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上传来乌兰牧骑的歌声
5 D# ^$ |1 ]* D9 U6 c7 d4 r6 y# @# y
1957年,一支充满希望、怀揣梦想的队伍在内蒙古悄然萌生。他们没有炫彩的布景,就用蓝天作剧幕;他们没有华丽的场地,就以草原为舞台;他们走到哪里就为哪里的农牧民服务,用歌曲和舞蹈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一个农牧民身边……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嫩芽”或“红色轻骑”。, Q7 m/ [) q; ] O4 l
: ^: @7 U U% o% P& o 一个甲子的风云变幻里,一代又一代乌兰牧骑不忘初心,怀着对草原、对大漠、对人民、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将快乐的种子播撒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上,留下一阵阵欢歌笑语、开了一路的幸福之花、结出一串串丰硕的果实。
N" L1 \5 U/ k K p, f5 k, i6 f3 y8 \
已经在草原上活跃了60年的乌兰牧骑,目前共有75支,各族演职人员近3000人。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日子,记者由东向西,择取通辽市库伦旗、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以及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等4支乌兰牧骑队长、演员的故事以飨读者,希冀从中管窥乌兰牧骑曾经辉煌的历史以及未来无限的可能。1 y) ]/ l( j4 ]" n' y# T
! W, g" j+ x- M9 G* S/ C
新生一代:钱多钱少舒心就好
9 }4 y- h& q4 j \
* @ x- [; R2 T “姐,你等我一会儿,到我们节目了。”来自通辽市库伦旗的舞蹈演员单良一边说,一边奔向舞台侧后方准备上场。
% }, ~" f! u p
( O! ^8 [# q# _5 I1 B 说是舞台,其实再简易不过。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苏木”为蒙语,相当于乡、镇)阿力木图嘎查(“嘎查”为蒙语,相当于村)委员会门口空地铺上一方红毯、配上一台音响就成。) L! F8 W F, M7 l# ]- [
, W1 i4 |, }( T' a' _( V# k# o 据介绍,阿力木图嘎查分上下两组,共100多户牧民,约400多人。“这次乌兰牧骑艺术节惠民演出,前前后后来看的应该有300多人吧!”开车的沈师傅一皮卡就拉来老老少少10个人,“开辆大巴,估计也能装满了载来。”
5 a* Z4 ~! _8 I" b- V& S% f
7 }$ s: z K8 {1 [6 p 当天,在家听广播说有乌兰牧骑来,明根白音和老伴斯琴其木格不到下午2点就早早来嘎查委员会等着了。家里100多头羊拴在羊圈里,他打算看完节目再回去放羊。
8 w' w; ^3 L* _8 f ]1 e% s
2 t4 V8 e Y0 {% l p& j1 | “歌唱得好听,舞跳得好看。以前在大板镇看过,这次比以前的还要好看,不一样。”又黑又瘦的明根白音乐呵地笑着。+ _# k6 v6 G! t- U
+ X( F& m" T3 G! U2 m' n6 m
现场,赵文立一直举着自拍杆,认真地用手机录像。他说,父母都七十多岁了,从来没有看过乌兰牧骑表演。“这次录下来,带回家给二老好好看看。虽然听不懂蒙语,但图个热闹嘛!”
