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我国民间声乐及戏曲传统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隋朝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曾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氩脐间出,至喉乃噫其间,即兮抗坠之间,即得其求。”古代声乐理论还记载:“气动则声发”及“气者,音之师也”等。集我国戏曲传统之精华和纵观当今民歌演唱家,凡唱得好者无不是气息运用得好的。2 ^' X( c: F; |, C
- O. l4 B9 r" A5 x* C9 O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气息方面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一是吸气多,沉不下去;二是将气憋在胸部,导致喉部肌肉的僵硬;三是因长期错误发声造成的漏气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吸气时,吸气肌群支持胸廓的力量不够,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合作不和谐,吸气只停留在胸腔,没有到丹田(这里的丹田是指腹部和膈膜)。解决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9 `% \0 H7 N; q& R
9 C: N' K/ d, X 进行气息训练。每晨让学生练习吸气与保持气。吸气时要少而深,气沉至丹田,然后数数目,吐数时要均匀稳健灵活,两肋间要保持气。; }* ~. H7 T, R, V
+ _6 M9 X9 X5 I 两臂从两侧高举过头(伸直不要弯曲),掌心相对,同时抬起脚跟,在保持这种深部位呼吸的同时,两臂无论举起或放下,脚跟抬起或着地,全身心都应是放松自如的。) e/ o; z! R( ^* o) g" I) }' V
! R# f" i& t# z4 @! v 尽可能深地缓缓吸气(像闻花一样柔和),稍停一会后,再用同样的速度缓缓呼气,设想沁人心脾的花香。当你深深地吸进(口鼻同时吸入)这醉人的香气,感觉又是那么柔和、兴奋,整个呼吸通道就会张开了。& ^/ X" t, T% G) o
9 Z, z' l8 @! P* ^4 [6 F
跑步练习。增强体质和肺活量。跑步时的呼吸是急促而深入的,这种呼吸近似歌唱时的呼吸部位。当然,气息练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歌唱所需要的呼吸部位,锻炼呼吸肌群的活动能力。" t4 U P- w: G! n, C/ Q
+ e# `2 K% m6 q% O' _ 以上几种练习,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歌唱呼吸还必须在歌唱发声中去锻炼。我认为:“脆”是焦点的集中,体现在高声区,头声多,只有气息控制得好才能得到;“甜、美”是在中声区的自然松软,圆润不要冲,不要用劲才易得到,同时,“水、美”还体现在中、高声区,“水玲玲的声音”往往头声共鸣多。所谓“气为声之本”就是运用气息得法才能逐步达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反之,气息浅缓就得不到恰如其份的混合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精心细微地观察学生的呼吸状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民族声乐中的正确发声,让学生体会气息控制在每一口气和每个音符时所需要的呼与吸两群肌肉的密切合作,这是基本功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