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韵
) c. w, V7 H6 O# [7 l/ {6 _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 S8 s5 ?; C: f; ~" U w《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0 a; H# ^5 d) B2 |6 B# ~. ~% O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a! K6 h% x. E* @/ V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7 I# P! e9 |% d& Q4 e0 @9 }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I" u; J3 K! a+ ?( k& @
楸树馨香倚钓矶,$ x: P3 ]" b9 r1 C+ i2 ?. }
斩新花蕊未应飞。
5 R& M# f5 ^; `$ d( r8 k# U 不如醉里风吹尽,9 }8 k! G$ u! z
可忍醒时雨打稀。
, `* p& a; J9 c. Y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 K/ M# o" E/ x, z- h又如第二首:' B# y# P' |/ D" `; F; ~# A
门外鸬鹚去不来,
3 p. w5 I5 R3 D# O# I9 A+ A6 Y 沙头忽见眼相猜。
" L( M6 |: _' ], x# x 自今以后知人意,5 S6 s; ^; |# U
一日须来一百回。
3 c% U j2 ^6 }/ H3 Q( P/ w* R- _6 X$ T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T- W4 x- w$ C: F" A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N9 V) f+ Z }0 T7 n
酒渴爱江清,5 e. k" p8 _" x E2 R0 A( [9 ?2 L
余甘漱晚汀。
~ K8 h/ G' }, a2 m 软沙倚坐稳,/ ?% D0 }% M" F# e
冷石醉眠醒。/ V) B% R$ W- \6 `6 y) T2 x8 L
野膳随行帐,0 v# c- ]0 R) m& F
华音发从伶。8 N$ Q9 ^4 {5 i
数杯君不见,9 i. Z3 [/ s/ r9 ^* @" E, m
都已遣沈冥。) i& P1 P$ l) X( O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 b" P& j9 [" {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8 ]2 y5 z: a5 c7 Q6 V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9 y# r3 u/ q# J: O
楸树馨香倚钓矶,& P9 g1 R' }! f& w& ]( Z. B* ~
斩新花蕊未应飞。4 v& V- E: G, J7 D3 Q+ w$ S0 r
不如醉里风吹尽,
?' @7 h# _) H8 a- U 可忍醒时雨打稀。
! m: Q0 K/ P$ Z0 L 一画:一
* Q) u8 }0 ]0 T1 M, g! I: p 二画:七八十+ c0 c+ K/ U7 v- B
三画:兀孑勺习夕* t3 C( S& _9 D1 I$ L' p& g" G
四画:仆曰什及: B5 x+ l0 y; P) Q- c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5 G) D# W$ S2 C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 E- b% G6 `, n: W, X. s$ c& b* o5 R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 Y+ o. V4 h- ~6 c2 ~4 H0 v( M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0 C( _( f7 z2 n3 m# i
九画:觉(觉悟)急罚
) u/ x2 v! q1 e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 r/ E( C& o. B' M! o, j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3 L1 o% ~2 x' Z& M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5 d4 w# `- R' R0 W# V# }6 _+ R8 {; o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 C& |: y$ k- {; y& U$ C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 z6 x& \$ L( r- W/ `$ h" n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0 C5 r) T6 }. F) ^. d |* V, z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 \6 O0 }7 m/ h7 B 十七画:擢蟋檄
1 B- b2 W$ V$ p: B 十九画:蹶
8 A4 X5 f& b. G8 o; j* f- c 二十画:籍黩嚼; p U5 ~! c& \" l s ] S& k2 n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