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04|回复: 4

[作曲技巧] 曲式与作品分析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mpsh5134 发表于 2017-9-22 1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表现手段:“四元体系”即旋律、和声、节奏、音响
8 a# d4 \; c7 r" g0 w8 w) @重点: 音乐表现手段:“四元体系”即旋律、和声、节奏、音响。
6 T' q  e( }: \- O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对“四元体系”进行分析。$ X2 w/ X1 [: S% z$ [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四元体系”,并能用正确的、专业的语言进行概括。
% ^$ ?# C8 N) S* ^, y  H( ]- t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把握音乐的能力。
  G- \; v. w# B( g, k0 h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0 X' p6 Q3 m" n2 J! z% t5 i. T. i9 Q8 g2 S
1、实例分析法:在学习“四元体系”时运用大量的实例作为参照,使学生对各种表现手段有直接的、切身的感受。
  g- N) c) O: b1 r/ o( i' b2、音乐欣赏: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鉴赏能力。7 o# D6 S) b, L9 T5 T
' `4 j7 Y& \6 N, Q+ w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促进教学(3分钟)
4 [) h* _5 z$ {3 E* h) Y- S4 A$ [二、进入新课(105分钟)
3 z( r7 K% X6 I1 Z〈一〉、曲式分析的定义:曲式:一切音乐作品的组织形式,是理论上的,而作品分析是实践性的。
/ q, \0 z7 p9 x% p1 y/ L4 o  _〈二〉、四元体系:约翰怀特提出的关于音乐表现手段的四个方面,即旋律、节奏、和声音响。这四个方面从客观上决定了音乐的一切。! U( G1 d3 F. _2 ?/ q; ?
1、旋律:旋律指的是音乐中的一切横向的音高关系。从外型上分为大山型、锯齿型、疑问型、瀑布型、水平型、射线型,同时要在旋律音乐、高潮等方面综合分析。
$ i' K: ~" D1 b' Q5 Z) oeg: 格里格《苏尔维格之歌》; K+ K  U2 l. z$ u1 U* f/ T
2、节奏:节奏指的是音乐中一切的时间关系。它可以分成顺分型、等分型、逆分型、对分型、切分型和数分型几种,同时节奏常常带有鲜明的地理风格、体裁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在分析时要综合加以考虑。
% S4 i1 p! x6 h4 ^$ meg:桑桐《哀思》+ ^( k3 y' m, K" d
3、和声:和声只的是音乐中一切纵向的音高关系。在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中都有和声的存在。# _; T/ @' f. ?: }9 s3 A
4、音响:音响是指音乐中一切能够行诸听觉的因素。它包括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
6 J* T( n0 V+ p% E8 a7 N1 t'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15分钟)& X6 K" d: k+ G% T& g4 _) x
课后作业:1、分析格里格《苏尔维格之歌》的旋律特点。
8 F6 ^0 ]# S: l1 b. z% d2、分析舒曼《为什么》的节奏特点。1 q; C2 g5 N% d9 I8 T, n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楼主| mpsh5134 发表于 2017-9-22 1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0 25 O; s4 P  a- P; d
周次:二# x0 ?, C4 W& V
课时安排:三节
$ `. a% |' e+ ^课题:主题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6 t1 x/ ~% E9 K
教材的重点、重点: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之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
9 \6 H4 G& ?/ d+ t难点分析:难点:主题在音乐发展中的意义
1 x0 G- o$ j2 i- ~: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以及主题在曲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5 a0 ]& P4 S: l/ |# }* }
2、使学生了解分析主题的基本要求。4 F) j+ I% v3 i
3、使学生掌握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i0 x" V/ t% F/ b- f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f' a2 x# t4 d5 Q; {7 w

