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将舞台搬进博物馆和工地,让歌剧走进普通人生活$ r& H+ f. ]# G! Q% w W% ^
t, N/ e+ J {! Y4 @ 艺术节带给中外青年歌唱家的,不仅是高强度专业训练后歌唱和表演技巧的快速提升,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跟观众近距离接触所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J5 {8 H! S5 G% i' _
2 w3 D0 |6 o' k, w9 y( _ 8月5日下午1点多,苏州博物馆正门门口的姑苏山水背景墙前,20位中外青年歌唱家着盛装献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祝酒歌》。当得知这是“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的中外青年歌唱家们时,正在苏博观展的游客们惊喜不已。0 G, C' E# {9 y
/ s! |4 t; I: L+ {5 J5 Z
艺术节专家组歌剧艺术指导朱蕙心告诉记者,歌剧、古典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大众眼中还属于阳春白雪,要拉近高雅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如果正襟危坐,用最传统的方式去宣传和表演,反而可能会把人吓跑。“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让大众对歌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去让大家接受。”因此,除了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专业剧场里举办开、闭幕式演出,艺术节还策划了多场“接地气”的活动,让歌剧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其中包括本次艺术节期间在苏州博物馆举办的“听说普契尼”夏日音乐会、走进广场的中外歌剧经典荟萃市民音乐会、在CBD大楼里进行“快闪”表演,还有2015年艺术节期间走进建筑工地与600多名建筑工人分享歌唱的快乐等活动。( j- K7 \, I" M0 V1 x( k R
" K0 W+ Q% g) \" L! [* v 这些活动没有灯光、舞美、音响,也没有道具、服饰、化妆,然而,这并不影响歌唱家和市民、工人、白领们的交流。“98%的国人从未听过歌剧,但是他们非常欣赏我们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围着我们合影留念。”本届艺术节学员、女高音青年歌唱家李薇薇告诉记者,“音乐属于所有人,如果你把自己和大众隔离开来,你的艺术生命是不会长久的。把音乐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对歌剧以及高雅艺术的普及有莫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艺术节带给中外学员的全新体验和感受。”+ S. x9 R% |# @9 e% Q. Z1 G& B' g
/ Q( X; l. m' a
3.中西文化融合碰撞 播下文明交流的小小种子
9 |- I2 \7 ^: l/ r. V% @" t" O5 W0 F" Z: G
“‘我唱!’让我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来自江苏盐城的95后男中音歌手卜乐,是上海音乐学院大一的学生。2016年,他通过层层选拔参加了“我唱!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与国际知名导师交流学习。随后的一年中,卜乐边在校学习边与国外导师保持联系,今年美国的导师带来了好消息,他被美国威奇托州立大学正式录取,9月即将赴美国深造。
C% K5 P" v7 c* X, `; g" x* z2 }6 b0 V* s0 z
“参加这个项目的学员中有国际声乐比赛的获奖者,有专业的歌剧演员,也有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中最年轻的才二十岁,最年长的也不过三十四五岁。”艺术节创办人之一、美国亚裔表演艺术中心主席廖英华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他们在最能够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阶段,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经历,在文化的碰撞中得到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就像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成长,期待能够长出两三片绿叶。”
C( ^" Q' W& Q3 G4 O8 ~$ A1 Q' w; H1 M0 C5 [ V7 a* ^
田浩江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好几位参加艺术节的青年歌唱家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担任重要角色。“但是,我们的项目不仅仅是培养青年歌唱家。”他说,学音乐的年轻人梦想着当专业的歌唱家,这很正常,但最终真正成为顶尖的专业歌唱家的毕竟只是少数,比例可能不到1%。“不能成为专业歌唱家的学员,他们有可能成为音乐制作人、电台主播、音乐老师等,他们会把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带给更多对音乐有热情的孩子。”连续参加了2015年、2016年艺术节的美国男高音歌唱家艾伦,对中国文化着迷不已,学习期间就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留在中国工作”。今年,艾伦正式应聘到常州一所国际学校任教,组建了学生合唱团。! M0 p1 ~8 c2 O- L
* w [; N4 E' O8 G [ e “推广艺术和文化,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的舞台。”李薇薇告诉记者,在本次艺术节闭幕后,她将继续到欧洲学习更多原汁原味的歌剧。她希望,五年后把所学所悟带回祖国,参与到中国原创歌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