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美是情感美的集中体现
0 m2 I* L* m1 N+ U% X; C音乐美的内涵,最主要地表现于人的情感活动中,音乐对现实美(社会、自然美)的描写是通过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表现出来的。它不象绘画艺术是一种静止的艺术,它的表情只能是瞬间的,也不象戏剧艺术,表情性与其它因素的结合。音乐是在展开的过程中,在音乐发展的变化中不断调整人的情感迁移,充分展示的人的心灵——情感的美。在欣赏过程中,那样的专注与纯净,在表现情感时,更纯粹、更自由、更内在、更集中、更动人,情真意切构成音乐的又一重要特征,这特征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
9 z6 i/ T* ~1 q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K5 w8 [5 D. C% O8 ], I4 v
审美能力的大小和一个人的经历、气质、性格、教育程度、文化熏陶等各个方面都有关系,人的审美情趣还包含着一些主观意识的兴趣,爱好的问题,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除了前几节所阐述的人文素养,音乐知识等问题外,还应该认识到音乐欣赏不能把音乐只作为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而应该从音乐欣赏中体验人的美的创造,把音乐美作为一种精神内涵来加以品味。①培养审美情趣,在对个人情趣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导向性地、系统性地介绍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②扩大音乐审美范围,在音乐欣赏中介绍各种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并且向更加具个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③寻求音乐审美的共性,中华民族在绵延数千年的音乐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标准,中国音乐中横向旋律的丰富变化与高度发展,使得中国人在音乐审美评价中特别注重旋律的美和它的表现性能的充分发挥,这和纵向和声获得高度发展的欧洲民族的审美评价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承认音乐审美价值差异的同时,寻求音乐审美的共性。如我国民族器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用它优美的格调和浓郁的抒情特色赢得的外国朋友的喜好和好评,一些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也为我国广大听众喜爱所接受,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为音乐欣赏拓宽了视野,音乐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有音乐审美中,人们会对人类的共同音乐财富更加珍惜热爱。+ m; x' Y' t$ n) V5 q! z m
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 R7 c7 Y2 x- D, f5 R
音乐欣赏分为感性的欣赏与理性的欣赏,作为一门课程,音乐欣赏应从理性欣赏的角度来学会音乐欣赏的方式。(一)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创作的作品的时代背景
8 c8 o9 c3 ]7 d; \: a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他所处的年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音乐家的成长历程,这些对音乐作品的总体风格的把握是及其重要的。如:莫扎特与贝多芬,两个所处的年代相近,德奥的社会历史背景大致相同,但他们的创作个性,则完全不同,莫扎特的音乐成长道路一帆风顺,“神童”的音乐天才有很早就得到施展,以致于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和谐对称,纯朴优美、干净细致;而且贝多芬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从小学音乐是在父亲的逼迫下开始的,他一生坎坷、性格孤僻,所以他的作品则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音乐的对比大起大落,和贝多芬的性格完全吻合。) g! p# x% E* ~1 R M7 a
另外,同一个作曲家,在他一生的各个创作时期所产生的音乐作品还有区别,了解作品所产生的时期,就能准确地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完整地再现作品的原意,在欣赏过程中再加以主观的理解,达到鉴赏审美的目的。 U: ~. N& E& Y0 M7 m' Y' N: D$ U5 a
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 C' L2 T! C: H7 U 音乐的表现手法,从最基本的音乐要素组合(第二节中已详述)到各时期的音乐创作技法的应用以致所形成的各种音乐风格流派。如巴洛克时时期的复调音乐、古曲时期的主调音乐、浪漫时期的标题音乐,近现代的无调性,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体现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如循环、加花,同宫系统的调式变化,曲艺戏曲的曲牌联缀体,板腔体等等。这些都是音乐欣赏中所必须注意的。2 i& B4 G* _: o4 ], X) D
了解音乐的民族特征( g. W# s$ f; K; i5 a7 m; e' b
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之中,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征。在音乐作品中,民族特征不仅体现在作品的音乐要素中,如:民族调式、旋律构成、节奏音型、调式类别,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历史、地理、习俗、自然环境所产生的民族音乐语言,直接影响了作曲家的作曲语汇,并贯穿于音乐作品的始终,19世纪各国民族乐派的形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国的汉族音乐还有南北方民族风格的差异,更不用说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了。7 c6 A9 D$ O2 A2 c5 M9 \2 b
了解音乐作品中的非音乐因素# I% ]6 U/ V6 G
音乐作品有文学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纯音乐)。 音乐综合艺术(歌剧、舞剧、曲艺、戏曲)中包含了文字、诗歌、美术、舞蹈、武术、戏剧等诸多的非音乐的因素。这些非音乐的因素对于音乐的理解起了很多的辅助作用,有的(如文字剧本)对于音乐的构成还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理解音乐的本意。如:《春江花月夜》的“春江”、“花影”、“月夜”,对于意境的刻划起了很好的点缀作用,俄罗斯作曲家的管弦乐《在中亚细亚草原》则为音乐作品的描述指定了特定的地域,音乐中商人的商车与骑兵的马队用复调织体的表现,使人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情景;再如我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则一目了然地用音乐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等等。这些非音乐的因素给音乐欣赏提供了审听的依据。+ T# A, \# c1 f, p; o1 G3 [0 a( C
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7 \4 c" Q& C- [8 V/ @& A: G+ y y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结构。曲式有多种多样(第二节中已介绍),有固定的也有自由的,如:幻想曲、即兴曲就带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但大多数曲式都已形成固定的结构形式。了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能了解音乐展现的来龙去脉,尤其是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在欣赏过程中,更应掌握曲式这门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在音乐随时间展现完以后,全面的回顾音乐作品的整体,而不致被作品中某个和弦、旋律、片断所吸引而忘却全部。欣赏音乐只有多听、多比较、多分析、多体验。“音乐的耳朵”才能逐步地形成,有了音乐的耳朵,音乐就会带给你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就会赋予你智慧的火花,就会给你带来美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