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来打破城乡音乐教育的鸿沟. f, @, G5 L* a5 E# e; ~( u7 T
, t0 \+ X6 ? b' s5 f2 ~
这个暑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贫困村的35个孩子成了幸运儿。他们参加了由共青团南宁市委、南宁市少工委主办,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协办的“青春扶贫 情暖童心”公益音乐夏令营,在5天时间里参与快乐音乐互动课程、体验城市现代化生活。7 n* h: B/ r! R& `" s3 C7 j- A- z
* T& c/ }# ^* y2 s 35名来自贫困村的小营员是从“希望的声音”大型公益音乐活动中选拔出来的。这一公益音乐活动至今已举办了3年,在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黄长志看来,城里孩子接触音乐的平台很多,乡下的孩子却连基本的音乐教育都难以保障。他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艺术教育能滋养更多孩子的心灵,让音乐打破贫富地区的界限。
/ Q i" |2 y, q3 b8 |- O# r
: V* ~5 i2 @$ I1 ] 城乡音乐教育差距巨大# u4 _+ c9 R% _7 G
/ n5 Z2 A1 R% g8 b
“畅畅老师一边教我们唱歌一边教我们做动作,整节课都是同学们开怀大笑的声音……我们有些调不准,但老师却用心地教我们,慢慢地,音乐室充满动听的歌声。”隆安县屏山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梁俏怡在日记中记录她音乐夏令营第一节课的感受。
# y8 a, q$ ~! c' a3 ]+ @2 u! H5 d X' v) a8 T
这节课由来自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教师徐畅授课,她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近4年。这节课上,她用身式打击、团队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培养孩子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孩子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R% y0 l6 X6 X; v- L% H, [
" D; \) S3 { P5 I* G" |
上完徐畅老师的课,江南区延安镇平南小学的廖美金觉得这是一节“有关节奏的舞蹈课”。她表示,来到夏令营后才学会看乐谱上的升降记号、分止括号,以前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老师一遇到这些符号就只能跳过不教。
3 h/ G# d$ I. @& z* E6 a& w
" u& H8 M: r. y% G 横县平朗乡中心学校六年级的学生施乐盈说,学校只在低年级教室里有一架钢琴,但仅有的一个专业专职的音乐老师已在她四年级时辞职,现在那架钢琴“就是拿来积灰的”。横县新福镇中心学校(本校)的负责人黄扶生表示,学校一般会开设音乐课,但其实不怎么上,“最多就是背个‘小蜜蜂’扩音器,插上U盘放歌给学生听,让大家跟着唱”。
0 Q, }& ^1 M, S, ^6 C. M+ a2 Y1 U5 l0 a* h
尽管学校音乐教学方法较为单调、硬件设施差、课程无法按时按量完成,但乡村里的孩子们并未放弃热爱音乐的心。他们每天在课余、在放学回家后唱自己喜欢的歌,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在周末将孩子送去镇上的声乐培训班学习。当得知南宁市“希望的声音”公益音乐比赛在各县组织海选时,他们兴奋地报了名并入选,第一次拿到了站上市级大舞台的入场券。
( o" x" V- i) E) a0 K
0 c% p* P: W# K* W, l' S “我喜欢看书和唱歌,看书让我安静、学到知识;唱歌让我快乐。我还是最喜欢唱歌。”贫困学生余运称说。5 `9 y6 q* F- c
' B% _8 K) T9 ]# o “学校一周只安排一节音乐课,我觉得不够,我希望一周有四节。”西乡塘区双定镇武陵小学的覃雪梅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