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比赛培养年轻合唱指挥人才$ g! C2 C7 C. a( p; Z
* R! c( D4 h& L! E
李培智说,近年来,国内合唱活动十分丰富,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广大群众对合唱艺术的热爱和参与热情日趋高涨。然而,合唱指挥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合唱团发展需求,优秀的合唱指挥人才更是缺乏。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灵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唱团水平的高低。中国合唱协会策划主办了全国合唱指挥大赛,以期通过赛事助力合唱指挥人才培养,为中国合唱事业持续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 _# x4 p, x# F5 Z- y/ u; @* O$ U
杨鸿年说,中国是合唱大国却不是合唱强国,合唱唱的是文化、哲学、信仰,但我们的合唱艺术一直欠缺这些内容。现在,中国合唱艺术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契机,广东省合唱艺术近年来也发展迅猛,希望能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合唱指挥。! G, I) O! h3 s& [3 F
; K8 O; K6 b5 U! g% R8 t; r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合唱指挥大赛,积极发掘、培育年轻的合唱指挥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合唱指挥人才的需求,为全国合唱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徐小莉表示。
; c, ]" G& b+ x( F' t9 f7 O; g+ F+ E$ r m! \# }9 b& x; d. b
40位年轻指挥人才同台竞技2 F4 N; f7 \9 j- _$ l
( U! U- A1 \0 s9 X, ^ 此次大赛作为全国合唱指挥人才展示风采、专业竞技的平台,较好地反映了当下全国合唱指挥界年轻人才的学习和成长成果。参赛的40位年轻选手都是来自全国各音乐院校指挥专业的优秀学生和各优秀合唱团队的指挥老师,对合唱指挥有着系统的学习、训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此番他们在中山同台竞技,充分展示了合唱指挥才华和艺术风采。
& c! Q+ i2 U& y+ b( o7 _% `) D6 o% D% {- f& [. K% R w
鲍泽云是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大学四年级学生,高中时期就对指挥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从大二开始系统学习指挥,目前是学院合唱团的助理指挥,此次是他首次参赛。在比赛前,他认真做功课,查资料、找音频、理解歌词、思考和声构造,丝毫不敢马虎。“这次大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鲍泽云说,指挥既是独立学科,又包括所有学科的内容,合唱指挥人才要具备弹琴、管理、心理、语言等多方面能力。% t# d- o: ?2 w! z
# e, \" S5 v# j% k- a
周可人是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大学四年级学生,自幼学习钢琴,现师从青年指挥家王燕、张锐和上海歌剧院指挥张诚杰,他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合唱指挥比赛。他说,大赛采用与合唱团现场合作的比赛方式,能够彰显选手水平,对选手成长非常重要。只要站在指挥的位置上就必须有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专业磨炼和实践积累。“比赛对个人的影响虽不会立竿见影,但能够激发潜能、积累经验。”他说。. p1 l" {; }; s8 _0 C8 C
1 g) i" ~' g# F0 L7 z! S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音乐教师张超是唯一一名代表中山参赛的选手。他说,大赛规定35岁以上不能参赛,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不能留下遗憾。这是一次磨练和提升的机会,他从今年7月中旬就开始备战,每天至少练习四五个小时。4 P1 U2 v: g& U
, ]- b# M* p% a Q" g+ x
经过为期一周的比拼后,叶世嘉从40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一等奖,田浩、恽力城获二等奖,周可人、邹栩翔、夏思颖获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