0 c! H% [# _* [/ I% f
! L- [4 i% c2 ^3 F+ }/ T 下午4时许,单良参演的男子群舞节目《生命的律动》,以强劲有力的动作彰显蒙古族男子的英雄气概,赢得满堂喝彩。! E) u) y! r9 l" g7 r/ r
! A4 w7 O3 a: u/ v! |! ?0 n 单良2008年从科尔沁职业艺术学院舞蹈专业毕业,考入乌兰牧骑。“每次下乡演出,能把所学的专业带到家乡,学以致用,为草原牧区送上歌舞曲乐。看见农牧民们那期盼的眼神和喜悦的表情,我们自己也觉得特有成就感,因为我们可以为他们带去更多欢笑。”" j6 I( q6 W) ?$ J5 k
3 v3 ^4 ~, {1 o* T: U 有一次表演完,夜已经很深了,一对老夫妻拄着拐杖在表演场地看大家打包行李。“后来,车子都开出去了,老先生和老太太还站在原地,冲我们挥手再见,目送我们离开。那时,真的特别不舍,但我们又不可能不走,毕竟乌兰牧骑不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嘎查演出,第二天还有下一个嘎查等着我们呢!”单良说这话时,语速变慢了,眼眶中亮晶晶的。
5 V6 f9 a, ]0 l/ F0 S3 Z/ P3 N2 L V) A" d. y, ~9 u' q
不下乡的日子,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就在单位排练。不同于坐班,队员们上午各自练基本功,下午在练功房集训。有时为了赶戏下乡,夜里加班,彩排到一两点是家常便饭。
% q- l! w) z, f, }! l
7 M6 e. Q1 t m' F3 e& P “赶戏时,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排练。”单良说,即便这样夜以继日地连轴转,转了9年,他一点也不“心累”,因为他真心喜欢乌兰牧骑,并引以为傲。' x! y/ T5 T% c/ ~% l
9 N% Z. \+ g$ [8 \
除了舞蹈,单良还喜欢摄影和旅游。在现场,很多演出剧照就是他用单反相机拍的。平日里,每到一处新鲜的地方,忙里偷闲,他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溜达溜达,看看另一方的水土和文化。1 \( T' r/ z1 @# j' S" h
$ j- `$ c# D+ j- W9 Y; K8 j
“我觉得,自己过得挺幸福,没必要去羡慕别的艺人、明星挣大钱,知足常乐嘛。在乌兰牧骑月薪3000多元,不用争名夺利,打交道最多的是老实巴交的农牧民,还可以经常去外地。上次,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演出,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台上的演员铆足了劲,演出相当成功。”单良说,这回来赤峰市巴林右旗参加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也很有意思。“我们来幸福之路苏木的路上,车子翻过一片沙地,爬上坡顶往下看,就见一条平整的柏油马路蜿蜒曲折地通向阿力木图嘎查,周围都是开阔的草原,真有一种踏上‘幸福之路’的感觉。”
% S+ j. n* _9 }# X
7 _8 L8 S% R6 k& b! B& e 与单良的心细如发不同,今年25岁的马继贤算得上“心够大的”姑娘。从呼伦贝尔盟民族艺术学校毕业后,她先是在海拉尔歌舞团工作。3年前,冲着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的响亮名号,她跳槽了,“我是鄂伦春族,但我喜欢鄂温克族的文化。刚才,我们第一个节目《魅力彩虹》表演的‘瘸子步’,好玩吧? 这是鄂温克族的民族特色。”4 \3 Y6 i2 H9 l; j2 W2 q
) s' x. y8 g/ u" V( T
这天,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在巴林右旗政府广场举行惠民演出。傍晚七八点,盛夏的夜幕降临,舞台东南西三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舞台后方西北角,有个简易的蒙古包,那是女演员们换衣服的地方,而男演员们只能光着膀子坐在一堆行李箱中间的塑料板凳上候场,轮上节目时就抽出行李箱里的戏服,直接套上、登台表演。
# k) W- W! @, g }3 b2 Y) {) f
* A# |8 |3 y: F# Z “姐,你能帮我拿一下镜子吗?”演完第一个节目之后,马继贤只用了一两分钟就从蒙古包里换装出来,再下一个节目是女子群舞《瑟宾吉勒仁》。这次惠民演出,一共有4个舞蹈,她都要参加。“蒙古包里没有灯,大家都是拿手机电筒换衣服。这个头饰用发卡固定住一会儿就好,马上又要换行头了。”
2 ~- [$ ~% K, S. z% Z ~
' x- s' x d8 ^' d 频繁奔波于舞台和后台,马继贤动作利索,快人快语。“舞蹈的艺术生涯很短,但如果在乌兰牧骑,我可以一直跳下去。在这工作,感觉很舒心。明星钱多,不一定有我自在。对了,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艺术节,相信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学习呢!”说完,她又匆匆登台表演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