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配乐也许可以像古典音乐那般受崇敬9 x, x2 y7 b2 o. ~
0 @# }! }8 l) m) H# l 被誉为“电影配乐界莫扎特”的意大利作曲家埃里奥-莫里康内,曾写下无数深沉幽远、极富歌唱性与感染力的旋律。指挥家谭盾曾评论说:“莫里康内的音乐是‘心乐’、是‘魂乐’,是你永生难忘的伴侣。”! s2 @* j8 g ^) K7 P
8 n+ L% }% M5 o7 Y2 X/ y+ _9 G 日前,与莫里康内合作近40年的大提琴家卢卡-佩奇里和钢琴家吉达-布塔夫妇来沪献演“奥斯卡电影原声畅游”视听音乐会,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由莫里康内担任配乐的影片《海上钢琴师》里,男主角“1900”所有钢琴演奏的“真身”即为吉达。这对乐坛伉俪评论莫里康内是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音乐家。吉达说:“如果没有作曲家笔下那些迷人的旋律,电影将失去独特的氛围,减少画面之外的余韵,我认为电影音乐给故事增添了史诗性,也许百年后这些作品将被视为不朽经典,如同当下的我们怀揣着对古典音乐的敬意那般。”
' w6 b8 \' Y& c8 w+ v/ N7 {' K0 \* l: ]8 u0 c& g
电影音乐并非隐于画面背后的配角# C8 W) F% r! r4 P8 {$ w3 W
9 k% y+ h. G$ `
卢卡-佩奇里和吉达-布塔夫妇都是莫里康内配乐作品的“御用演奏家”。吉达17岁获得弗朗茨-李斯特钢琴大赛冠军,同年开始其职业钢琴家生涯,目前她同时活跃于古典、流行和电影音乐等领域。除《海上钢琴师》外,《天堂电影院》《豪情四海》等影片配乐的钢琴演奏也出自吉达之手。而卢卡参与录制的影片配乐有《歌剧魅影》《巴黎春梦》等。
8 j* I2 Q% T' @, [' V
0 h \7 p& u# R% O2 t “有些人觉得电影配乐是隐于画面后的配角,但正是依靠音符的串联,影片主要人物内心活动和外部环境才得以彻底表现。”在吉达看来,电影配乐的主要任务是让观众与虚构世界融为一体,作曲家和演奏者要具备极为深刻的洞察力。此次音乐会,吉达夫妇演奏了《邮差》《战火浮生》《辛德勒的名单》等作品中的难忘旋律,上交音乐厅内的大屏幕同时播放相应的电影片段。吉达说:“这使观众看见音乐、听见影像。”
) X% _9 C/ k7 Q" E, k7 y) [( R, ~& i
卢卡告诉记者,不少著名配乐大师都善于从巴赫、罗西尼、马勒等古典音乐家身上获取灵感。“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也曾给电影写过配乐,如《攻克柏林》《李尔王》等,而眼下这些音乐已成为独立于电影的经典。”
0 E3 X' [8 f9 w7 R9 u9 e
* k5 d( t5 z) _: }9 V* x% [( k 《海上钢琴师》“斗琴”名段由三次录制合成" n6 V3 C$ X; `" p3 m6 p' v
; f! ?% B G$ k% r
在《海上钢琴师》里,主人公“1900”是个生在轮船上的孤儿和天赋异禀的钢琴家。钢琴让“1900”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所以他终生不愿离开轮船。他也曾为爱情差点走下悬梯,却于最后时刻毅然回头,因为没有尽头的陆地终究让他感到害怕。而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他更愿意同使他感到安稳的钢琴与海浪共舞。“1900”最终在轮船的爆炸声中与世诀别,他的琴声却永留人们心间。
7 n( Q0 ?- V y5 D
- p# M& z9 d2 d# X, T 这部电影堪称莫里康内与吉达最成功的一次合作。莫里康内极富技巧性地支配着影片中的管弦乐,传递出热情与冷静相交错的思考。影片正式开拍前一年,吉达就录制完成了该片配乐,凭借对音乐形象的准确塑造和意境的深刻把握,使《海上钢琴师》原声音乐广受追捧。
/ R2 k' {- C* D! M _4 D. O+ U5 M5 M- L. q! N3 O; |4 e+ S/ a
影片中,莫里康内糅合爵士乐和古典乐,表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音乐,大量典雅质朴的旋律犹如海潮般汹涌。而全片最高潮出现在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进行“斗琴”那一段。“1900”让钢琴化身为武器,激动人心的程度可媲美最激烈的枪战片,现实生活中似乎难以弹出这样高难度的音符。吉达告诉记者:“这段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音乐名为《不朽的乐章》,配乐事实上经历了三次录制,由三段复杂的旋律叠加合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