3 m! ^1 u2 E* `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 O9 S# r2 f) u& S2、实例分析:对每种发展原则举出一个实例,使同学们有直观的感受。9 w% O) e2 h! ?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
' X/ b  N0 d, G二、进入新课(105分钟)0 m4 A0 m9 G: [8 C1 D9 @, ?
〈一〉、主题〈1〉主题的定义〈2〉主题的特点〈3〉主题的构成
* g. @8 \$ M* [0 V# W+ I6 t9 N〈二〉、结构单位:用来衡量段落大小的单位,包括一套完整的体系。
0 N& X' L. d: ~, [' |3 G/ l2 ^段落划分有三个要求:, }: ?# p( U! r, T
1、要一分到底
1 H( F* ]* s: U2、要有意识的借助各级单位的基准长度来实现段落的分割
* x  E  A% s# A, l, b* T; g3、要在分割过程中注意发现有特点的规律现象或者说有个性的句法结合
. b' z& K$ n5 a# D〈三〉句逗:用来划分段落的形式标志被称为句逗,也就是无形的标点符号。一般来说,能作为句逗的有两类:! Z# o- E- c5 x6 X6 q2 B" |
1、休止符: B$ }0 h* q3 B+ e9 }8 Y
2、长音尤其是静音(稳定音)和有自由延长号的音
+ P: r7 Q2 @2 d+ b& A  f3、和声终止式或某种终止进行5 c7 A; L5 O6 x+ ~' v# F: ^
4、重复0 K, l7 C3 B) @3 ?
5、材料或音响的对比
9 }9 j& N' V# `( M0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15分钟)
* |5 ], {; z# [$ _  J7 q课后作业:分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命运动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作用。
* U, e' ^- B0 W; g/ N% e' ] * ]- }7 T$ q+ t* |% Y- P
编号:0 32 w& f; _0 E& j) @& M& T, \
周次:三
+ A5 F" q) P  O9 \课时安排:三节( M) ?! X" l& n* `( r. S
课题:一段曲式〈一〉  C, G0 E8 d# v/ T( J( D4 ]+ \, p
教材的重点|
; t# X8 u, i8 |: [/ |+ n难点分析:重点:一段曲式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 s) L! L7 P9 e+ P难点:1、一段曲式与乐段的区别
( O6 Z; z, }0 J2、如何划分乐段的句逗
; A% g) E( Q7 M1 K$ R9 ]5 I# e% Q2 n3、不可分乐段的成因
1 L' Y$ N  x: Z& z0 U: I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一段曲式的概念并能对一段曲式进行分类。& E, }* h2 p, g6 C
2、使同学们对一段曲式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
2 t, `2 |. A8 ^1 D6 W3、能写作小型的一段式作品
, e6 X% G) A# t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H& ~* Q4 F& o" |* C, F
# e: [* F6 j& p# ^' G8 Y/ r1、图表分析法2、讲授法3、实例分析法$ @$ W& ]2 H7 L  v* f0 u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组织教学(5分钟)) M+ E1 y& {. B. b! d3 i
二、进入新课(105分钟)$ q' g$ \6 ^, X+ ^* B1 c1 n
〈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 L: B: A2 {2 a3 a1、呼应原则:起源于自然现象,一呼一应,人的呼吸。% U/ r4 o. V5 B" J4 P
eg: 冼星海《二月里来》8 }/ O: S5 H2 D) k6 Y2 q6 z
2、三步性原则:在呼应的两部分中间插入对比式展开构成,它体现了对应统一的辨证因素,即哲学上否定之否定。
4 R1 r4 l- l0 x9 C! s3 Z" `+ X* u3、起承转合原则:是三步性原则和呼应原则的衍生。
' ]  H" m4 u1 A  k0 }- n( Eeg:巴托克《献给孩子们》1 z. i6 x( L0 r5 w" L
4、变奏原则: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并对这个主题进行反复的变化而构成。) j% S. a! \" ~8 D- o
5、回旋原则
0 W7 u5 a+ V, R+ j1 p7 P/ Z( v〈二〉一段曲式
! q9 j& L* b) v$ D% Q$ ^- P1、乐段的要素:(1)、有一个性格鲜明的乐思(2)、有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3)有一个明确的终止  l2 U+ }7 P! @7 _; T
eg :肖邦前奏曲第一首(C大调)" m& W1 e# X9 v% p" X/ x9 o
写于1839年,是一首带有即兴性与练习曲性的小品。全曲由开始的动机连续发展而成。分句的根据:(1)和声第6小节的重属和弦进行列第7、8小节的属七和弦构成上句的半终止。(2)重复:第9—12小节是严格重复1—4小节的材料,表明是下句的开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楼主| mpsh5134 发表于 2017-9-22 1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15分钟), @; `4 J; e3 |

