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汉词 礼赞义勇军 血肉筑起新长城
* k, U3 m! H% \& ^* N6 ^6 W5 a: [+ M8 m
走近田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金花村茅坪的故居,牌匾上“田汉故居”四个黑底金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 Q9 o2 p( k1 Q( I6 o5 \
5 t( Z/ V9 ]6 R+ T$ |- G" J
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占地面积545平方米,分前后两进,东西厢房。1898年3月12日,田汉出生在这里,并在此生活了18个年头。2005年在原址上修缮并对外开放,目前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l" L! y3 b4 J& x" ~/ r+ E8 t) A. {; k7 L7 Z
步入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正堂屋的田汉半身铜像。堂屋左边是田汉出生的房间,陈设简朴,窗外是一片农田;右边则是田汉祖父母家。一进的两侧房屋现已作为田汉生平事迹陈列室。
3 q4 |* `, ?5 {6 c- u7 K/ X7 J8 Q5 b+ N; T# Y% }5 o# o! W, H5 T
田汉少年时代很不幸。他9岁丧父,只能和两个弟弟靠母亲纺纱织布艰难度日,但他从小就表现出对戏剧的热情。1911年,田汉参加学生军后,根据传统折子戏《三娘教子》改写出了他的处女作《新教子》,描写汉阳战阵亡军人之妻教育儿子继承父志的故事。那年,田汉13岁。3 w' [+ y; y( x5 ?8 K) @) w% g% N0 G2 }
# e3 a+ s/ G& z7 H9 e+ C 1916年,18岁的田汉在舅父易象的资助下到日本留学,先习海军,后改学教育,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戏剧。如今,望着那当年田汉去日本留学时携带的木箱,仿佛看到了少年田汉一腔热血,东渡扶桑深造的身影。
# t8 U6 l& _9 O' t/ A7 j9 T9 R$ b P+ I- x
6 k. ~8 [3 V9 x- v: r+ u2 e l( U 田汉侄儿田海雄回忆:1922年9月,田汉从日本回国后,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搞创作。1925年,田汉创立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南国社。当时,南国社戏剧运动影响和引导了一批热血青年奔向反帝反封建战场。0 o" F) n1 i! t# n7 N( ~0 M3 P
5 x u' `3 }& k. g0 M; I7 p
1930年至1937年,是田汉一生创作最旺盛、最多产的时期。话剧《乱钟》《梅雨》,电影《民族生存》《风云儿女》,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都创作于这一时期。他还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创作了大量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 K6 b, i7 S
! J( O' ^, Q" ]7 B, }, `8 }5 f
1934年,田汉撰写知识青年参加抗日义勇军战斗的故事,创作出《凤凰涅槃图》剧本梗概,他为该剧创作了一首激昂奔放的自由体诗,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版歌词。夏衍回忆,田汉的剧本梗概写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十余页,《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主题歌写在原稿的最后一页。1935年2月田汉被捕入狱,夏衍接手将该剧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因搁置了一段时期,最后一页被茶水濡湿,有几个字看不清楚,夏衍请人把看不清的字根据歌词内容设法填补,实际上只改动了两三个字,将“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部电影文学剧本完成后改名《风云儿女》。后来,《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成为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