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 + J+ e5 D6 } @* c
/ H' y; A3 n- M' v$ \# t/ Z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
7 Y- N; q. b0 l. z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 Q/ _: J. d' ` ]8 ]9 Z7 @- k T5 w, _! b# X5 _, `, ]4 K: z; S9 M- T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 K2 z% ~3 X& w9 b9 ^: C o/ |
6 D3 C* R0 o9 I+ Y7 V(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 k/ G# _& D& l M% c9 {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3 a6 p% Y2 q! B% n2 w& Q1 Z1 E(转——)哦…… ( f7 e6 e7 i5 w& e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 P& C' i( U3 M; d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0 C( _+ ]6 k% U: J$ D2 ]
% r/ g& K+ O/ W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高潮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5 E; J' c+ V- s( N( S( e$ b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词的结尾,以及全词的和谐。词的结尾一般有三种:一是将高潮的全部或部分反复至结束,例如《凡人歌》;二是从高潮过渡到一些虚词上,像“啊”、“啦”之类,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复开始头(也可以略加变化),让高亢的情绪平静下来,例如《恋曲1990》。歌曲的结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词作者如果能在创作时就考虑到,就能给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创作空间。另外,全词的每一个段落要做到前后呼应,尤其在细节上,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p M5 v# v' A$ A( ~$ U" y0 e/ m7 M& }; f7 C$ g
这里要注意的是: 5 b2 S) G0 J8 }9 K* x" f* s/ H
●起——开头和高潮一样重要,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一开始就要能吸引人;
6 i! [0 P3 S0 e4 r2 ^●承——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能否顺利过度到高潮,全看最后一二句; / {; Q" ?, E \; h- R$ H
●转——不一定要有明显的“标记”,更多的可能只是情绪和语气的变化;
* C0 B' G4 F, ~/ V6 H, z●合——早说过了,没有想出这一段,就不要轻易动笔。 , I; O4 H7 S3 O
●结尾——要让人有回味无穷、“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W% F) ?- }) e' {
4 q# P, T1 R G& d5 Y/ m, r7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