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自然离不开手势的表演。因为手势是人类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唱戏有唱戏的“架势”,现在意义上的歌唱也是可以适当的来些“架势”的。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中,应该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手势动作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根据歌曲的内容需要,灵活自如地做一些手势表演。大体可归纳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自然、协调,做到随情而动,把手势动作放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要把手势动作作为表现感情的一部分,形成辅助歌唱的“无声的语言”,使歌声、手势和情感融为一体。$ ?; w' q/ r! Q" k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中美的情感所触动,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古人云:“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 D' H" Y' m6 p
任何一部声乐作品的诞生都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并规范在一定的风格范畴内的。要充分了解每首作品的历史背景和风格范畴,力求真实准确地传达和再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这是歌唱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标准。8 _3 @+ C R2 K& l0 p5 @
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传记作者提到:“托斯卡尼尼的伟大便在于他能极其忠实地把原作的意境传给听众――甚至比原作者还要深刻。”这说明仅仅具有对于原作基本形态忠实的再现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极具个性的独创精神。因此,歌唱艺术表演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创造性地发掘出蕴涵在乐谱符号背后的音乐作品的灵魂,并将其体现在具体的音响之中。
9 s1 b3 q2 j6 q2 F T7 q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概括了音乐最基本的内涵。然而,声乐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音乐的内涵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作曲家圣?桑所说:“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使我们发现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语也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心灵状态。”因此,还需要充分发挥表演者的想象。演唱者要演唱好一首歌曲,必须运用想象的力量,使自己进入角色。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投身于美丽的环境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要身临其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