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2|回复: 1

[爆料区] 音乐是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复制链接]
LesterPn 发表于 2017-7-27 2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3年生,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民盟,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音乐特级教师,现任教于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

曾荣获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教师君远奖、上海市艺术德育实训基地优秀学员奖、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星教师》杂志“年度星教师”、搜狐教育“年度变革力教师”等荣誉称号。

曾担任上海市音乐教师培训者研修班导师、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评委、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全国“一师一课”部级优课评委等。

获教学与科研奖40多项;主持或执笔课题10多项;多次执教市级公开课,并拍摄上海市教师全员培训音乐学科示范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发表教学文章100多篇,《学习报》开设专栏“乐海觅虹”,出版教学专著《最美,艺术课》、《让心灵伴着歌声成长》。
当下,家长们往往希望孩子学一门乐器,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等乐器正成为孩子们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此,一方面我十分欣喜,音乐之花遍地盛开。但另一方面,学习音乐的“考级化”、“功利化”等现象,也令我心忧。

家长们可曾想过,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能从音乐中得到什么?

回顾我的人生路,发现正是音乐给了我温暖,帮我抵御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与挫折。或许,家长们可以从我与音乐相伴的经历,找到自己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价值、意义与方法吧!
1
音乐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礼物

在我年幼时,音乐就是暖暖的亲情和浓浓的乡情。我的父亲是1965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安徽工作,这一去就是离开家乡上海十多年。

我那时和父亲两个人住在安徽郎溪县中学的教师宿舍里,记忆最深刻的景象就是,每当月华如水,父亲就会搬个椅子坐在月下拉二胡,拉的最多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

而我坐在檐下静静地听,看着专注的父亲,只是觉得这音乐好美,好像能流淌到心底。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这是父亲在思念远方的家乡与亲人呀。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终于返沪,全家人团聚了。那时,父亲极想让我和弟弟学一些音乐,于是,买了一个小电子琴,虽然父亲不会键盘乐器,但凭着自己的乐理知识和一本简谱电子琴基本教程,教起了我们弹电子琴。

后来,又买了一个手风琴,靠着看电视里的手风琴教学讲座,居然也能让我们能拉一些基本歌曲伴奏了。所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段大多是与音乐有关的。

夏日里,全家人在露天平台上纳凉,全家人在一起或唱或奏,好似在开纳凉音乐会一般!而这时,父亲就比较喜欢拉《赛马》等比较欢快的二胡曲了。

父亲也会带我们参加一些家庭演唱比赛,我们当时最拿手的一首家庭合唱就是《外婆的澎湖湾》,现在回想起来,在舞台上绽放的不是歌声,而是充满温馨的爱意呀!

不少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或是凭着家长的“暴政”压迫,或是靠着奖赏的诱惑,逼着孩子苦学苦练,但在孩子练习音乐之外的时间,家庭中却全无音乐氛围,这样的反差是绝对无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温暖的,音乐也无法成为家庭情感的“催化剂”与“黏合剂”。

日本的铃木镇一教授研究发现,孩子们能相当准确地模仿父母,所以如果父母也在学习,孩子就会更容易掌握这种乐器。他指出,适当的学习环境及家人的参与,妥善安排练习时间,孩子在音乐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是飞快的。

同时,他也强调音乐教育不在于培养专业人才,而是在于发展对音乐的感受性及培养孩子完美的人格。

所以,家长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练习音乐技能时间之外,你自己是否也时不时引吭高歌一曲?你是否曾陪着孩子去听听音乐会?如果你不爱音乐,凭什么要孩子能够喜爱音乐?如果你的家庭业余生活是被麻将等东西充斥,凭什么希望孩子成为拥有高雅情趣的人?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esterPn 发表于 2017-7-27 2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2
音乐是让孩子体验成功的礼物

在我年少时,音乐就是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热情。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考是残酷的,普通高中一个班往往只有寥寥数人能够考上大学,而我那时三门“主科”只有语文是拔尖的,其它两门都不行,如果就这么参加高考定是“落榜”的结果。对“象牙塔”充满着无限遐想的我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果。

