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嘻哈”遮蔽的,是曾构成华语流行音乐丰富样态的清流
$ G; i# {1 S# \% N7 h) A3 O
6 p0 z6 {' J6 U5 Z* L 作为华语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音乐人,罗大佑时隔多年推出的新专辑,依旧用真诚的音乐讲述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图为罗大佑为新专辑《家Ⅲ》所拍摄的音乐录影带,用几个普通家庭故事,传达“因为有爱,所以不一样的人们,有了一样的家”的主题。
3 {1 Z0 a) V5 X9 N2 ]! F% O& r7 l* O' G p0 }6 I& X
吴亦凡发布嘻哈新歌《我选择的路》,距离他担任“制作人”的热门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总决赛落幕不过三天。而比他更早搭上节目热度的,是另一位“制作人”潘玮柏。他发布的新专辑同样主打嘻哈曲风,宣传期与节目播放期重合,让嘻哈的热效应叠加。与此同时,在眼下的网络上,几位参赛选手的《天干物燥》《Life’s A Struggle》等曲目也成为播放热门。嘻哈这种海外舶来的流行音乐曲风,不再处于昔日小众、边缘的窘况,一时风头无二。3 N$ q# K/ q9 w2 p: [+ p
- s( J3 d+ K) y W, k- B' U5 g
与之相对的,是张信哲、万芳、罗大佑等这些华语乐坛曾经的中流砥柱虽相继发布新歌、新专辑却几近悄无声息。他们用或深情、或恬淡的曲风,以摇滚与交响的跨界混搭、民族音乐元素融合下的浅吟低唱,在嘻哈千人一面的喧嚣躁动中,各有各的姿态,成为难得的“清流”,却没有引发太多反响。翻看华语流行音乐近期上架的新碟,霸占榜单的,是一众影视剧流量小生和综艺咖。5 p- X) _0 r* f7 [
& J$ N2 M6 t0 `% p1 Q
互联网平台和各类综艺节目的兴起,理论上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再小众的音乐都有发声的机会。然而由此带来的海量选择,让作品脱颖而出更加困难,更加直观的点击量、话题度也带给创作者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流行音乐正越来越依赖于综艺和当红流量明星带来的关注度,昔日丰富的音乐样态正在同化、甚至消失。0 N+ T3 G: \/ ]4 }, h: B
, w- u2 { Z j" W 乐坛“中流砥柱”推出新作,却没能吹皱当下流行乐坛这一池春水2 M4 B% ]/ p. z, S, Y" d. T. J# N
( a5 L2 n5 ^8 j. W2 W" Y) t
坚持音乐之路的“老炮”,罗大佑是一个。今年7月,他发布了新专辑《家Ⅲ》。其中的《同学会》早在2014年就在电视综艺“露脸”,时隔三年多才得以以录音室版本正式与乐迷见面。在《恋曲1990》唱着“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的罗大佑,经过岁月的沉淀,从旋律编曲到歌词意境,依旧是熟悉的“配方”,旧时的滋味。不过,经由林夕的词作渲染,更多一份千帆过尽后的举重若轻。一首《北西南风》 中感慨“北西南风何必问芳踪,天地不欠东风萍水又相逢,看吹皱一池春水何从容”。
6 m0 [7 b6 X, _7 E$ I/ {2 w+ y8 \ a
曾尝试过舞曲、节奏蓝调的张信哲,最终还是回到情歌路线。面对有人对他“歌路窄”的批评,他更愿意“以不变应万变”———相比于与某一时期的流行元素混搭“蹭热度”,在他看来,辨识度和音乐本身的价值更重要。近些年他不紧不慢地推出新歌,他说:“虽然市场需求在变化,我仍然相信大家总有一个时刻,需要静下心来,听完一首好情歌。”9 ]8 E3 P2 [0 ?( [
' B$ h! G2 E0 \9 ^& R) p. e- v
对于这些曾站在流行前端的资深音乐人而言,随着岁月沉淀,越发明白展现和坚守个体的本真,才能汇聚成华语流行音乐丰富样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