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号子震天响7 @( I' @' g1 Y. e6 Z6 N1 _- h" N. u
! M+ `( h, d9 U
“哈腰挂来,嘿!呦号嘿呀,嘿!蹲腿哈腰,嘿!漏钩挂好,嘿!挺腰起来,呦嘿!”一阵阵浑厚而嘹亮的森林号子响彻北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文化广场的上空。森林号子通过内腔的力量外放发出洪亮声音,让听的人、唱的人都感到震撼,这是当地林区人在常年劳作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Q# a: n0 G3 g6 M- C
3 w2 J9 e: M/ n5 H 8月20日,记者来到伊春市文化广场,观看森林号子艺术团为市民带来的表演。记者看到,经过几年的传承与普及,很多市民已经掌握了森林号子的唱法,不自觉地加入演出队伍,成为伊春市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0 C6 p3 O, y3 \. o6 ^
' y, S) u- B( m) m8 ~9 D; z
森林号子无“用武之地” M+ t0 V9 k1 `# |- X2 |8 N: w
% j& K h& | i6 m 北国盛夏虽热浪袭人,但国家级非遗项目森林号子传承人、伊春市林业文工团演员赵军依然每天坚持带领16人传承团队到伊春市各个广场、社区和学校开展传承活动。“森林号子是林区人奉献青春、实现价值、追求理想的直接见证。现今,能唱森林号子的人大多在70岁左右,因为只有这些人见证过森林号子在林业生产中发挥过的独特作用。”他说。
- m7 p/ A1 p! g, o; W2 d3 `7 K; U2 ~
森林号子由蘑菇头号、哈腰挂号、拉鼻子号、大钳子号、拽大绳号、了号、瓦杠号、流送号等10多种号子、几十种唱腔组成,贯穿于林区工人劳作的全过程,无论是倒套子、运输、归愣、装车、放排、检尺,都有相应的号子。例如,在采伐时,工人会凭经验分析树的倒向,如果是向山下方向倒就会大喊“顺山倒”,而向山上方向倒或侧向倒也会大喊“上山倒”或“横山倒”,发出的声音调长、响亮,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安全。而在抬木时,由领头人“号子头”来领唱,其余人接唱,一领众合,便于抬木行走时迈步整齐,使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 k, h- X/ _' Y) r/ H; |9 r& T
9 r6 l" i& E1 G. `9 z% T, O u 上世纪末,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国家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之现代生活中,各种机械设备取代了人工,森林号子不再有“用武之地”,随之慢慢退出了百姓生活。伊春市林业退休人员王树海说,森林号子承载着林区工人的记忆,有时也会派上用场。在林区进行房屋大开发时,林区工人几个人一组,一边抬水泥预制板一边唱着森林号子,“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7 g" V! ]6 o) x/ t. _
3 ~- u! n9 c9 ?+ v# k
69岁的任颖年轻时在林场抬过木头,会唱森林号子。他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喊上几嗓子森林号子。“森林号子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要竭尽全力、用各种方式把森林号子传承下去,这个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的手中丢掉。”他说。
1 S# s! T7 w/ c' X! q4 N& @, ]$ L8 v/ ?3 M' V: T
记录、传承、普及
; h7 L# T2 I; u2 V; b+ f9 V. Q
7 B7 Q& N5 b( e& e/ L “现在,能唱完整森林号子的人几乎没有,检尺号、大钳子号、拉鼻子号、流送号等森林号子都已经失传。”伊春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李鸿志说,为了搜集整理森林号子,他用了两个冬天的时间,走访了20多个林场、采访了上百位会唱森林号子的老人,详尽记录了他们演唱森林号子的神态和技巧。2 [. y# n6 l9 ?& N8 z. o) K# ~) @
; [) V% _: w4 d! a& j
近年来,伊春市加大了对森林号子的传承保护力度,邀请传承人走进城乡文化广场、林场、社区,引领群众学唱森林号子。赵军和他的同伴也利用广场人多、便利的条件,每天傍晚到各大广场向群众宣传讲解、教唱森林号子。伊春市在财力上对森林号子进行支持,先后投入80多万元,通过比赛、巡演、辅导等方式对森林号子进行普及,邀请传承人走进黑龙江大学伊春分校、伊春林业技校及林区中小学开设公开课,讲解森林号子的发展历史和演唱技巧。伊春市还于2016年成立了30人的森林号子艺术团和120人的森林号子合唱团,到周边市县进行巡演。
! H/ D# N1 M+ G/ c' P3 t, a6 @) H
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很多原本不知道什么是森林号子的群众了解、认识了森林号子,很多人甚至可以简单吟唱几句。# x; P5 D8 {6 d
& g. x5 \, f4 n
传承显成效,森林号子焕发生机 R* P: d( t9 F
2 I9 F. z- V' C
2014年,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伊春市举办,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兴安岭森林号子。1000人抬着木头、400人唱着森林号子,在音乐的配合下,演员们步伐沉稳、号子声激荡飞扬,让林区人穿越时空,仿佛又回到那个如火如荼开展林业生产的年代。领唱尹景山说,当时,许多人站起来不停地鼓掌,令他感受到林区人对森林号子隽永的深情。
) N$ o2 P6 C5 C( O/ e9 {; d3 g2 |; E- V% t$ U$ }7 F
此外,伊春市还将森林号子搬上舞台,打造了以森林号子为内容的舞台剧《森林领号人》,其中包含了蘑菇头号、哈腰挂号、瓦杠号等多种森林号子,15分钟的节目在北京和广州的广场上一上演,就引来无数惊奇的目光。广州的白先生说,声音好听又有韵味,劳动的美感尽在其中。' l. i# S9 m9 `
. g- M+ F7 B( O( @& n, ]" c' L 据赵军介绍,下一步,他们要对全市林场、林业局等有关单位进行地毯式调研,对会唱森林号子的老人进行录音录像,并出版森林号子专辑。还计划邀请国内知名编剧创排森林号子电影、电视剧及报告文学,录制专题片。同时,举办全市森林号子大赛和森林号子进景区、进校园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森林号子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在伊春,不会被时间淹没。- |$ u; I8 E* {( G$ A2 b3 p6 d
+ [$ ?* r3 l# r
伊春市文广新局局长孙继光说,森林号子是勤劳的林区人在劳动中形成的文化财富,这种文化财富在现代化建设中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将森林号子传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