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马弘毅先生是怎么教育女儿自主、自强的吧: & v5 \/ Y2 K' e2 v2 v
还在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父女俩去北京动物园玩儿。看到猿猴,宇歌不明白动物说明牌子上写的这话什么意思:“它们是人类50万年前的祖先。”爸爸就给女儿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很早以前,地球上有两支不同的猿群,他们原本都是一个妈妈生的。由于环境变迁,一支猿群勤用四肢,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进而学会用火,后来进化成了我们现在的人类。而另外一支猿群呢,他们很是固步自封,猴王还心地狭窄不知行秽、不知丑陋、极其可悲地反复发表愚昧声明,坚决不照搬邻居的任何成功经验和好做法、拒绝向各方文明学习;强迫本部成员安于当时的环境、安于猴王自己都不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来的、那些当时集世界之大成的老一套极其落后做法;呵令谁也不许有所创新,甚至连其子孙后代也绝对不允许它们有一丝独立思考的征兆出现,更不许它们受到任何进步事物的影响。结果这一大群老老少少的男女们混在一起,始终停留在依赖野果为生的猿猴阶段;迫于猴王的压力,彼此的眼里除了吃就剩下吃了,闭目塞听,终日裹足不前,不思进取。最后都被一个个逮住关进了笼子,成了现代人放在动物园里的观赏对象。你看导致出现这种结局,不是注定自找的吗?猿猴比起人来,当初最大的落后其实就是观念上太落后了——正因为问题出在这里,所以它们根本没有条件、没有基础、没有能力进行任何有益的反省反思,更难意识到自己的可悲之处究竟表现在哪里,直到都被捉住关进笼子了,它还认为当初拒绝文明、抗拒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猿猴们最“具有本王特色”的唯一正确选择呢……太可悲了,这群猿猴! 1 k, \0 O4 w0 [. P: Q
宇歌听后很受启发,她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谁如果总是坐井观天、心地狭窄自以为是、依赖和懒惰,便只能被淘汰;惟有打破成见,对世界一点也不嫉妒,丝毫不恶意揣测他人,专心致志向上、学习、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不仅自然界诸事如此,人类社会所有情况谁也逃脱不出这个规律的制约。宇歌从那天开始,更在意自己的思路想法是否进步了,她最怕观念上的落后像那群没出息但很值得同情的猿猴一样,将来也被要死的差劲观念误了自己一世。 " M. N+ P) @: P( i
宇歌4岁学会骑自行车。刚会,父亲就领着她各自骑车到离家20多公里远的北京郊区大兴县去了。返回时,宇歌实在骑不动了,父亲就用绳子拴在小车的龙头上,父女俩又一起“骑”回了家。 ( }. r% i& `) K( Z) T* {% f
为了开阔女儿的视野、增长见识,父亲每去外地出差,都尽可能带上自己的女儿,为她增长阅历创造有利条件。到小学3年级,小宇歌已经跟着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爸爸计划着还要适时进一步放她去独立学访全国乃至世界呢。 2 r8 z( w) ?9 S4 \
宇歌3岁时过“五一劳动节”,父母带她去看电影。上演过程中,间休,观众干什么的都有。为了抓机会锻炼孩子的胆识和勇气,马弘毅先生鼓励女儿说:“宇歌,你到台上去向大家敬个礼,再给大家表演表演你在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即后来的中国儿童中心)学的舞蹈‘小鸭子’吧。大家一定爱看,给你鼓掌。”宇歌勇敢地上了台,场内安静下来,人们张着嘴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欣赏完小宇歌的出色表演,大家才如梦初醒,一下子从惊讶到佩服,送上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0 y4 a8 y0 Z; w# ^. X- D4 f3 b 有人不相信家教的作用,他们说,小宇歌从小早熟,少年老成,性格天生就好。马弘毅先生笑而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小宇歌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也爱玩,也爱和父母撒娇。他讲了这样一件往事:
) K) f9 y7 D; o: B) Y% F% w( |& ` 宇歌小学3年级,体育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买双旅游鞋上体育课用。父亲当时到街上给女儿买鞋时发现:旅游鞋每双要价34元,而每双雪地靴仅要14元,同样适合运动课穿。于是他给孩子买了双雪地靴回来。宇歌因没见到自己希望的旅游鞋,难过地哭了。马弘毅先生语重心长地开导她:“你经常跟爸爸一起参加我的老同学全班聚会,每次我都穿得很朴素,你觉得我因为衣着简朴而影响了大家对我的尊重吗?”女儿摇头,否认了父亲的提问。“我带你参观过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故居,他的家里阔气吗?那里摆放的家具我们也都有。可他却是全国人民的领袖呀,他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在这里的家被看上去外表很一般而受到丝毫贬低性的影响。”父亲的话让宇歌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拥有一颗美好的心。宇歌的双眼当时还挂着泪花,就高高兴兴地立刻跳了起来说“爸爸,这双鞋真好!”第二天,她自己穿上爸爸买的雪地靴上学去了。体育课上,小宇歌欢蹦乱跳,玩得可开心了!?
