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06|回复: 1

[名家特写] 民族声乐中的气息运用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17-9-12 11: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我国民间声乐及戏曲传统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隋朝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曾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氩脐间出,至喉乃噫其间,即兮抗坠之间,即得其求。”古代声乐理论还记载:“气动则声发”及“气者,音之师也”等。集我国戏曲传统之精华和纵观当今民歌演唱家,凡唱得好者无不是气息运用得好的。
6 ~' a7 O3 U$ P6 E3 q$ e% R6 S% H/ \/ _6 Q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气息方面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一是吸气多,沉不下去;二是将气憋在胸部,导致喉部肌肉的僵硬;三是因长期错误发声造成的漏气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吸气时,吸气肌群支持胸廓的力量不够,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合作不和谐,吸气只停留在胸腔,没有到丹田(这里的丹田是指腹部和膈膜)。解决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9 p7 ^' k" W$ V8 F$ T* g& n+ d
$ n7 W6 v. V+ e
       进行气息训练。每晨让学生练习吸气与保持气。吸气时要少而深,气沉至丹田,然后数数目,吐数时要均匀稳健灵活,两肋间要保持气。
, x. @! W7 i8 l7 K; M8 ?6 ]$ G" z/ v# r7 I/ M; J2 p7 S4 C8 z
       两臂从两侧高举过头(伸直不要弯曲),掌心相对,同时抬起脚跟,在保持这种深部位呼吸的同时,两臂无论举起或放下,脚跟抬起或着地,全身心都应是放松自如的。
! l7 I/ u8 D/ m& H) z6 y+ M  \2 M5 m+ ?) C! _6 ?% y( w3 b$ ]' b
        尽可能深地缓缓吸气(像闻花一样柔和),稍停一会后,再用同样的速度缓缓呼气,设想沁人心脾的花香。当你深深地吸进(口鼻同时吸入)这醉人的香气,感觉又是那么柔和、兴奋,整个呼吸通道就会张开了。3 c, Y- `% P) A5 g/ }% l5 k! z0 [

& }! a) u7 {" \; ]       跑步练习。增强体质和肺活量。跑步时的呼吸是急促而深入的,这种呼吸近似歌唱时的呼吸部位。当然,气息练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歌唱所需要的呼吸部位,锻炼呼吸肌群的活动能力。/ y  h9 E2 r; h
2 i- H) }% _+ ^! |9 l2 @4 X1 Z
       以上几种练习,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歌唱呼吸还必须在歌唱发声中去锻炼。我认为:“脆”是焦点的集中,体现在高声区,头声多,只有气息控制得好才能得到;“甜、美”是在中声区的自然松软,圆润不要冲,不要用劲才易得到,同时,“水、美”还体现在中、高声区,“水玲玲的声音”往往头声共鸣多。所谓“气为声之本”就是运用气息得法才能逐步达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反之,气息浅缓就得不到恰如其份的混合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精心细微地观察学生的呼吸状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民族声乐中的正确发声,让学生体会气息控制在每一口气和每个音符时所需要的呼与吸两群肌肉的密切合作,这是基本功的基础。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7-9-12 11: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声乐中的用嗓与共鸣腔+ G9 |  R, E* V1 v$ @* v
9 d3 [  c. m- Q5 {' W7 b+ |( d5 u6 ]1 Z3 z
       近年来,在民族声乐中,真假结合声音成份多,南方人占假声成份多。我们要求有真声基础,真假结合。这就是必须有基音,声带积极。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低、中声区必须靠前,高声区略靠后,两大牙床之间逐步要张开,面带笑容,使声音进入头腔,这与戏曲中的“脑后摘筋”或“脑后音”是同一道理。这就是说,后面要开,软口盖提起,但必须前面笑肌、上口盖要提起,才能使声音出来,有放射性和穿透力。这时的声音要求不能闷在里面。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喉头的位置要适当,要相对稳定,保持吸气状态的喉形(不要吊喉头)。喉头吊必然影响声带正常工作。要么虚,要么挤,要么声音出现压扁。但我们也不要太强调放喉头,一切片面的强调都会造成僵局。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有机的配合。
, W" l. O: i" b& U. a% i7 ^7 x) ]: ?- P( M
       总的来说,民族声乐既要使之运用发声的科学性,又要保持其鲜明的风格特点。我们将发声器官比之为管状,民族声乐的管状要比美声专业的管状要小些(男中、低音另当别论),在要求上,可归纳为“四不太”,即:声音不要太深、太靠后;喉头不要太下;共鸣不要太多。不论怎样,还是要“字正腔圆”,达到声音“甜、脆、水、美”的要求。# F) _7 j9 ?' s. N  s
. ^+ L4 J% ]3 z8 F9 s8 a$ h1 }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行腔韵味规律- f. M9 \: j% Z# z7 F" @

5 ^- C6 p5 T* E3 t8 _# \# S+ q6 _' C' \       各地的语言、音乐、生活风俗、表达感情的习惯不同,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风格特点。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各地语言四声的不同,形成了歌曲风格特点的一些装饰音。有上滑音下滑音,慢滑快滑,颤音上下快慢长短;在运用声音色彩上,抑、扬、顿、挫,起起伏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等,这便是不同风格的行腔韵味,也有人叫做润腔。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江》、苗族《飞歌》、山东民歌《包楞调》、河北梆子的歌剧《红珊瑚》,它们都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特别有行腔韵味。如果唱一般歌曲的演唱者不去学习它们,就无法唱出风格与韵味来。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各地民歌及戏曲作为打底子,才容易掌握其它民族歌曲及戏曲行腔韵味的特点。. p' j" V- i8 B9 B/ B+ E+ E
5 |" {8 X" a: Y: P( h

' ^: m- F/ M' G  F' P6 S) s 001IMlWVzy6KEAFXQEBdd&690.gif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16 08:19 , Processed in 0.13129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