虽然我没有正式学习过音乐,但我与音乐一直是牵手而行的,所以,高二快结束时,我决定考音乐专业,避开挤文化高考的“独木桥”。

记得那一年不论刮风下雨,寒或者暑,我都会骑着自行车赶去县城到专业老师那里进行学习,主要学声乐,练了咽音唱法,兼学钢琴、听音记谱,乐理主要靠自学,弟弟用电子琴帮着我练听音,父亲指导我进行视唱,最后,我克服了种种困难,硬是凭着一年的突击,在1992年考上了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从此走上音乐教育路。

大学里,我满怀喜悦与音乐拥抱着,第一次去音乐厅听音乐会、第一次跳芭蕾、第一次唱意大利语歌曲……热播剧《何以笙箫默》的大学镜头背景中出现的红砖二层小楼,就是我们音乐系的琴房,那里,曾留下我多少美好而又温暖的记忆啊!

就我的经历来看,正式走上音乐之路更多的是因为自我期待,“我要学”永远是最促使人提高的,就像是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是食物,只有从内部自发地打破,那才是成长!所以,“虎妈虎爸”们逼孩子学音乐,远远不如想办法让孩子激发“想要学”音乐的心。

同时,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九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

所以,假如孩子在音乐智能方面有优势,那么,他的音乐学习往往是比较顺利,进步也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孩子在音乐智能方面比较弱势,那么,家长们可能要做的是找寻孩子在音乐智能之外的优势智能,并帮助他们打开这扇“门”!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不过在于家长是否发现了他的优势智能。如果音乐没有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不要紧,美术呢?体育呢?书法呢?还有许多其它可以选择的礼物,一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成功!
3
音乐是让孩子建立生活勇气的礼物

在我年青时,音乐就是坚守的信念和疗伤的角落。记得刚工作那些年,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是比较低的,我是学校里第一个音乐专职教师,工作后我就像是野草一样胡乱生长着。

没有教学研究、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等等的概念,唯一的开心就是拥有着自由无拘的音乐课堂,哪怕是没有音乐教室,需要我拎着录音机和电子琴一个个班级跑,但我和学生们一起唱着歌曲时,我知道我的内心是快乐的。

所以,后来我也曾有机会“跳槽”出教育单位,但几番衡量,还是舍不得离开与音乐相伴的工作环境。而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有许多的挫折,但我始终没有丧失勇气,因为,这时我会大声唱起刘欢的《从头再来》,告诉自己“心若在梦就在”。

就这样,我在与音乐共舞的日子里,执着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和生活!

有一次,我应邀给“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上海)分享会”作一个讲座,对象是上海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的各学科教师,我可以讲的主题有许多: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写作、教师阅读……但我最终给他们进行了《品美丽民歌,觅诗意师路》的互动式讲座交流。

教师培训的内容想要发挥作用,必须与教师的内心需求有着匹配。就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而言,与这些民办随迁子女学校教师一起唱唱家乡的民歌,一起聊聊教学的喜怒哀乐,或许,更能为他们的教育生活增加一点“勇气”。

学习音乐不是简单地等于去学一门乐器,能够演唱歌曲、能够赏析乐曲等,同样也是对音乐的学习。音乐就是很重要的美育载体。好的音乐作品之所以不朽,正是满足了欣赏者美的愿望,闪耀着希望的光芒,能使人增强热爱生活的信心。

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往往是很可怕的,而音乐就是一种能让人求真、求美的精神寄托。20世纪40年代起,音乐开始作为一种医疗手段,也称为“心理音乐疗法”,通过音乐手段使人的感情中枢变化来引起人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实,中医有一个“治未病”的说法,那么,把音乐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心理音乐疗法”。

我曾在一节课上和学生们打趣说,每一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快乐和忧愁的事,在这种时刻,你们到底是会去做上几道数学证明题来宣泄喜悦之情?还是做一个物理实验来排解忧烦之情?

同学们都笑了。是啊,在这种时刻,扬开喉咙吼两嗓子信天游,或者静静倾听低沉委婉的“疗伤”歌曲,音乐就是我们表达正能量、抵御负能量的最佳“武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样的生活,是我的最爱!也希望能够成为所有孩子们的最爱!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10:56 , Processed in 0.13016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