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鑫很骄傲他是少数致力于民族音乐创作的作曲专业学生,但是他也为此感到有些“悲哀”,因为他跟很多作曲系的同学“聊不到一起”。不过高鑫依然会坚持继续创作民族音乐,他清晰地记得一次他的指导老师张朝老师告诉他:“你在中国写西方古典音乐,你写成了第一,在世界上也排不上号;你在中国写中国民族音乐,写成了第一,你在世界上就是第一了。”其实高鑫也不一定真的想当这个第一,他只是热爱民族音乐而已。为了他内心的热爱,高鑫说服了家人同意他留学德国去学习指挥和作曲。高鑫希望能够在世界古典音乐的发源之地,找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
3 u# w3 n4 c' I* P( {! Q# z2 g! ^& j. l( H
张卓群个子高,年龄在这四个人中年龄算比较大的,但也不过23岁。她被其他人几个人戏称为“大哥”。“大哥”是个心里有谱、认真负责的人。在为了本次演出而进行的所有排练、彩排中她都能把台前幕后的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记者在观摩排练之前与张卓群确定时间,她细心地告诉记者:“我们计划三点开始化妆,您三点半到就行。”每当记者问到纪录片、原创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琐碎事情,其他三个人总是默契地望向张卓群,张卓群也会很自然地接口回答。
8 |2 V! \% s& B4 ~, c1 S, I' z9 \! l0 o
张卓群是蒙古民族特色乐器火不思的传承人之一,初中时她练过排球,课余时间学习琵琶。到了高中,她还是决定继续学音乐。于是她便接触到了火不思这样的民族乐器(火不思的演奏技法与琵琶有很多相通之处)。火不思是一件新兴的传统民族乐器,因为最原始形制的火不思并不能保证长时间演奏时的效果,所以这样乐器仍然处在不断的改良当中。
9 k# \, d# a# T% a3 S0 y- D' _+ B7 l; t& m2 |
张卓群是秦皇岛人,并不是少数民族,但是却有着坚定的传承、发展火不思琴的信念:“民族音乐的传承跟传承者的民族没有关系,只要我热爱它就能传承。”为此,张卓群准备去英国修读一个艺术管理类的学位,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然后她可以策划举办更多火不思的演出。张卓群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专门写给火不思这件乐器的作品很少,我能做的就是巴雅尔老师(著名火不思教育家,张卓群的老师)写一首,我就演一首,让更多人听到。”
$ c/ R t( e2 B6 `8 u) v) V# x1 y! Z$ ]* }0 u$ I' o
张卓群的坚定还体现在寻找演出场地的过程中,张卓群相中了要价很高的M剧场,所以她希望能与剧场相关负责人面谈。但对方只派了一个普通业务人员来跟她谈,显然不想降价。但张卓群依然告诉来人,她会等负责人回来,再跟她谈。从下午一点半等到了快五点,剧场业务人员看她心诚,便给主管打了电话。主管坦言只能与老板商量。好在剧场的老板同样是喜爱民族音乐,最后以很低廉的价格将演出场地租给了《诺闵扎木》的演出团队。而当天现场所有的服务人员也都被张卓群的这种执着感动,全部不要任何劳务费。
+ Y9 B9 z9 b: |8 S! \2 m- ?1 ]" \) z( N, V% x% R2 s
沈立在《诺闵扎木》团队中显得很独特:他只自学过一点吉他。但是他却能跟这些富于个性的青年音乐家亲密无间地合作。在平时的沟通中,其他三个人告诉沈立在这里会有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的画面,沈立就能很快地理解,并且能够快速地帮助他们进行完善。沈立今年年初去了海拉尔,帮忙做一场市级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让他疑惑的是,整场春晚下来没有一个蒙古族特色的节目,晚会主办方反而一直在追求“国际化”“高大上”的东西。/ n" E0 \6 X) t; {, ]+ F R( ^9 W$ E
$ m; l* h/ J6 f- u “这次去采风也是,所有当地人见到我们都会很热情地用普通话打招呼。”这种“奇遇”也是促成沈立这次与朋友合作《诺闵扎木》的原因:离开了草原、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让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逐渐消亡。
) K# [, j/ t2 l7 d8 {. j) F3 X4 g
沈立平时很健谈,但在拍摄时话很少,直奔主题。采访之后几位主创为制作纪录片DVD安排了原创音乐的录音,其中有一些需要沈立拍摄的镜头。因为录音过程中不能拍摄,所以沈立只能抢在乐团进行录音之前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沈立的动作很快,从架设设备到换角度拍摄一气呵成,丝毫没有耽误录音的时间。/ X3 ]) _! w; R5 T- ?; i- O
. k( Z+ `% ^, _ 沈立跟其他几个人一样,手机里没有任何游戏。“别说游戏了,就连朋友圈我都关闭了更新提示。真正忙的时候才没有时间看,别人爱更(新)不更。”& g0 s/ Z C" e( C6 k
1 A9 s) J1 f: d8 c# k1 @
几位主创虽然会听很多类型的音乐,但是几乎不听流行歌曲,而且不会特别喜欢某一类型的音乐。唯有一首嘻哈风格的歌入了他们的“法耳”叫做《It G Ma》。沈立笑笑:“这首歌特别嗨,我们采风的时候如果累了就听这首歌。当时主要就靠两样东西,这歌儿,还有红牛!”
7 ~7 ]8 ]' V7 ]4 F/ X7 U1 h+ o4 {/ g, W* I7 ]
同样不玩游戏的还有这场演出的艺术指导之一、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教师张骎。1989年出生的张骎曾经在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留学,深得西方古典音乐真传。回国后,张骎来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工作,并且深深爱上了民族音乐。他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努力弘扬民族音乐,消除中国人在音乐上的“民族自卑感”。这也是他大力支持学生们这次演出的原因之一。“我这回主要就是‘小皮鞭’,天天逼着包迪和高鑫改曲子、改配器。高鑫让我逼得五天平均每天只睡了两个小时,他跟我抱怨说‘创作期就是加速衰老期’。”其实,张骎对于这场演出十分看重,他自掏腰包,买了最贵的演出票。“这是对于音乐家、艺术家的尊重!”张骎笃定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