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0 2) p3 O+ r) P& }+ I, _
周次:二; Y' I9 e7 N" I- {
课时安排:三节4 A, a, R3 S( ^6 v: _" B1 h# _
课题:主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 R9 {& ~# d! l; x n: w
教材的重点、重点: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之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
" R8 I2 h7 p; |难点分析:难点:主题在音乐发展中的意义1 Z2 X! M2 o7 R! I7 x+ x, H" a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以及主题在曲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s( Q* y7 D9 L; ?
2、使学生了解分析主题的基本要求。2 z2 V. H( T% ]" w7 D
3、使学生掌握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F$ ~4 v. |, D! Y& r0 a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z" O8 V7 k& ]1 p
! U& T8 p0 D5 f! I& m" W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 |5 u7 Y# Y$ u# \0 t* [, h9 F0 X0 Q2、实例分析:对每种发展原则举出一个实例,使同学们有直观的感受。
! v/ k. C0 |% B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 `$ Y/ ]5 D2 O# j0 n$ ~, d
二、进入新课(105分钟)
6 ~5 U/ a8 q& C3 ]5 J〈一〉、主题〈1〉主题的定义〈2〉主题的特点〈3〉主题的构成3 v! A4 b3 I3 u A5 a/ w; @& D
〈二〉、结构单位:用来衡量段落大小的单位,包括一套完整的体系。2 i2 Z1 l, Q4 y
段落划分有三个要求:
8 m8 `2 B |( ], E0 v1、要一分到底
' J; |* ?7 q7 z6 H2、要有意识的借助各级单位的基准长度来实现段落的分割
- V' f; D* {& i7 W3、要在分割过程中注意发现有特点的规律现象或者说有个性的句法结合9 O: E5 a' @0 S5 i7 u$ }
〈三〉句逗:用来划分段落的形式标志被称为句逗,也就是无形的标点符号。一般来说,能作为句逗的有两类:
& V& a& c: I D1、休止符! i/ ?2 z+ G6 h. g
2、长音尤其是静音(稳定音)和有自由延长号的音
, K+ V2 P. S W3、和声终止式或某种终止进行0 B" w N v. f$ T" c+ v
4、重复
# a Q: f% E& a5、材料或音响的对比" }* G8 B ?1 x0 T- x3 r% q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15分钟)
2 p+ |8 L3 d# x课后作业:分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命运动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作用。' @& j: q- e( I% l
+ i4 B( H* i8 R, [2 K4 r4 w8 K编号:0 3! X$ _- \$ c. b Q/ b
周次:三; B; V; P: z6 x( _% u) q% k! v
课时安排:三节
* e" i5 S+ N5 t& ~% n6 t& I1 M5 n课题:一段曲式〈一〉
$ P r! V0 {2 p8 U教材的重点|
1 G# B+ N# y3 D0 |+ K& F7 |! L2 J难点分析:重点:一段曲式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P: b0 m4 }* [/ [! `
难点:1、一段曲式与乐段的区别6 Z8 @5 z) ^/ ?8 W
2、如何划分乐段的句逗
5 J7 b3 ^. Y( {& F$ G9 z3、不可分乐段的成因0 P% ^4 W1 ?' g4 w$ n: K! {5 G9 p9 k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一段曲式的概念并能对一段曲式进行分类。
1 f: Q- _" N& W v$ y! C2 j, g( @2、使同学们对一段曲式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
) W8 X( Z: v* M9 j3、能写作小型的一段式作品/ ~; }/ I+ L: t+ a7 y3 t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Q, ]; o; l- {' f5 C! Z1 f
2 @2 f( x3 U, x1 L. N- w- `0 H6 {
1、图表分析法2、讲授法3、实例分析法; O: z# Y- I; u c3 b, T0 y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组织教学(5分钟). V, L, [! U* I$ Y7 {" {) {8 e
二、进入新课(105分钟)
( p, q3 h( u# G. W〈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 M$ f2 s# D/ c! K1、呼应原则:起源于自然现象,一呼一应,人的呼吸。/ }* e+ X% c; c; [3 L( C' s% D
eg: 冼星海《二月里来》
- C8 r7 x$ \( t0 v2、三步性原则:在呼应的两部分中间插入对比式展开构成,它体现了对应统一的辨证因素,即哲学上否定之否定。
2 I5 r+ j% w$ P; G& c% ~/ Y0 q8 F3、起承转合原则:是三步性原则和呼应原则的衍生。" g3 _! p5 A# s; l" F" S8 h
eg:巴托克《献给孩子们》/ e' Z. h2 X' ?2 F( \+ _
4、变奏原则: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并对这个主题进行反复的变化而构成。! W( p8 p9 ^2 P# h! X
5、回旋原则& ]. u" h% ~ f" j! f3 g" Q r7 a
〈二〉一段曲式2 Y/ L2 q2 \ h3 w6 R
1、乐段的要素:(1)、有一个性格鲜明的乐思(2)、有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3)有一个明确的终止
% u9 m2 x6 h# k# p6 Deg :肖邦前奏曲第一首(C大调)
8 Q3 G( Y7 P3 F; J6 _写于1839年,是一首带有即兴性与练习曲性的小品。全曲由开始的动机连续发展而成。分句的根据:(1)和声第6小节的重属和弦进行列第7、8小节的属七和弦构成上句的半终止。(2)重复:第9—12小节是严格重复1—4小节的材料,表明是下句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