0 l3 @! L8 P" p) j9 X7 I 又有人质疑: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帮孩子学文化课,不仅要督促孩子学习琴、棋、书、画,还要帮着批改作业,而你却即不请家教,又不给孩子买课业辅导教材,反而偏偏重视一力教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助人、服务社会,这到底是图的哪门子呢?? 8 |3 Q$ c. d3 L+ R" R
马弘毅先生回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生力量,是目标非常明确,牢固地以接力人类文明、创造人类文明、奠基人类文明三大主题为己任,思想解放、心胸开阔、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廉洁诚信,富有高度民间亲和力,民主、宽容、创新、自立、图强的开放型高素质,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一代体魄强健的有为人才。将来他们要以中国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世界潮流同呼吸共命运。现今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偏爱真理、深入人心、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社会责任,应根据人类的发展方向及共同价值观,紧密结合民族的长远利益,矢志不移出色地教育好我们的后代。” : X, b$ [6 F# b; Y& Y
有记者问:教育子女,您对夫妻意见不统一怎么看?马弘毅先生说:“父母之间意见不一很正常。但教育孩子,父母各持异辞,又最糟糕。要想教育好子女,家长首先必须私下自我教育好。这点做不到,再好的教育也会被扯尽后腿,无法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 0 I5 W/ ~( h" {' h' i
有人问:家长和孩子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 y: R' o, T$ [# G4 c 马弘毅先生说:“一旦和孩子发生矛盾,家长要马上主动反思:自己对不对?教育的时机、方式把握好了没有?交流在艺术上是否还存在问题?教育要尽量用数据说话,与实例相结合,因势利导,把握好教育时机。 ) j0 P7 U7 t" B% P6 \
关于怎样对待爱好和特长,马弘毅先生认为:“首先,绝对不能影响学习和学业!其次,要尽量和校方安排或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搞。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看到业余爱好方面的学习努力确实有用,并能够力争使其体验到成就,激励他不断上进,自觉地去进行深造。” ( g1 U( H, ]5 d2 ?
