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讲 概 论+ j* w0 i. L2 v/ R1 @
- u5 {1 {- S# W; D) c! N
一、创作歌曲的基础! B8 t, }% T5 e- j" J$ j$ p, g6 {
歌曲是音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历史最久,与人同寿;它普及面最广,与人同在: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最密切,与人同乐。它能直接、敏锐、准确地反映人民的心声。6 @+ `5 J0 J1 S. z& Q4 S1 o
歌曲的种类非常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不同的分类。如以演唱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独唱歌曲、重唱歌曲、合唱歌曲、齐唱歌曲以及歌表演、表演唱等等。从社会性来分,又可以分为礼仪性歌曲、群众性歌曲、娱乐性歌曲和艺术歌曲
+ |) @# ]7 a& G- ]( |" h% a9 W等。从作品的产生则可以分为创作歌曲、民间歌曲。我们这本教材,主要是围绕独唱、齐唱和群众歌曲的创作,兼顾其他形式的一些技法,来探讨创作中的技术问题。
0 P: G& O: d" e 历史上许多著名作曲家都很重视歌曲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古今中外出版过许许多多“歌曲作法”之类的理论著作。这些论著是名符其实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家的任务,就是要对成功的作品,以及被群众和历史肯定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把它们系统化、条理化,概括成若干必须遵从的原则,以指导后人的实践。当这些原则被实践所否定的时候,理论家又去修正、补充,作为新的原则确立下来。历史就是这样; I9 _- x: e& N; {. a, G
走过来的。这个历史告诉我们:
2 Q8 C z0 y) L* Z7 ^+ U 1.要学好理论,因为它是前人成功的经验,理论家研究的精粹。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可以避免盲目性,可以少走弯路,更快捷地达到艺术的顶峰。在实践当中,确实有些作者并不具备理论知识,而写出了成功的作品(这种现象不
* f# U% I$ t& N仅音乐上有),但这并不能证明理论是无用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靠偶然产生少量作品的作曲家,而更需要的是有坚实的基本功作指导,能适应各种题材和体裁,能够创作出丰富作品的成熟的作曲家。
! H" n# w% U9 i1 _* I 2.实践是第一位的,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把“要我怎样”变成“我要怎样”。
3 i" z7 q8 g% j3 \1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作品的高低与成败.一项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做出准确的结论。作者才能真正汲取经验教训。
8 ^- j5 S! o# I7 p$ t! K 二、歌曲的构成——歌词与旋律
+ `9 @5 U" M+ a U) W+ s/ k3 U 歌曲包括两大部分,即文学部分——歌词,音乐部分——旋律。无词歌、声乐协奏曲是特殊形式的歌曲,是器乐化了的或是由器乐表现的形式。
3 v f' y+ V4 _: i$ u, p9 v1.歌词部分。歌词是歌曲创作的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先有歌词,曲作者根据歌词提供的意境、结构、情调和风格来谱曲,一首好的歌词应当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可唱性。离开旋律时,它又应当是一首好诗,简单说来,它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i, K$ g: K* z; A
(1)感情准确、丰富。
2 F, ^: k# x- B; {6 T (2)形象鲜明、生动。 6 e) D$ F+ G: ]6 p. H
(3)视角新颖,有个性、有特点。
, F* u- @) N; e+ S, C (4)长短适中。
4 g5 U( t" u! ^. H) E (5)词句顺畅,节奏明快。
& D6 r$ {* I5 `/ B. (6)大致上合辙押韵,对仗工整。
$ U9 f! f3 Z3 C) g7 m3 G 以上是从艺术的角度讲的。如果从政治的、社会的角度来讲,它当然还应当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 Z1 p2 O" w& z6 t: w' L 2.旋律部分.虽然在创作程序上处于第二位,但在歌曲的成功与否上,则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它是歌曲飞翔之翼。
, z8 x, f4 W( s! f如果我们把旋律分解开来,分析它的各种要素,便会发现它是由以下部分组成的:
4 U0 q' M# n" q% W& U, ]" k(1)旋律线、
9 w, d2 P$ O- P! U' l (2)节奏型(长短的组合): R6 y1 y; I/ u. M7 n7 X3 Q
(3)节拍 & i- y) j# I) z2 \4 A' k) p
(4)速度
6 E7 H6 z9 C% f (5)调性9 e1 K4 K5 {. x. k* A( t! g; N
(6)调式
$ N7 J% i9 O6 t/ ^+ y (7)结构3 a7 |) O0 U; h" F# l
(8)和声(单旋律表现为内涵和声)
+ p% k1 x9 }9 [& d (9)声部关系(多声部作品) ) _' U+ E; `9 X# R) k
