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暴雨后的阳光中送别朱践耳 
% F8 E4 e' M* u1 w% I 
0 Z. A/ g3 u1 D  昨天15时,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亲朋好友、同事与乐迷向著名音乐家朱践耳遗体告别。小小的告别厅和狭窄的走道挤满前来送别的人们,没有任何的讲话、致辞,全长仅30分钟。朱践耳的遗体被党旗覆盖,他的夫人舒群在最后时刻手抚棺木低语,“这是我们十多年前就讲好的,都献给医学。不要牵挂。” 
, q* N" d; R' `! p2 }* Z$ H* W  a7 I: q4 m 
  连遗体捐献也不希望公开- M  `# ]. _7 W7 h( g 
8 F. D8 F  {- j' E* y5 C 
  昨天中午上海突降暴雨,直到14时30分,天空逐渐放晴。临近15时,朱践耳的遗体在舒群及家属相伴下,抵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上海交响乐团工作人员随行左右。仅有教室大小的告别厅里,回荡的不是哀乐,而是一首唱着“奉献让我们永远快乐”的歌。朱践耳遗体两旁的电子屏上打着“爱心与天地共存,精神与日月同辉”。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送来挽联,“践志圆梦十大交响立丰碑,耳贯民族九州雅韵言心声”。$ K1 X( z& r) E, \9 y" o 
 
: }. U! u% A$ F) `9 D' Z6 z, A  遵照朱践耳遗愿,他身后家中不设灵堂,不召开追悼会以及任何形式的追思纪念活动。他生前还特别交代:不收花篮、不发生平,一切从简。就连遗体捐献,舒群也希望不要对外公开,只是个别亲朋好友前来送朱践耳最后一程。# `1 j; k4 D( r* O7 d 
 
7 g1 |# y5 o7 |, s6 h7 s# U" h  为人低调,音乐却气势磅礴 
, l) S& c% ~: C* E4 U 
: \% z8 `1 q. w! q' B( v  上海交响乐团党支部书记王万春介绍:早在2000年,朱老就请团里的同事协助,完成了遗体捐献文件的签署。老人对待生命的通达,感动了团里每一个人。“今天各界人士冒着这么大的雨前来送别朱老,这份心意是对朱老最简单却厚重的致敬。”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威说:“感谢朱践耳先生,感谢他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前来送别的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郭强辉说:“朱老一向低调谦和,但他的音乐却是气势磅礴的。就好像现在,在这样一个简朴的地方,做出这样无私的捐献。”7 z' j/ h+ b" z# e/ c3 Y; Q/ T 
. T9 w1 u2 Z; A, F 
  朱践耳逝世后,上海交响乐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悼念电话及信函。北京时间21日凌晨,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率领下登台瑞士琉森音乐节,乐手们均因无法为驻团作曲家朱践耳送别而深感遗憾。今年10月21日,上海交响乐团将复排朱践耳的《天地人和》,以致敬朱践耳对音乐的执着与创新,继续开拓中国交响乐的未来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