有记者问:记得您提到过,素质教育也要向祖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那么,素质教育该向历史汲取什么内容呢?我们看到虽然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2005年开始招生了,但却应者寥寥,门可罗雀。
" u6 ^$ v. p8 O 马弘毅先生回答:“现在有个很好的口号:‘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历史上具体什么内容值得复兴?欧洲400年前也曾有过复兴,叫‘文艺复兴’。记住:他们是先有内容,后用口号加以概括的!而且复兴的都是反封建、反愚昧的人类人文主义好东西。在这个基础上,人家还提出了更新的社会健康理念与理论。这种健康的‘复兴’,直至影响欧美,赢来了令全球刮目相看的现代文明。我们现在的中国大陆,也的确需要来一次复兴!然而当今要复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到现在听谁讲过吗?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明说要复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准备复兴什么?那个国学院如果能把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复兴的肯定性内容展示给世人,哪怕提纲挈领地讲一点点,同时阐明其复兴内容的经世致用好处,我想不会招不到学生的。须知华夏5000年文明史,也确实存在着古今中外被大众厌恶的一大堆糟粕,它们绝对不可再被以任何名义拿来加以复兴了——例如秦皇的寡文虐民、明末的上下政治腐败、清末不合时宜违背世界潮流的八旗统治集团的专制无能……这些可千万不要也被当成国粹,拿来误人子弟,更不宜延用它们继续扩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现存差距了。我们中国现实首先亟需《中庸》里面讲的“知耻”,因为“知耻者近乎勇”!更需要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墨子倡导的‘兼爱’,战国时期商鞅主张的‘王子犯法与民同例’的‘法治’精神。至于春秋诸子,学术平等,百家争鸣,拿到今日则更需要了。隋朝始兴科举——那可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胆、最先进的吏治选拔制度啊……提起这些,无不令人于下激动不已!贞观之治,庙堂雄才伟略,上下言路畅通,‘逆鳞’者并不获罪,进而四方互通,大唐盛世,文武修列,其不朽文明,呈现于斯,谁可与比?华夏子孙追忆历史,真是悲喜交加;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绝无自卑!因为宏观视之,中华民族确实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确实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今天正在着手开创的正是东方文明的新篇章。我就是这样向女儿展示历史,并做中外史实比较,进行启蒙教育和她平等讨论的。” " I) H/ S# S, Q5 e: k: a
四、马弘毅先生教育指导、引导女儿成长历程
0 K; ~) x: e, u. w8 o9 ? p 马弘毅先生祖籍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开封市城区,生于并长于现在的首都北京市中心。其女马宇歌生于云南省最富庶的玉溪市,父女均始终生活在北京城区。和宇歌的妈妈总共3口人一直在一起,未曾分离。马宇歌1993年9月1日6岁开始上学,先后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现该区四根柏小学),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清华园内),北京的清华大学。
2 p5 O7 E7 ?9 |3 w% p1 F3 o! Q! M; B 她从8岁起,就考入担任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小主持人、小记者,还兼其他16家媒体的记者或特约记者。在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高层次报刊上发表过独创作品。她采访过数十位知名人士,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士元、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梁思礼、国际奥委会第一执行副主席何振梁……等等许多知名人士。 8 K/ G) y( B1 @2 X* |0 a
10岁小学4年级暑假,在家长的支持下,小宇歌独自乘火车远行4400多公里,历时28天,从北京下江南学访各处,足迹留在了小半个中国城乡的土地之上,满载而归。当时每天写了日记,一共拍了4本图片,不仅一道题不落完成了老师留的全部暑假作业,而且自觉预习了下学期的课程,路上还看完了一本41万字的课外名著《红岩》,并带回家一篇自己写的上千字读后感,当即交给了爸爸……千里途中,小宇歌天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和雷打不动的晨练早起长跑,回到北京扑到父母怀里,身体显得更棒了。? # y+ R ^2 O, O. z
1997年暑假起,为了实现宇歌自订目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的少儿计划,她利用每年的各种假期,在爸爸妈妈的赞同支持下独自外出,直到13岁那年暑假,小宇歌实现诺言走遍了中国除台、港、澳以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并于2003年开始步向欧洲。同时写下日记、随笔数十万字。
: n3 \/ j, X& b) b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中国成年女性关注的权威栏目,1997年9月27日却破例地把刚刚进入10岁的马宇歌请进了演播室,让她成了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小的整期节目被采访嘉宾。那天有两个女主持人一齐出镜,同时向全世界的电视观众介绍了马宇歌,一个是著名女主持李小萌、一个是后来的影视女星曹颖。 9 P& G4 x* ]% ?$ ~, ^; S
2005年参加中国举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她被13亿中国人向往的国内顶尖学府所录取。现马宇歌是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在攻读双学士学位的2005级文、理科本科在校生,兼清华大学电视台学生负责人、主持人和记者,清华大学体育队成员和全程马拉松长跑运动健将。她参加过国际马拉松赛,得到过大赛组委会主任和总裁判长俩人共同亲笔签名的全程证书。马宇歌预期今年即2009年暑期获北京的清华大学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