$ {; p2 T5 j1 ~7 t: d- f6 h: J课后作业:分析肖邦《前奏曲》第四首(e小调)
  s  R& c  z+ k, a+ Z8 p5 `. x% p, R编号:0 4
# c; A8 c" {: W0 A" [5 a# o6 O" S & F- j3 U" C5 Q( t! W
周次:四
" x% ?. }" u1 C- o: H6 G* w - T1 w4 M/ j) m4 a" R% X9 h
课时安排:三节! S" n8 ~2 N: Q$ Q! _% I+ U
# L4 ]2 K: y+ w
课题:一段曲式〈二〉
- g: b) k9 {2 t* i3 e / Z7 I0 `7 H: R1 {" ~4 t
教材的重点|
5 F9 S. p  d: l) y; ^6 {! \难点分析:重点:如何根据乐段内乐句的数量对乐段进行分类。
9 j& S8 o" k6 X- f: F" b& g难点:1、起承转合四句式与外承转合四句式的区别
" R, D  l; p$ u. \) I: l2、复合与变奏的区别与联系
4 U: v4 V: m& i8 O0 w# ]! _
9 I  b9 o# ]/ e6 o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一段曲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 z5 Q, ^' X: ^( E7 ]2、使熟练掌握根据乐段内乐句数量对乐段进行分类的方法。
3 v# v( k" u2 c( D3、了解一段曲式中前奏、间奏、尾声等附属部分的作用。6 M. Y- I& H! Y5 W7 H; G, C7 s

$ a% [+ T2 N4 |- P3 r# k教学方法和0 A% @3 J% S9 I/ q$ L, u: D& A
教学手段:1、讲授法2、实例分析法3、图表演示法9 V+ P! B1 I* n8 D- R+ _- y$ f

