5 u" j) u7 g
: ]& t: y6 c# E( B# v& `3 J 纵观全国,一线城市阿卡贝拉发展更为迅速。除北京外,在上海,今年仅上半年,就有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著名人声乐团来沪演出,上海阿卡贝拉联盟也于5月底成立,助力国内阿卡贝拉推广。7 [% m) `, T" K4 m- S/ F7 R
! P. L t) l6 H6 ^) O3 l
执着的音乐坚守者2 J1 L6 C( c, w) b: z
: @ W9 F4 E0 H" T$ L
发展并非一路坦途的阿卡贝拉正因为有了音乐人的执着与坚持,才可以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
- t& L) t% o8 M- |. P ~) U8 ?# T+ {
王瑞璞告诉记者,在阿卡贝拉广受欢迎的西班牙,每年会举办多次阿卡贝拉的合唱比赛,这是所有阿卡贝拉音乐人的梦想之地。
5 n l% n0 S3 R: R, b: i
* a( e% `. F" M9 g7 [4 @, q 在中国,阿卡贝拉行业方兴未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阿卡贝拉不像美声唱法,并不讲究气息、位置、共鸣,它更多的是追求声音的纯净、音准,没有泛音和颤音、和声的和谐。但现在很多阿卡贝拉爱好者采用模仿直声、假声唱法演唱外国的作品,这不是合唱团应有的真实水平。不能只一味地追求声音的和谐而不了解歌曲的思想内涵,还应该将中国文化和元素融入演唱形式当中。就如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但很多人喜欢听包含中国味道和文化内涵的《梁祝》一样。”王瑞璞说。
0 x9 _; G+ [0 W# T5 }- {/ }- @7 L6 q( _
音乐人韩媛媛认为,阿卡贝拉在中国市场较窄,主要因为作品没有与中国的市场相结合,作品风格也没有找到中国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定位角度。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需要有一些更好地结合中国本土的音乐作品,再进行大力推广与传播,让更多的人由浅入深地了解阿卡贝拉的真正魅力。
) M+ b. r( G* m* N) s* h6 b% s# i$ x/ T7 c ~* p
另外,有人提出质疑,既然阿卡贝拉是无伴奏人声合唱,那中国的非遗侗族大歌和苗歌等具有深厚民族基础和韵味,同样也无需乐器伴奏,那是不是也属于阿卡贝拉的范畴呢?
% C% C/ O) r/ h9 Q' J
+ Y+ ?: g/ \: g1 T' L; g: T 对此,王瑞璞认为,侗族大歌用中国五声音阶的特质在相隔纯五度和纯四度音程上起音,演唱类似同样的旋律,自然产生了纯四度、纯五度的音程,听起来有和谐、空灵之美感的音程,这就是侗族大歌与西洋合唱的区别。
" ~6 w7 H- G+ @6 o- M
. p5 I1 G7 k4 v 除此之外,阿卡贝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与外国存在差距,文化传统是一方面原因,更多还在于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基础音乐教育做得好,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才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阿卡贝拉在内的音乐市场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消费经典。”王瑞璞说。
: M x: D% y& f
# F, L# D# z! X5 |) D% R% P* u# d “虽然阿卡贝拉适应中国市场需要过程,但希望能有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培训需求,未来的阿卡贝拉市场将更为广阔。当你发现,你最开始教的中小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20多岁的成年人并且依然热爱阿卡贝拉的时候,你会坚信,这些具有审美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年轻人会带动阿卡贝拉的发展和市场。”史君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