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费县:红色故事代代传 
! y& ?: O9 N$ i# a' D, ~7 m, [8 h6 _ 
: G# x5 f7 W; T: y9 g) X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8月8日,在沂蒙山区传唱60年的《沂蒙山小调》在它的诞生地费县响起。文艺小分队三队的开场合唱让现场观众又一次领略了红色圣地的魅力。 
0 n8 C* z' n. ?/ }% I& e. k1 J% c3 T) U% s* t* L4 F# D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经典山东民歌,其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在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重新修改词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 
8 ^2 g* v, c  X' o: c 
) ?% Q. h% B& F! U' u3 H  当天,红色文艺小分队还在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演出了女声独唱《信仰永恒》、男声独唱《怀念战友》、男生独唱《东方红》等红色歌曲。诗朗诵《两棵树》更是激起了现场观众对革命先烈的追思之情。+ }& P; n" ~- w& G 
+ U+ z$ W' y! H+ ?8 L3 w) @ 
  1941年11月30日凌晨,抗大一分校、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师部机关及6000多名医院、剧团非战斗人员被装备精良的日军5000多人包围在费县大青山腹地。时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的陈明和山东姊妹剧团团长辛锐夫妇在大青山突围中英勇牺牲。其后,陈明牺牲的地方长出了一棵青松,辛锐的墓边长出了一棵栗子树。费县当地民众说,他们是“在天要做比翼鸟,在地要做连理枝”。诗朗诵《两棵树》即根据这一题材创作而来。; l2 w7 o, e6 ^7 K! [' w 
 
# R' m% d0 m3 F- p% m9 I, f2 U  “巍巍沂蒙山记录着齐鲁儿女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滔滔沂河水书写着沂蒙儿女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此次展演主办单位——山东省文化馆馆长王衍良说,四省文艺工作者在沂蒙革命老区的展演,旨在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8月至10月,展演活动还将在陕西等地举办,让更多群众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