$ d5 ^: v+ A  u) G% E5 l) j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组织教学(5分钟)
# C9 f( C  t6 D" X& K4 [$ w二、进入新课(105分钟)$ n  O5 m! I' _$ ]& O
〈一〉、乐段内乐句的数量
% h9 w  M8 ^. C3 m0 O1、一句类:这类乐段往往采用衍展手法,内部不可分割。在结构的套体里不含有明显的一段句式,不使用明显的对比材料所形成的句法类型。
4 ]4 K+ H% ]! Y4 r2、二句类:共有两种关系
: x; S  ~% x% _. o- [$ I* q(1)并行二句式:第二部分重复前一部分的材料,通常是前半部分的材料。  j5 ?8 Q( y) K- _8 y- q6 w
eg:桑桐《草原情歌》
8 v/ c  p% C$ ~5 |* h, M: T2 G) n(2)对比二句式:第二部分在材料上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 d& t- ^) s$ o1 M2 }; E" J- @3 x3、三句类:由三个乐句形成的乐段
- J# L( K. N8 w(1)连续并行(2)并行对比(3)对比并行(4)三部性三句类
8 D; Z+ {8 b7 F" [9 \. i4、四句类:由四个乐句形成了乐段(1)连续并行四句类(2)起承转合四句类) f! B$ F/ i+ }( g- ~5 Q8 O
5、五句以上类
7 O* E3 j+ b- A4 W0 Veg: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 `/ E% _$ R7 ^) u3 f+ N6 {  }〈二〉复乐段可分为复乐段的重复和复合" v9 [7 O0 t# V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15分钟)
& f1 I3 b$ |, I% h+ ~
! q' z) Z) ~+ E3 b课后作业:1、分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段主题% s- a' |" ?- j# b3 k" X! d1 n5 z
2、分析青海民歌《水红花令》
4 M; j* y" [" z* a
3 v& I. |8 {) K; x编号:0 5
5 H' V: h2 D1 c/ `' |* h
, ^$ S4 }* D  W3 u# i周次:五
* N* {; ~% n6 W1 N2 c
6 b' ^5 M, ^2 s. d课时安排:三节7 U# ~* I0 t. c) V- |
, `  Z3 q; {% U6 Z1 P
课题:二段曲式〈一〉0 R& H" g  ]: r) ], D
! |. i* d5 R7 M6 a0 ^' C$ J  S
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二段曲式的三个部分。; t0 n+ b5 g0 P5 l# J- l
难点:1、二段曲式的两种类型—再现的二段式与无再现的二段式曲式的区别和联系
) H$ D+ k( \6 C; b# E2、二段曲式的定义/ v. m) h+ M$ h0 f
7 ~& l6 `( ]; R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二段曲式的意义。- c2 c0 L# j/ e  ?  p$ E& j7 Z
2、使同学们正确区别二段曲式与一段曲式和复乐段。
1 H9 F+ _: I, a3、能正确判断有再现的二段曲式与无再现的二段曲式
( u  g  [% c1 f) f! `- i' n 3 N( y" i" B" ^/ E3 H3 b
教学方法和
3 L- d8 a& \1 `' d2 p教学手段:1、讲授法:讲解二段曲式的概况
3 @  p. _4 P0 e% a5 T. z; Y: t" B' m2、实例分析法:分别举出各种曲例分析二段式的各种类型  f! L9 J% I/ j: K3 S/ f3 d
5 d8 d, w4 }5 f9 z/ O+ r1 g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分析上次作业(20分钟)
, j2 @# W8 M6 {二、进入新课& C: J" Z5 d( Y6 }% Q& e
〈一〉、定义:由功能不同的两个乐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曲式
' G- h) d( P0 h9 J- l2 k- S& m〈二〉、功能:曲式中某一个段落在主题发展中特定阶级上所起的作用6 B$ B" q# t- L5 g8 i7 {7 x
〈三〉、二段式的主要类型:两类(有再现二段式和无再现二段式)" n! B7 s4 `: X1 Y
1、有再现二段式:由于中句(有中间型功能的乐句)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1)使用展开性中句的有再现二句式(2)使用对比性中句的有再现二段式(3)使用综合性中句的有再现二句式7 O* w  y6 _1 ?& i2 k2 W
2、无再现的二段式:两个重要的分析任务:(1)明确对比方式、方法、方面(2)明确在对比的同时还有哪些潜在统一因素5 N- x) ]6 u' t3 }9 T
实例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主题
7 ]. {5 L' O3 z8 J3 v1 k& b这是个典型的再现二段曲式。它使用了对比性的中句,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段或后段是相当于乐段的结构;呈示段在主调结束于和声的完全终止,再现句重复呈示段的第二乐句,和声调性是明确的收拢性结构。
5 _/ E- e0 y' l1 b5 {( _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 Y" N$ i' }3 {3 x3 \7 K
, b1 |$ |) o! j) p+ ?
课后作业:1、分析舒曼《初衷》
! s) M, w2 ~/ U7 l5 Y1 `3 @2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二〉》之三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楼主| mpsh5134 发表于 2017-9-22 12: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0 6) d) M* |' y1 X. w( e5 X
1 f7 s2 q# }6 V. p6 E' N
周次:六5 p7 t  I0 ~, M3 j6 ^( v
8 z- k0 x, S) v
课时安排:三节# j/ Z  Z+ Y  c8 f$ I
/ f7 `! }) y4 B2 T( q5 r
课题:二段曲式〈二〉" l+ c! p& L. |, V; I

