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我们看老杜的一句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下句第一个字就是动词。看他这字用的怎么样?开句一个“映”字就使句子活了起来,下句一个“隔”字领句也非常到位。7 c# a. a1 X# ^9 F4 k, `: u
这个“映”字呼应了尾字的“色”,没有映哪来的色?而“隔”字,和后面的“音”字扣合了起来,前后照应,浑然一体。炼字怎么炼?炼字,其实就是要让诗意变的更和谐,更具有整体的灵动的流动感。
" Y# `+ G! S' j5 L$ k2 m- ?我们还要注意这“映”与“隔”的关系。这是一个对仗句,关于对仗,我们下节课再具体的讲,但是,我们要注意上句用了“映”字,下句就不要用同类的字来写了,如果下句写个“照”,那和“映”就是一个意思了。
: c$ y) Z/ t, o1 F9 c: G 上下句之间,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重复的意象和重复的动作,这可是常见的“毛病”哦,上句写什么意思,下句换个词儿还写它,我们把这叫什么?叫“合掌”,这是写近体诗时一定要避免的。诗意是要变化而丰富的,你在一个意象上转来转去的写起来没完了,那你的诗还有什么看头?
# i: C. z. h4 N a \ 上下句之间,可以写成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连贯的“流动感”,可以写成并列的关系,但并列不等于相同。还可以写成对比的关系,总之,是要错落开。错落而不失去联系,是关键。所以,炼字的好坏,也决定着谋篇的成功与否。
$ e1 w' a8 h. X e 再看老杜这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了“映阶碧草”,才有了“隔叶黄鹂”,怎么联系上的?上面有“草”,下面有“叶”,上句写的“映”其实形容的是草,下句“隔”的叶,才有了来源。
- g# t% \/ P! Y" Y# E5 G( F上句写色,下句写音,按现在的话讲,这视频和音频都给你整全了,搭配的又是这么协调,这诗句能不活吗?这诗能不好看吗?
; z/ i, o( o0 v' ~9 @, x3 E2 E 我们都听过贾岛炼字的故事,他因为“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而挠头不止,我们现在常说的“推敲”二字,就来源于他炼字的故事。他还道出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
% J; m$ \4 N& c: Q5 o 我们写诗,立意容易,措辞却难。只随意而写,常常却用辞不工或出律,如果只去琢磨词儿了,却往往伤了我们的气格,使原来的立意跑了调。辞和意,总是很难协调起来,这就是初学着面临的一道门坎儿。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 N+ h! D# B6 {2 W$ p+ M
解决方法只有八个字---丰富底蕴,换位思考。( ?" d3 {# Z6 B, f, Q& C( s
[丰富底蕴],就是多做积累哦。要炼字,你首先得有字可炼,汉字的特点是非常有趣的,同音不同义,同字不同义,同义不同字,同字不同音,变化多端,丰富多彩。你掌握的越多越好啊。
+ K% \! `' g$ t) f# t; @ 比如一个“说”字,你可以写成“讲”写成“言”写成“曰”“云”“侃”“喷”“吹”“撂”“描”“道”……呵,还有很多,用在你的诗句里,哪个最恰当呢?知道的多,选择余地就大。所以,可供选择的材料你得备足了。$ d. f0 N- A0 w) W) o# l+ ]
除了一个“说”字,你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可以形容“说”的,你不知道它有这么多的变身,你拿什么去炼字啊?除了这个字,你没有别的字可选,当然觉的诗难写,更难修改了。再看前面说的贾岛,他呢,也只是会在“推”和“敲”二个字上打转,怪不得他要“一吟双泪流”呢,能不愁哭了吗?
6 T: V z5 r/ [* A" m% E其实,除了“推敲”二字,他还可以选别的字啊---“鸟宿池边树,僧寻月下门”不好吗?还可以写成“僧移月下门”“僧踢月下门”“僧扶月下门”“僧依月下门”“僧开月下门”“僧呼月下门”……呵呵,多了去了。: t [+ W' A9 A
我这有点玩笑了,但是要说明的是,我们炼字用心痴迷的精神可以学它,炼字的方法却不可以学他。我们可以比他选择的范围更大更丰富。知道的词越多,炼字的底气就越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