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在编剧过程中,构思之初就要寻找本民族独有的文化生态和符号,如人物关系构成、人物的行为依据、戏剧性动机的形成以及情节推进方式,都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气息。这种特色和气息来源于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是观众熟悉或经历、体验过的,甚至就是自己或亲人的生活现状,这样才会形成民族共有的文化情感和共同的文化体验。因此,扎根生活、沿着文化根脉寻找文化基因,是现当代民族歌剧创作的第一基础。9 o. G2 ?& {& L2 d/ R9 M! M
! A! f7 q, c6 ~' Z( Q1 o 笔墨当写时代,绝不是简单的政策、文件图解,而是基于对当下现实生活的熟悉和热爱。不过,仅凭熟悉和热爱未必能捕捉到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只有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并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和感悟,要与剧中人物的原型成为兄弟、朋友、亲人,才能深切感受到乡村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风情。该实写的地方,要毫不客气地真实再现;该虚写的对方,也别犹豫一笔带过,达到大巧若拙、大朴即美的效果。既要学习借鉴传统戏曲的写法,也要反复阅读观看民族歌剧的经典作品,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造全新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歌剧剧本,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民族歌剧发展的需要。 & f2 y [5 o5 v1 v/ t6 \1 h9 ?, y4 E- t
在观众的掌声、笑声、欢呼声中,笔者明白了作为新时期一名编剧的责任、使命与担当:编剧要沉下心去,作品才能升华起来,才能创作出艺术再现真实生活、连接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讴歌伟大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 ^" h3 t' b$ F+ K- g 2 K% S0 e2 A, z (作者系青岛文化研究院一级编剧,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马向阳下乡记》编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