/ a8 }5 m4 R0 ^' ]教材的重点|
9 }) [; D- l- h; M- [7 }难点分析:重点:二段曲式各部分特征。
7 ~& f* D) R+ y' ^2 O$ a难点:1、二段曲式呈示段与一段曲式的区别。
5 Y6 Q4 Y' }, X; m2、二段曲式呈示段与后段的联系和与区别。
# m( ~) |# I! B- @- z. {) P
. G, \5 \* V3 U- o3 i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二段曲式的定义。
2 T8 Z$ b0 q; {2、使同学们对二段曲式各部分的特征以及它们在曲式发展中作用。' a$ n9 {4 x; m
3、能够独立地分析不同类型的二段式,并能写出相对完整的分析报告。
. z. I  M, X1 I) U7 ^3 C 5 T/ O+ M9 @+ k
教学方法和
! A; |8 Y7 G1 [5 t3 [教学手段:1、讲授法:以讲授为主,讲解呈示段与后段的区别。
8 ~4 Y7 ?+ l# q( k$ u2、实例分析法:以各时期的经典作品为例,分析二段式各个部分的特征。
. I: }7 `" s6 j9 y* r! t
8 {2 d/ Y7 F5 @# i- l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分析上次作业
- a2 p( ~! Y2 U6 w$ Z二、进入新课9 ~; i, a8 X9 C& u1 C2 R
〈一〉、二段式的第一部分:二段式的第一个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
* [6 `. }4 x+ Y, f4 c6 \$ X这种呈示性的陈述特点,即:采用单主题的形式,体现出主题材料的重复性关系,其最为典型的结构就是再现乐段,这种结构除了保持曲调音型的重复性之外,节奏的重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4 g! E& Q& T8 e" |- r( G6 P+ Q( }% w在呈示段内,和声、调性不宜作过多的变化,和声进行除了要表现它上下、属主遥相呼应的功能逻辑关系之外,放宽和声的节奏(即降低和弦替换的密度)拉长和声句法的气息,尽可能保持和声的进行的单纯性。, R8 M( Q/ Z* k
〈二〉二段式的第二部分
/ v8 m8 U( o, _" I% I二段式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乐段或只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结构,该部分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引入教新的主题材料,使它在呈示段的音乐陈述结束时,又引发乐思发展的新意向。5 b0 x0 T' Q5 C* F- p4 u- P
对比方面:1、主题材料的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2、和声调性的对置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结构陈述方式4、体裁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不同( T, m. f. K1 c" D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
# ^8 L& S9 z8 H( C# o
! W9 A/ E5 X6 d, e; g9 A9 E2 R- u" j课后作业:1、分析格里格《苏尔维之歌》" A& y! H! ], Z; K2 @# z9 D
2、分析卡普阿《玛利亚!玛利》. W9 q: @+ x3 {& x
编号:0 7% U% U9 q$ c# J$ o7 `) s7 w- o

  y! ]! X0 g, }: Y$ Y周次:七: U2 B- ~3 s: C. |
, Q- k) ^* p" D3 @9 o5 w
课时安排:三节7 c1 H8 E, P; b2 H
* T; \( d+ _$ K
课题:三段曲式〈一〉
  `7 F3 m: P7 K ) m4 C/ v+ ~: @9 V9 }% h7 `4 M$ n
教材的重点|! h6 P7 |( ~- X) Q! c
难点分析:重点:三段曲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r/ p7 T- J  @. X; N
难点:1、三段式与二段式的区别, Y: K7 O# \  |% x4 P
2、各种不同类型三段式的划分方式& u* m3 W# }( _& u

. [2 O! ]% k0 T( M6 ]! p5 l& N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三段式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3 x3 p/ B3 _: f* Y2、初步了解三段式的分类方法。( S7 B2 [  J3 V0 o7 W  @
3、了解三段式的结构原理。
: L: b- L) K0 J* w$ U 9 @& _. F, Y  p* U
教学方法和
& c7 j. Q2 |3 T. p  T" R) E$ {/ {教学手段:1、图表分析法2、讲授法3、实例分析法( Y: X) N: t. A+ r) y" W' z! P

