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一些听上去像是一组真正乐器演奏的编曲,其实非常依赖采样虚拟乐器。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多的小型工作室,以及自给自足的艺术家的崛起,代表着去实录所有的乐器部分,尤其是在面积较小、隔音不够完善等等条件不足的录音室环境中,即使实录是最有音乐性的方式,但使用虚拟乐器仍然是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鼓组是较先一批被虚拟乐器代替的部分,但如今管弦组也是能经常被虚拟乐器轻松的模拟出来了。 现今的虚拟乐器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以假乱真”,但完全靠虚拟乐器实现的编曲经常有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比如采样弦乐组和木管组经常会让人觉得缺失一些现场演奏的真实性。为了改善这点,很多作曲家和编曲人会至少在整个编曲中实录一两组真实的乐器的表演,与虚拟乐器叠加在一起,不让所有的声音都是虚拟乐器。电影电视配乐人已经这么做了好多年——他们并不宽裕的制作周期和紧张的截稿日让他们不可能把所有轨道都采用实录的手段完成,所以他们只把一些曲目中的最重要的乐器元素拿出来实录,让它们听起来更加真实、人性化。聆听者的耳朵会下意识的被这些轻微的真实的元素所吸引,这些微小的元素对于整体的声音听感会造成非常大的改变。 那么以下是我们提供的几项简单的关于如何把真实的演奏和虚拟乐器的声音结合的技巧。 寻找“人声” 在大多数的流行音乐里,主唱的声音一般被当作是最重要的一件非虚拟的乐器。就算在一首非常工整、机械的,每项元素都完全被量化编排的曲目中,自然松弛的人声表演会让整首歌拥有人性化的点睛之笔。
人声可以被当作让编曲听上去更加人性化的重要手段 所以,如果想要让人声听上去更加自然,那么可以不要过量的使用音高修正和时值修正的插件。这些工具会抹去原本录音中自然的不出色之处,所以如果你需要人性化的人声轨道,那么就不要过度修复这些瑕疵,否则修复之后的人声听上去会非常的不自然。当然,在某些音乐风格中,你可能会需要整首歌,包括人声轨道,听上去都是机械化的声音,但我之前提到的方法是比较适用于听上去比较有现场感的音乐风格。 丰富它们 时至今日,一条编排的非常好的鼓组轨道一般来说听上去和真实录混出来的录音没有什么可以明显辨别出来的区别,尤其是在用手(比如电鼓、打击垫或者键盘上)在较好的虚拟采样鼓组上演奏出来的情况下。我们假设面前的虚拟鼓组轨道并没有被 100% 的量化,那么目前市面上较好的虚拟鼓组插件是可以提供足够的细节变化,让声音听起来自然、充满动态的。但一般来说,虚拟鼓组的弱项在于镲片的声音上。 很多虚拟编排的鼓组相比于真实的鼓手来说会更少的用到开镲的声音。有时是因为虚拟鼓组的开镲声音并没有真实鼓组的那种声音上细微的变化;而有时则是因为编曲人并没有用鼓手的思维去编排这些鼓组轨道。经常在鼓组中穿插着叠加一些开镲的声音,尤其是在间奏的前后叠加上开镲,会让歌曲增加一些好听的松弛感。 踩镲同样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弱点。真正的鼓手在演奏时,即使只是保持一个简单的节奏型,也会在踩镲上下意识的产生的很多细微变化的声音特征。比如,在下意识的踩拍子的时候,他们会用左脚轻微的改变踩镲的压力,会让踩镲的声音特征跟着节拍的强弱产生细微的区别;同时在歌曲的情绪强弱的不同部分,也会下意识的通过改变踩镲的压力来改变音色的强弱。
一些微小的踩镲调整通常会让整个虚拟鼓组听起来更好 大多数的虚拟鼓组的踩镲部分并没有做到那么细节的程度,可能是因为录制的采样数量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设计虚拟鼓组的程序员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声音变化。就算时间空间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让一个鼓手跟着录一段踩镲的声音叠加在虚拟鼓组之上,可以显著的改善虚拟鼓组的音乐性。大多数的虚拟鼓组的踩镲部分都可以被很简单的静音,被这些真实的声音替换。这些真实的、现场 感的声音元素会让一个原先听上去有点呆呆的节奏声音听上去更加的有生命力。' i5 r. x5 e% z0 d; q8 [
“沙沙”作响 另外一个可以被提到的地方就是其它的打击乐元素了。很多虚拟的铃鼓、沙锤、砂铃等都不会大方的包含很多种不同的细微区别的分别采样,所以这部分较好也是找一些真实的乐手来实录会比较好。
打击乐器的声音特性会因为乐手的演奏手法发生改变! s7 i i% l% x) `! d
很多编曲都会用到轻微的打击乐节奏铺底,一般用来创造一些额外的节奏性的变化。这些打击乐元素一般不会像鼓组那样占据主要的声音体积,所以实录这些部分也可以在很小的房间里完成。这些录制出来的轨道用来铺底,就算原先的节奏部分听上去有点呆,也可以让整体听上去有松弛的人性化感觉。 ^$ _% }4 X1 L2 N4 A1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