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严良堃先生不久前逝世,他一生指挥了一千多场《黄河大合唱》的演出,是这部声名卓著的民族声乐作品最权威的演绎者和诠释者。
, o* L* _8 i4 k8 Z" V: \
" M, n/ ], _: k f$ V2 W 严良堃先生生前曾谈到过《黄河大合唱》的演出版本问题。《黄河大合唱》的版本之多,或许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F1 ~0 ]2 c) ?8 f! [
4 J9 @* s; C% F
延安始创版
* Q/ u J# `6 m) }+ i& A2 D" y) k* L1 j4 O, i# V, N
1939年农历除夕之夜,冼星海受邀来到延安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聆听回延安疗伤的诗人光未然朗诵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光未然根据1938年和1939年两渡黄河,以及在黄河两岸行军打仗时的感受写成的。
9 p7 F" _3 M9 E7 ?! A8 r
* x9 o: c! n F2 p4 T. E3 ? 1939年3月,冼星海以6天6夜不间断的工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8首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轮唱作品的谱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举行了《黄河大合唱》的首演。/ a2 C! h* f* o1 l: e
8 Y b! L; |' |* r
莫斯科版' n0 }: x' Z9 U* u2 y8 f) [
+ S, Q% { H' u( j2 C. q+ l8 v 1940年5月,冼星海前往苏联。在异国同行为其召开的小型座谈会上,冼星海用钢琴弹奏了《黄河大合唱》。这是《黄河大合唱》的曲谱在国外的首次演奏。
3 X0 l4 U( H: u1 O6 N- \4 B( |% p, {9 Q4 O; t
冼星海在莫斯科期间,对《黄河大合唱》1939年延安简谱手稿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加工、修订和扩大配器规模,增加了“序曲”。最后,冼星海为这部由九个乐章组成的五线谱手稿作品定名为“交响大合唱《黄河》”。这也是后人称作《黄河大合唱》的莫斯科版本。# p: ?6 J! r( ?& m# }
# i1 [3 ~' S. y “进城版”和上海乐团版, T. `: y M! X* @* \
% o8 o) r- N2 N/ m5 s 1945年秋,苏联准备演出这部作品,冼星海拖着病体为这次国外演出作大乐队的管弦乐配器。
- ^! p+ j& v+ z
4 r0 G u1 r- ]5 ~6 @ 1949年全国解放后,李焕之又对“莫斯科版”的配器作了一些修改,被称为“进城版”。
4 x2 b$ r7 h x( ~0 Q, h
' M1 J0 e/ e! | 1955年,由李焕之执笔再次对《黄河大合唱》的莫斯科版进行修订,除了进一步完善配器和和声等处理外,主要是为整个作品“减肥”,以适应在音乐厅演出的需要。这次修订直到1987年才定稿完成,并于当年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乐团合唱团进行了演出,被称为“上海乐团版”。
5 N- O( T0 x: M9 H5 B
z, U) a$ f' ?! o, w% a 中央乐团版
$ _% T3 Q2 g0 p; H3 v$ z6 U
2 f9 M* i( Z! @- C0 i 这个版本改成于1975年,由严良堃主持修改,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版本。
: f: t9 k( ? n
6 J: w2 Y/ Y1 h3 B8 s 1975年,中央乐团决定对谱面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改善配器的效果问题。当时由严良堃主持成立了一个修改班子。1975年的这个修改版后来被广泛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