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歌里的中国节奏
- f$ M. u. Z" [4 U V. \
, g8 Z( Q& {( {4 v( y2 z 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将正式实施,让我无限感慨。我从1996年6月8日开设《国歌.国魂》讲座,至今已经21年,讲了1000多场,听众也远超百万人。支撑和鼓励着我欲罢不能的,除了各地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之外,更重要的是深藏在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广大国民中对“锅与碗”“国与民”的关系的深刻认识,对“八国联军”“日本侵华”……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所唤起的爱国热情。当然,也是由于我们的国歌无论在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上,都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国歌之一!
0 ?, D$ V! U* w2 W
" t k& X6 U) X7 M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因为我是搞音乐的,我主要从音乐这个角度来讲。
2 a! v& z5 a( m( f3 C4 O5 E5 L3 p9 z; ~2 n
我们的国歌创作于1935年,那时候中国是什么状况?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我们半壁河山,“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在日本鬼子的那种可以说是节节胜利、势如破竹的气势面前,全中国、全世界几乎都在担心:中国必亡。在抗日战场上,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那首歌之外,也流行起另外一首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而在上海、广州那些大城市里边,除了上海十九路军等在抗日以外,相当一部分人都处于颓废状态,那时最流行的歌曲是哪些?《夜上海》《夜来香》《毛毛雨》《特别快车》《何日君再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和一些作家、艺术家在上海掀起了一场救亡文化运动,用革命文艺号召、鼓舞大家起来抗日救亡。其中田汉、夏衍、聂耳、许幸之等人一起创作了电影《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歌。既然它是鼓舞士气的歌,首先要让大家有信心,那么中国的前途命运是不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中国必亡”呢?作曲家在这个曲子的第一小节就用:“1 3 5”这样一个“英雄”乐汇,向全世界人民做了响亮的回答: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什么是“乐汇”?音乐情感表达的最小单位就是“乐汇”,为什么这个“1 3 5”被称为“英雄乐汇”?因为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过一个《第三(英雄)交响曲》,他在《英雄交响曲》里面就用“1 3 5”作为英雄的主题。所以后来人们就给这个“1 3 5”起了个雅号叫“英雄乐汇”。作曲家在“1 3 5”上套了一个什么节奏?。这个节奏我一说大家就很熟悉,就是《骏马奔驰保边疆》中战马奔腾的节奏。这个“英雄乐汇”,套上战马奔腾的节奏、战斗的节奏,作曲家所表达的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通过英勇的战斗,一定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D! i7 ?. K8 ~0 z6 g' @8 E
2 R' [& }, C" p4 ?3 t2 J3 U/ I 在这个活跃的节奏之后,到第二小节,突然用“6 5”,这斩钉截铁的两拍,在我们面前展示的又是一个什么形象?它展示了一个中国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形象;想要表达和体现的是什么?表达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誓死保卫国土的决心、信心、意志和力量。
! s" F+ L# U8 R. M$ J6 b1 c) t, F- V5 Z. ]6 [5 s7 `
第三、四小节,作曲家用的这个音调大家似曾相识,为什么会感到似曾相识呢?作曲家把这个原生态(冲锋号)音调后边的“3 1”又拿到前边用了一下,于是在我们面前就画出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动作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