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04|回复: 2

[词曲转载] 乐府民歌:“旧瓶”可以酿出“新酒”

[复制链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geci888 发表于 2017-10-17 10: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府民歌:“旧瓶”可以酿出“新酒”5 O) i" ?: V9 U( L# d* d$ a

3 i3 h6 \* Z; f: q' e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儿歌。, H( g* X% J! k
  N! \4 {+ X$ @; x, D! q* P; j
  一个人,一个族群,都需要有一个叫作“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抒写情志、传递心声。从《诗经》开始的歌唱,是华夏大地觉醒的摇篮曲,是中华民族的儿歌。# {' n! G. q( j
- e1 T! ?1 b7 n1 |" R0 ?
  唐诗专家闻一多指出,世界上有四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印度、以色列和希腊。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差不多同时抬头唱起歌来。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而且是一个“诗性的民族”。它是比汉民族的“围墙”——长城伟大得多的民族根基和至尊灵魂,不用砖就可以垒得起来。6 {) ^( ^- U- |* b

5 a* W# B9 i. y0 R  o( J* R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的“乐府民歌”,主要是指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它们和古老的北方《诗经》、南方楚辞一样,都是中国诗歌的原典,蕴藏着中国最早的诗歌母题、感情模式、诗学意象和音乐性元素。
) B, X0 D6 H4 x1 K% k8 U& B
! L; o6 r8 D9 l& v: E& Z  一代一代传唱 劳动恋爱和生命之歌
2 Y& G% X7 J4 F. x8 Z# u' }  C
( U' N8 P- b9 T0 S; r  抒写情志、传递心声的文字与音乐结合起来,就形成乐府诗的原典。乐府原是一个音乐机构,从秦代开始就有设立。汉继承秦的做法,也设立汉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文字加工、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
$ k) }1 @* c2 {1 h) b7 c) _
. q' \3 j9 a3 @% l" Q; h  K' C  I7 d  民歌采集以后,乐官把它们分类:第一类叫“鼓吹曲辞”,又名“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补写歌词而成;第二类叫“相和歌辞”,是各地采来的俗乐,配上“街陌谣讴”的创作,是汉乐府五光十色的精华。第三类叫“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已经失传,无可归档,自成杂类。$ R5 e5 o, G$ Y! H6 x
1 W6 f, W& ~* E1 U
  响在汉乐府里的背景音乐,一是来自秦国的音乐,二是来自楚国的音乐。汉乐府之所以绕梁三日、感人至深,就是因为这些音乐曾经经过秦娥、楚女纤手的拨弄和樱口微启的歌唱。) r, L6 f5 Z* w# e6 l
' X8 p* _8 x7 q9 b! k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制上的乐府机构已然消亡。但当时采集来的田野、巷陌民歌仍然清新纯朴,像原野上的花一样新鲜活泼,具有生命力。它们采来时还说着方言,还带着泥土的新鲜,在中国诗歌史上春意盎然。例如,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江南》。
( P, }$ `9 x$ d; s3 Y
/ @  @/ i/ k' L# _8 m  但可惜的是,这些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基本上没有作者——他们都“失名”了。其实,每首诗的作者都是有名字的。也许采集时,个人服从了郡县长官的意志;也许有人不愿署上自己的名字,或是乐府部门有所规定,因此在历史长河中集体消逝了。7 k5 ]2 G% Z( F1 _( d

/ n; N$ R+ z4 w  L+ [& o  我们只能想象,当年在江南莲塘的合唱里、在冀北秋风的马背上、在落魄失意的下层文人中间、在前往洛阳令人疲惫的黄土路上,这些无名氏一代一代地传唱他们劳动的歌、恋爱的歌、生命的歌。隔着琥珀般透明的语言,纤毫毕现地让我们看见其中蕴含的社会精神和人之情思。. l5 H) x3 ]9 t# i' _

7 r& f  P: B3 y  现代理念说,阅读文学作品有三要素:一是作者,二是文本,三是读者。三者缺一,就会有问题。缺了文本,无诗可读;缺了读者,就像没了观众;缺了作者,“知人论世”就无法进行。但是,历史保留下来的这些乐府民歌是那么美丽、那么有生命力。2000年以来,仍然音韵悠扬,传到我们的心里……
! k* R) r0 M( ^! ~2 {2 Y5 U- Y, D& s  `  c+ i
  汉魏六朝乐府 描绘不同地域的景与情
; {8 t+ O3 U- Z3 z* ?' G# f7 {2 j) X7 l. Q- m' R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是包含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原典。4 c4 a/ F+ h+ ~4 p% a