8 Z1 V5 `, W. n.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分析上次作业3 D) j# P& o. N0 Z+ D$ y8 u0 o
二、进入新课(105分钟)
3 A0 [3 c$ n3 u  A〈一〉、三段式的定义$ w8 _5 m8 m7 ~/ R- |3 W' a8 ]
由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
2 I- ~" i0 y' K1 @1、功能:曲式中的不同结构单位在曲式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p2 A! W1 j$ H4 e: r) L5 J+ m
2、三步性:首尾呼应的结构原则。
6 U! X- p+ e& ?5 T/ t* p5 @- g〈二〉三段式的结构原理
! q& }( L( y/ o5 B! A1、由带再现的二段式发展而来" ^5 D4 D+ u/ B8 q8 a4 x; y
2、由带再现三句式乐段发展而来
% Q8 b2 [+ V2 L. j4 b〈三〉、三段式各部分的情况
& ~+ A; I6 I6 N% h% N: b" }1、呈示段:呈示主要乐思) q  @/ M. o  o* Q4 v0 l
2、中段:可分为展开中段、对比型中段和综合性中段
$ F  D  R1 E+ [& t3、再现段:有两种情况:原始再现、动力再现5 }( T5 A4 m6 l  V, M% z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
/ X& u$ t) ?( Z
' R, `7 V& |: Z- w+ S( l/ y课后作业:分析以下曲例的各部概况
; ]7 ^2 |& r' k4 P! V1、贝多芬《我爱你》
; j& |. z  t% }2、黎英海《在银色的月光下》" a5 \; o) G. q0 p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楼主| mpsh5134 发表于 2017-9-22 12: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0 8) v, D: Z+ l4 Z) h* B( D

% u4 `- n: x# l) k% [* B周次:八& A" j0 }6 N1 ], i% Q1 ]

  K2 J: A  O! |7 b课时安排:三节% U' E6 x/ }, A. J! M' m' H

* K9 ?0 I$ e- Q  K. n/ F课题:三段曲式〈二〉
0 F* f) e9 L  a& Z + f& L  g  E. \9 s( B6 e
教材的重点|
/ m% A5 l" J; H1 n" K难点分析:重点:三段式不同中段的具体情况。
8 Z+ R5 U' t) G: W/ m5 d6 [难点:1、展开中段、对比型中段和综合型中段的不同
7 I1 U+ I7 O, Y% d2、各种中段与呈示段、再现段的区别. R$ U/ }- N. a% P* b5 N
3、各种再现段的不同情况分析: o& W* v6 ]" e/ d, H9 }
5 E! _8 T0 Z/ ~" }5 E- R2 [
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不同中段三段式的具体情况。! K; ^1 p$ a$ D5 ~- A
2、能区别各种不同的三段式。
  n4 Y* a* @$ t5 D3、能运用三段式写作一些简单的歌曲。1 ]  a7 @1 V0 D7 w- `, v. \
; m5 w+ C9 l% @' h$ C# m
教学方法和+ i- t9 W4 r) t% p; C& w! K1 p2 c
教学手段:1、讲授法2、音乐欣赏与分析9 e4 m4 j8 b3 Z- N: E. ?
- `- r/ ^( v% a' V! N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组织教学% C' `3 H8 t+ }8 U+ ?0 d2 v
二、进入新课
3 V/ H& Q7 s0 A5 }8 V' q: a$ B〈一〉、展开性的三段式(使用展开性中段的三段式)
6 e+ h9 C$ X+ e1、特点:整首作品中只有一个主题,因此也被称为单主题三段式
1 b/ W" V9 N' i) U0 \2、展开的方式:(1)调式调性的变化(2)用主题片段材料展开
- w" @  U8 @, e4 ^/ G5 P: A3、实例分析:(1)舒曼《梦幻曲》(展开性中段)由调式调性的变化作为展开方式(2)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用主题片段材料展开! R# e$ L& D9 D# F
〈二、对比性的三段式
4 s: F- }( H3 L9 w0 ?: D) W1、特点:中段使用对比主题,因此叫做双主题的三段式2 P/ K' A  ^( l0 ?
2、两种对比:(1)、派生对比:中段和呈示段和陈述过的音乐形象或音乐塑材保持潜在的联系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对比(2)、并置对比:纯粹绝的对比4 [  e5 I$ P2 O% R0 T
3、再现段的处理:和展开性三段式相比、对比性三段中再现段的处理显得更为复杂,更为复杂,更多的是使用动力化的处理,而最重要的是综合再现。/ Z  a4 F. A  l; G- R1 h( M
实例分析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 ?; d3 U( s0 Y0 F
三、布置作业,总结新课
% f$ w6 x% u% W2 d 3 P  h7 }6 R+ K/ x* i6 u( K8 H
课后作业:1、复习三段式的各种情况
: B' x* B! d+ a1 k2、书面作业:分析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5-15 21:17 , Processed in 0.42136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