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7 f3 ^( p$ ~3 U8 k, V& i
$ K" |4 @# ~; r: |! N$ I# f 德彪西的《大海》被称为“交响素描”,简单来说就是用交响乐队来画画。怎么画呢?用精致而变幻莫测的管弦乐色彩。先画“黎明到中午的大海”,弦乐的震音描绘大海潮音,夜幕缓慢揭开,竖琴跌落海中,长笛音点燃了云彩,定音鼓如深处滚动的海浪,圆号和英国管淡淡的曲调勾勒出远处的水平线。& @; k3 c' Q9 Q5 d- G3 H. K
& F+ _) r- Q5 i' ^, j3 Q' x, w 《雷鸣电闪快速波尔卡》
' s0 l: ?6 P, t2 Z* M7 i* k9 H, g% ~* E
. o! \% @ g5 ^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也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之一。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大镲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一个夏日的早晨,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大雨并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他们反而开心地在雨中舞蹈,越跳越快。) p$ m6 {4 N* T2 S; X
. }8 I& }. q& P5 C" I: W' _: |
《沃尔塔瓦河》8 f/ W3 Z K: [2 E, h
3 a9 p) Y8 d3 r+ }4 g- a- f- q% Y9 L. A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 o& G1 g( f3 h) O) B5 b( A6 E* ?/ K- I5 l: F; Q9 D. B: t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流,一股是暖流。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与此同时,小提琴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汇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沃尔塔瓦河。2 e* V% m/ q z" o9 \# R: k
7 B) \ r2 @* `& t5 |" k
《潇湘水云》
9 ?. f; m! ?1 X9 D1 A b0 Q9 m# T8 n: q9 h
古琴曲《潇湘水云》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琴曲,为众多琴家所推崇,历代琴人弹奏,多家琴谱刊载。闭上眼睛,跟随着袅袅琴声,能让自己的内心慢慢沉静下来。. n# E/ R% M/ [ u1 v9 N; `8 T
7 m+ s; \' U ]+ p( @! S2 s" h6 l 有人说听《潇湘水云》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其实它还是一首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这首曲子相传是南宋琴家郭楚望作曲。当时南宋王朝面对北方外族的入侵,不积极抵抗,一再南迁,直至最后被灭亡。史料称,此时郭楚望“每望九嶷为云雾所蔽,怀倦倦之意”,反映了国破山河碎的形势下,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抱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