4 \4 b7 D$ Z6 j: s# ]  我们现在读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觉得它继承了《诗经》的传统,风格质朴、清新、刚健,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针对性。篇篇都是班固说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品。- l* E: I; D3 b) P1 `% {0 }

- {/ j' T! w4 \+ ?  那是爱与恨、生与死的交织,是悲伤和欢乐的歌唱。富人家黄金为门,白玉为堂,堂上置洒,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穷人家则《妇病行》《孤儿行》,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病妇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呼喊,母亲在痛哭;孤儿受到兄嫂虐待,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穷途末路之际,戏剧般地出现了《东门行》,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
" e& R/ J* O$ F" b% r  f& \2 }+ r. ]  N( U; j+ p
  假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继承汉乐府,作了人间贫富悬殊、反差极大的对比,那《红楼梦》中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至少在语言上学的就是汉代富人的做派。: Q: Q' x' y# Y/ ~+ n, O/ d
% x5 C2 n# x( b3 s' V0 ]9 L
  汉乐府民歌之所以是原典,主要因为它的内容和主题成为后世的母题,几乎每一篇都确立一种母题。许多艺术方法,是历代文学顶礼膜拜和取法的对象;其现实主义精神,影响了许多后世名家。
, p% j5 O* _# c# A' S2 `* E/ T! X- k2 w' X. x" k! {7 T& a
  再来看南朝乐府民歌,它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南朝乐府民歌的产生,是南朝农业、商业、交通、手工业的发展结晶,是娱乐歌舞的需要,亦是帝王的提倡、贵族的好尚。同时,它也与当时流行的绘画、书法、音乐、棋艺的日益细密、日益精湛相表里。- z5 m' l4 }0 B6 X) l

4 Y3 M. t7 ?, {7 K8 i, `6 Y  沿长江生活、喝长江水长大的人,生命里有水,细胞里有水,性格里有水,诗歌里也有水。这就决定了南朝乐府民歌的风格。) V$ L/ j( ^- N  S

7 e9 m' y3 i: A! X6 S  南朝乐府民歌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我们不必问,里面的“情”是不是符合道德规范;也不必问,是不是配偶之间的爱情。我们只需问,诗歌作品里的“情”,是否真挚,是否纯真,是否无邪,是否痴得感人。
  U! n, W! l2 O2 V& l6 B: x+ j9 b, K  V/ \" o5 _+ F& D& T; m: J4 X
  在宋词里,江南的青山绿水,同时化为美人的灵动和眼睛里的湿润。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都是媚眼盈盈的江南。因此,今天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学,可以说是在南朝乐府民歌中才开始奠定成型的。
& J8 B& _4 U7 ~$ E% H+ ^6 [5 W2 U% G' i7 a# b) \/ E1 `# i! V
  北朝乐府则在辽阔的草原和大山的背景下展开,唱出了许多歌颂勇武、格调悲壮的民歌。那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一方面,四季是美丽的,人民是刚健的,牛马是欢腾的;另一方面,战争、徭役、流浪、流离失所以及白骨无人收的场景,也是歌曲的主旋律之一。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7-10-17 10: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绽放的美丽上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相同的( m0 }# b6 a5 ?
. V4 v7 o6 O5 t; N: E1 C; w8 [
  比较来看,汉乐府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南朝乐府属于女子专情的歌唱,北朝乐府则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北朝乐府歌颂北方民族尚武的刚健,歌颂英雄,歌颂战斗与牺牲的精神。
8 X" A& v! g% s( h( G+ I2 k6 f/ \/ M" w% H) A& D2 A$ c4 Y+ G
  最著名的是《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传为解律金作的歌曲,当年高欢命将士们唱得地动山摇。打了胜仗也唱,打了败仗也唱;胜仗唱得雄壮,败仗唱得悲壮。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首军歌,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动员作用。
7 Q. t5 R. {% c
# f/ g+ I4 {( N6 b# T$ r  由此,文学因南北地理相隔而出现南重文、北尚武,南重情、北重气,南柔北刚、南绮北质的不同,至六朝乐府形成更为清晰的风格特征。2 Q! J+ w# ]3 D4 `8 _% I9 t5 F
2 _; T, C: R# n& R  {7 x
  如果说,南朝乐府民歌是女儿的歌、水的歌、恋爱的歌,那北朝乐府民歌就是勇士的歌、土的歌、流亡者之歌。北朝乐府民歌也写爱情,但风格和南朝乐府民歌迥然不同。. O3 E3 Z7 d; s