(10)伴奏7 g' c& D r# M" A$ L9 h
对于这些要素及其使用方法,我们将逐一讲解。
^/ r- ] A: M" p/ L/ i三、几点忠告
( g, V& v( q) n2 S* m8 A 作为“歌曲作法”的概论,这里要向学习者提出以下忠告,它们应该贯彻你的全部学习过程,甚至是全部创作生涯!9 W( N8 f& m+ }; V0 a" }5 d
1.歌曲的旋律必须有自身的、独立的艺术价值。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的歌曲早已“死亡”,而它的“灵魂”却仍然生存在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中,作为器乐作品的主题,作为标题音乐的主导动机,甚至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标6 O! s6 q% C8 c# K3 k2 D7 T4 \+ j
志而出现,这就是它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所在。& Q2 q& K1 X9 | ]9 Z+ c q: w
" `& L9 _8 ?; U3 b8 B6 m 旋律与歌词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决不是简单的注释、翻译或图解。甚至有时旋律与歌词的韵律相违,却也取得了成功。如《跟着共产党》(沙虹词,王久鸣曲):
$ H H; F' m& T: b( Z( w 3 _0 ~3 T3 s/ h
许多人对此提出过异议,第一句在词曲结合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误,然而它仍然是一首成功之作,仍然传唱不衰。其原因一是旋律本身形象是准确的,具有歌颂的性质。二是它的历史作用。它是第一首中国共产党的颂歌,它代表了一个时代,这种历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它的失误就被原谅了、通过了。
+ |) I8 o$ U9 r
% e3 p! s# [% ]' R5 {/ p再如《英雄的赞歌》(公木词,刘炽曲):
. l2 j) a3 X7 U: Q5 j$ T5 m
. i( A; X9 ]7 G% O' m) o作曲家没有简单地处理“英雄”两个字,而是顺随旋律的自然流向而下行,造成了“倒字”,但唱者、听者都没有感到不舒服。什么原因? 是优美的旋律给予了补偿。) W5 }. a5 V% s$ u! X
再如’《长征组歌》中的《飞越大渡河》,其歌词是:5 }$ j0 C8 r, ~8 C7 P7 j6 H
水湍急,山峭耸,! s' a& }, m% v% J r, O& J2 E
雄关险,豺狼凶。1 p r# G+ F2 z1 \& d7 V
健儿巧渡金沙江,
2 L1 t* w3 R9 [& n! W( F } 兄弟民族夹道迎。
8 u- i% s9 o/ [/ x2 v( o 安顺场边孤舟勇,
+ s A: W j0 v2 ~7 w! Y2 o 踩波踏浪歼敌兵。: V! n( M- J, b+ f" C6 M! ?
. 昼夜兼程二百四,2 W$ x2 U! p) c* A# t1 F/ N( @
猛打穷追夺泸定。8 T& {7 C) t. w5 u2 a0 B
铁索桥上显威风。$ I5 U! Q7 {' y0 n
勇士万代留英名。, E, a& _% ~0 }' {' V8 Q1 Z7 E
在1 0行歌词中,情绪、意境几经转折。“健儿巧渡金沙江” 中心在“巧”,“兄弟民族夹道迎”隋绪是欢快热烈。“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是水战,“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是山地战。如果曲作者对歌词在情绪上跟得过紧,每句必跟,亦步亦趋,似乎是忠于原作,而实质上是把自己置于被动的,无所适从的地步。曲子失败了,当然也就谈不上“忠于原作”的优点了。这首曲子当初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曲作者采取了主动地塑造音乐形象,“以不变应万变”的方针,把形象集中在一只生死悠关的渡船上,前面有敌人火力封锁,滚滚激浪,后面又有几十万敌军追赶,形势紧迫。曲作者在此把词句的细部都统一到这一特定环境,特定情绪中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个性的艺术形象,从实质上讲,它更接近于词作者的本意。
Y4 U! k) o- N5 Q* K2.歌曲旋律最重要的是要有个性,有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它比所谓的“美”更加重要。武大郎并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美”,但它有个性、有特点,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它是不灭的,不可替代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的美。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是这个道理。
6 i0 j8 e7 @% m5 B$ b# q$ ~艺术活动,包括创作和欣赏,对美的追求由浅到深,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表象美、内在美和个性美。就歌曲而言,表象美主要是指旋律动听,有味;内在美则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有较深刻的内涵,能打动人的心灵深处:而个性美,则更要求作者有独特的艺术见解,独特的艺术手法,独特的表现角度和独特的表现手段。
