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电视剧《生活启示录》在蒙古国家电视台开播,它与曾经风靡非洲的“好媳妇毛豆豆”一样,输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美好情感;此前,中央民族乐团的《又见国乐》在美国、哥伦比亚、墨西哥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传统作品全新演绎,中国民乐打动世界各地听众心灵。它们走出国门前,或有“飞天奖”等为之背书,或有国内140余场商业巡演印证了高人气。而今年下半年,摘下两朵“白玉兰”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将登陆捷克、奥地利、俄罗斯、韩国等国电视台,讲述中国义乌商人的改革开放奋斗史。0 p8 k: U5 [& b8 z
. ?4 E' y' R' h) _" s
什么是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这些诉说家国情怀,用心灵构筑人类梦想通衢的,想必就是了。它们既能闻达于国内,又能在世界舞台落地开花,背后的“创作者说”藏着通行秘诀———编剧王丽萍信奉“坚定的现实主义,永恒的真善美”;制片人吴家平明白“最让世界好奇的,是今天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则说:“表达民族情感,展现时代理想,当为文艺创作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为之上下求索。”8 N: S8 e( z# J4 w( K2 l
6 a- M: _) U- R# }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文艺百花园里姹紫嫣红,一幕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大戏,正凝结成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大作,映照你我中国梦。( Z, e1 M/ _' n& F
0 k( P# K: D0 X! r% Z
古音雅韵创新表达,优秀的文化血脉在当代价值中蓬勃生长 . s0 J0 `/ |9 k; t 1 K$ _ C" e/ | M; Q4 L 7月中旬,中央民族乐团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六场,场场爆满。这般热气腾腾的场景,观众并不陌生。2015年到2016年,中央民族乐团制作、王潮歌导演的《又见国乐》广受国内外观众喜爱,140余场商业巡演,这对于“一本节目单反复演十年”的部分民乐团,太难想象。 ' U- a* G; [4 c) ]$ W# d; q: J' a' f
打量这两部作品,有着不少相似处,都由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编曲,都用民族器乐来表现戏剧故事。而在席强看来,最关键的,“是它们都对悠久绚丽的中国民族音乐做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见国乐》由《高山流水》《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春节序曲》《鸿雁》等十余首经典曲目串联而成,作曲家把它们重新编排后融合相关典故,把音乐做成了“小品”,再藉由导演之手化成舞台上动听又可视的音乐戏剧。《玄奘西行》的创意路径恰好相反,先选取了那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经过全新作曲后,为每一样民族乐器赋予了人格与故事情境。“只要具备我们民族的精神认同,塑造的都是中国梦,创新就有所依凭。”席强以《又见国乐》举例,其曲目或颂扬知音,或倾诉乡愁,或讲述英雄相惜,或表达爱国热情,无一不是兼具传统基因与时代认知的。至于玄奘那份行万里路不忘初心的执着,更拥有穿越时光的能量。$ z" c% z5 V9 c2 K s$ ~2 F& f
: q; \4 q& V& V, A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通过艺术家的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血脉得以在当代价值中蓬勃生长。; x( }' Z) z H* B# R5 v. U' j4 B
0 }. | a, o' p6 x
近年,哈尼交响、芗剧《谷文昌》能分别从云南梯田的红河音乐文化、福建漳州的歌仔戏走进都市人的心里、走上世界舞台,路径都不外乎———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