6 m& z$ j% K7 ]9 r. R  南歌执笔如执扇,轻盈而多风姿;北歌横笔如横刀,豪迈而见骁勇。南歌运思如行船,正风日流利;北歌使气似奔马,多铿锵之色。南歌多用单线在宣纸上勾勒,晕染出隽永灵动的尺幅小品;北歌多取块面,是风格豪放、笔致粗犷、立体感很强的油画。
* [3 [1 h0 c" ^# {
+ i; b: I: h0 t' `! x  当然,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5 \( e+ b# K7 ~) t+ E- B8 k

7 o. V4 Q" z5 B) O/ F  Y  此前,我们比较重视汉乐府,不太重视南北朝乐府;南北朝乐府中,又相对重视南朝乐府,不重视北朝乐府。其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展现了人生精彩的侧面。虽然有表现痛苦和欢乐的不同,但都是真的、善的、美的。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固然沉重,但劳动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同时,何尝不在创造快乐?千年承续的男女爱情,何尝不是生活的主旋律?0 @! ^% T1 l, Y: B9 B# O
. o0 H; h% j6 G$ U8 m
  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汉乐府不重视六朝乐府,是重视人生道德的一面、忽视人性情的一面;重视南朝乐府不重视北朝乐府,犹如只重视山水田园诗不重视边塞诗。事实上,山水、田园、边塞是中国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特色,不能偏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楼主| geci888 发表于 2017-10-17 10: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诗歌盛宴 需要备好原材料调味品% @( ~# M) n% _  u  H' m

4 I4 [1 N- l* A! |0 s+ R' p9 ~  中国不能没有唐诗,唐诗不能没有乐府民歌。唐诗固然是一朝盛宴,但不能说这席盛宴是仅由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样的大厨师做出来的。它需要几百年的通力合作,需要汉、魏、晋、宋、齐、梁、陈和北魏为这场盛宴准备各色各样的原材料、各种各样的调味品以及历年的菜谱。3 o9 T/ ?7 t' P/ Q! k$ A
' V" f5 O8 Q, D( {2 X
  就此而言,不了解汉乐府、南北朝乐府,就无法知道唐诗母题的来源、风格的继承、手法的运用、典故的背景及语源的出处。0 m  L  h8 r: ~4 I; @8 ~& y" R
% P4 [# D( I# L+ w1 D
  李白刚到长安,震慑住道士吴筠、吓坏贺知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就是五、七言乐府。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情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蜀道峥嵘、突兀、惊险的壮丽奇景和磅礴的气势。但“蜀道难”是乐府诗的“题目”,李白只是利用“旧题”写新内容。) v6 j+ p7 C5 S9 X* [1 m, t
3 w/ P* j' x% P- g! C# K
  李白诗歌和生命里流动的“水”,来自于南朝乐府民歌,来自江南长满青草的小河。他的《静夜思》《玉阶怨》,就是南朝民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的改进版。( q- V% [& Y% N5 l0 \/ Q. g

7 r) ]+ o8 s2 M7 ]  和李白的浪漫主义不同,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翻一翻《杜工部集》,你会发觉,假如把杜甫对汉乐府改造后“即事名篇”的作品撤了,他可能就评不上“诗圣”。
7 ^% S3 h* ?/ H" o" S7 W- n6 }+ j
' u% R2 y' c! }  安史之乱中,杜甫和众人一起流亡,所见之处,遍地哀鸿,而描写这种社会苦难最好的模本就是汉乐府民歌。汉乐府里的《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怨歌行》,都融化在杜甫的诗歌里。* V& G7 L8 y( y& @8 ]* r
- ~9 t  H* n5 Z& H3 `& n
  因此,杜甫就像一个战地记者写“诗报告”一样,许多社会生活的方面甚至来不及用乐府诗的旧题,直接用新题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他写下了《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以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等反映民间疾苦的经典作品。杜甫选择汉乐府模本的精神和传统,使得他成为安史之乱的一面“镜子”。1 K& y: ^7 e. Y% S% @