" X+ u. T. {: s( M6 l在歌曲创作上除了一些最基本的条件以外,最好的作者是有个性的作者,最好的歌词是有个性的歌词,最好的旋律是有个性的旋律。在音乐的其他门类中,诸如演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x' N1 c1 [$ b( U当然,作为一个初学者,有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在这方面不能苛求。但一个青年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应该立志创造有个性的艺术品,那么他的模仿阶段便会较快地结束,较快地走向成熟。: n/ c, K& R- |5 A5 A
3.一个有作为的作曲家,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及社会知识。对于前者很难有所异议。而对后者,就不一定都那么重视了。我认为,阻碍我国歌曲创作向前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作者的知识面、生活面还不够广。诗家所说,学诗“功夫在诗之外”,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
$ h- Q3 y: U3 t# m% F 作为初学歌曲写作的人应注意以下知识的学习。
2 H/ M6 ~" T$ @1 h(1)音乐领域的各专门技能: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配器法.一两种乐器(包括打击乐器)等等。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多余的,写歌曲“会写旋律就行”。岂不知,只会写旋律,合唱要别人配,伴奏要别人写,这种现象是历史的产物,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已经从中吃尽了苦头。有的作曲者的一些旋律,缺乏功能动力,内在和声关系混乱,甚至一个和弦用到底,令写伴奏的人哭笑不得。当前的.“流行热”,瞧不起“老腔老调”,就是对过去现象的一种报复。 7 G% c: s) E- o) ^" }$ G
(2)文学修养。诗词歌赋、小说、散文、对联等等。音乐和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不同,陈述方式不同,但在功能上,都是要塑造形象.抒发感情和阐述哲理,它们在众多方面是相通的、相同的。文学研究会对作曲家有很大的教益与启发。而歌曲的创作与文学的关系尤其紧密,因为歌词本身就是文学的精粹,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就很难对歌词进行选择和处理。
6 t. A% l5 E4 y: ?' R% H, C$ W7 V! h, V- d0 d. U; k
与此相联系的还有口头文艺形式,如说唱中的数来宝、山东快书、大鼓等。它们与语言的结合非常紧密,从中可以学到许多处理节奏和音韵的知识。如《突破封锁线》(肖华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曲)中的一个片段:
4 I7 L& k: ]: v( g# F+ l1 i2 d
' ^1 y; ?" [6 y4 q
4 w9 x$ l8 i: ~( B 这里的节奏处理,就是从山东快书《剃头》中的一个片段得到的启发。1 o0 j. v8 }; Z
5 w7 _3 }8 o$ l" ~0 ? (3)美术知识。音乐与美术的关系极大。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美术流派,都会影响音乐界的动向,都能在音乐界找到相对应的流派,巴罗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原始主义、表现主义、自然主义等等,都和美术界有着连带关系。
- s0 P/ [; v( J4 i+ A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是人类美学感受的两个极端。欣赏美术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在线条的运动上,会对作曲家有很大的启发与教益。& K) n2 k& O1 L" a" B( k
(4)建筑。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美学中的许多原则,如“黄金分割”、“对称”、“对比统一”,都和音乐美学中的原则相一致。
9 Q* I. B$ E1 \* _6 U F(5)史地知识。音乐的笔触可能涉及到历史的每个角落,也可能涉及到山南海北的很多地方,因此有必要学习史地知识。, |2 K& ] A+ P) V* L* \) O
(6)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要对你所表现、歌颂的对象有所了解,对你的听众有所了解。不热爱儿童不可能写出好的儿童歌曲,不熟悉连队不可能写出好的队列歌曲,其他如煤矿工人、钢铁工人、铁路工人、商业职工等等,如果你一无所知,怎能用音乐去反映、去表现、去歌颂他们呢?6 J4 a" j3 s- i+ _7 f3 y. Y
4.天赋和灵感
3 u3 G5 X/ ~4 T7 ^) W+ A) f关于天才和勤奋的关系,我们常可以听到一些富于哲理的格言。就我个人的体验,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不期而至”的灵感。我的创作冲动和灵感,常常是在苦思冥想若干时间之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时机“冒”出来。如在睡梦中,在乘公共汽车的中途等等。如果没有若干时日的苦思,这灵感是绝不会到来的。! V# Z. S( S9 m! |; u* Y
苦于缺少“灵感”的同学,大部分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属于:(1)经验不足:未抓住要害。(2)思路不畅。从感性要求到音乐形象的形成,有一条独特的渠道,这条渠道是在使用中形成和畅通的。(3)追求的强度还不够,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