5 Q! y  |& _" R- l1 I* ~  所以,杜甫以来,诗人们都认识到,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要想写出“诗圣”级的作品,要让自己的诗集具有“史诗”的性质,用汉乐府模本的精神和原典,是一个重要且可靠的途径。( Y" M- _: ^: ]0 l7 [, y
- O0 [" j( b. t" B; G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是“广大教化主”。他的《长恨歌》和《琵琶行》,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有意思的是,他与元稹还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提出以“新乐府”写生活的口号。白居易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理论,并要求根据反映事件的不同而自命新名,即“即事命篇,无复依傍”。8 k7 b3 r+ G2 y
6 B+ u! I7 N2 S0 K2 g, ^4 m. t
  由于白居易的努力,由杜甫《三吏》《三别》开创传统,元结、顾况继续写作,张籍、王建扩而大之的“新乐府运动”取得很大的影响。白居易的《新乐府》和《秦中吟》反映出了唐王朝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更常被后世评论者称赞。1 }, h2 t( b! u; K( h
9 D) ]" g# ]6 [: U8 y) I
  自创的“新乐府” 里面仍然装着传统的乳汁6 i, D1 _7 A/ N. C% }" u( ]3 f

9 ~) \1 H' |2 k: w/ }9 D; k  提到刘禹锡,人们不一定知道他做过什么官,但可能知道他贬谪到连州、朗州、夔州等地,写下了许多拟乐府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这些呈现鲜明地域色彩的文人“新民歌”,语言平易,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风情淳朴,历来让读者爱不释手。9 a, b; z7 i' [3 q7 t/ y% w* b
! x" N) w/ O/ U4 Q9 F- |
  再如晚唐的李商隐,他是学习乐府民歌、从中汲取营养的又一个代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融合了杜甫精深的格律、沉郁顿挫的风格和齐梁诗、六朝民歌的清丽。他的诗歌缠绵悱恻、芬芳馥郁,放在今天想来也足以迷住80后和90后年轻人。% V% |5 `, {! q* T
8 n; w0 g' D" T
  在著名的《无题》诗中,就有许多南朝乐府民歌核心的支撑点。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南朝乐府“春蚕”“蜡炬”两首民歌意象的组合。六朝乐府民歌《西曲歌》里有《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以春蚕之丝,谐女子之思;以春蚕作丝之缠绵,谐女子日夜相思。看中这一“春蚕”意象的李商隐,从这首民歌里汲取意象并加以升华,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7 c; Y& k# |# f! t
8 R6 t  ^: R2 r: S  f1 q, ~  《无题》诗中还有这样一句话:“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李商隐诗下原注“古诗有‘小姑无郎’之句”,指的就是六朝乐府民歌《神弦歌?清溪小姑曲》 里青溪小姑的形象: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6 w( o; n4 x. M; f- F) U
+ Z, `1 f2 s4 T' V/ d# T& {9 M! I  这是一个还没有出嫁的小姑的内心独白。你看,“开门”面对一片“白水”,“侧近”是一座“桥梁”,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独处无郎”的孤独,是女神也无法改变的悲哀。在小姑的内心,她宁可要一个丈夫、一个家庭,也不要现在所处的令人瞻仰的寺庙和神的荣誉。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传说,她的男朋友就在“白水”附近,但李商隐说“青溪白石不相望”,凄婉之情溢于言表。
- w! t: R: x/ f1 _1 B' T9 s" B& U  Y/ E7 m4 i. B! O# C
  此外,许多著名的篇章,有的都是直接用乐府诗的题目,如被闻一多誉为“顶峰上的顶峰”、写出“宇宙意识”的《春江花月夜》。此外,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适的《燕歌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以及《关山月》《塞下曲》《战城南》《北风行》等,都是用乐府诗的“旧瓶”装自己的“新酒”。虽然写的内容是新的,但与旧题也有一定的联系,如“从军行”多写参军及战事、“雁门太守行”多写边塞的风光和生活,不一而足。即使自创的“新乐府”,里面装的仍然是汉魏六朝乐府精神和传统的“乳汁”,是唐代诗人天天都要喝的。
1 q. M0 z; C4 l1 w- d& u5 l! G% Z$ }) O1 Q1 J' W
  值得一提的是,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但唐代继承的人不多,只有韦庄著名的叙事长诗《秦妇吟》一首,并称为“乐府三绝”。“三绝”中,乐府诗占两席,唐诗占一席。所以,只要《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在汉乐府里守着,《全唐诗》中的任何一首诗都不敢越过边界南下牧马或弯弓报怨。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18 02:54 , Processed in 0.31066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