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整体演唱能力,提高音乐素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介绍如下:
- x2 A1 o4 @, B" b) W! F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2 |+ C/ |9 e% D/ X
1、寓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于音乐游戏之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 t" l1 C) q' M6 c! y. M$ _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我就注重在音乐课中教给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寓枯燥无味的认“音符”、识“节奏”于音乐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音乐旋律美,体验音乐的节奏美,开展与音符“交朋友”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习简谱七个音符时,让小学生给小音符起名字音符的数学名字是1234567,然而在音乐中则为do ve mi fa sol la si,我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个音符的头饰戴在头上,伴随欢快活泼的“找朋友”音乐去找自己的“朋友”,7个人为一组,交替进行。3 E: O6 S; q. h. l1 e4 k2 I
2、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6 R/ A5 |8 `# n# S为了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声音,我用“建设声音立交桥”的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如:学生唱“和音”、“和弦”,通过循环呼吸保持 音高 ,看老师手势进行音高变化,在一片融合美妙的和声中自我陶醉,真正体验了人的声音之美。
( \, h6 }" p# I! U0 @0 j& O3、教会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o% f& I( y3 P% h3 _7 }
在课堂上分别让学生试用大声、中声、小声等进行演唱,然后听老师唱、录音唱等,通过分析辨别,学生找到并认定哪种唱法最好,去选择最美的声音。具体途径是:⑴学生从柔声、轻声开始学唱,逐步学会气息控制,头腔共鸣,使音色自然统一声音圆润、优美。⑵加强音高音准训练,让学生体验不同速度、力度的歌唱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不同。⑶教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和学会处理歌曲。⑷加强正确的吐字、咬字和美感的训练。
Z7 I( Y3 v N4 L8 H5 o, N, p+ Y+ c二、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整体演唱水平
( U: ?* b6 P$ l+ o" d0 ^课外活动是音乐课堂的延伸,它为孩子们发展音乐特长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并可在普遍提高音乐素质的同时培养尖子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性训练。
) e7 f. S/ L* C v) h. A" Y$ ^1、发声练习和听音练耳相结合。美妙的声音是从发声练习中获得的,而要唱好一首歌曲,这就需要听音练耳了。那么应怎样训练呢?⑴发声训练从长音开始让学生体验发音位置和发声技巧。⑵听音练耳从小二度开始,边听边唱,培养学生心中音程概念。比如:从标准音A开始,升高或降低一个小二度,学生用“la”唱出来,再升高或降低一个大二度,学生先唱出来,然后再听琴校正,继续升高或降低一个大、小三度,以此类推至纯八度。7 J. ^6 n- z( I9 u
2、指导学生看谱视唱,教给学生演唱方法。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看歌曲的三要素,即调号、拍号和表情术语。其次再看反复记号、装饰音及各种速度、力度记号和主要节奏型,然后才可以准确无误的演唱。
' ?" a" }7 O2 Y$ t7 a# T3、进行和弦连接演唱,使学生准确把握声音的高低贯通。
+ U4 G" y4 H6 c4、帮助学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培养学生有感情的唱歌。帮助学生分析歌曲和掌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对于学生唱好歌曲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演唱演唱《小白帆小海燕》一歌时,需要用优美抒情稍慢的速度2/4拍演唱,而唱《队歌》则需要自豪坚定有力的情绪,进行速度2/4子演唱。
( b6 m ~8 }+ o9 P W3 R, m三、创造快乐、轻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q3 I2 d4 c- ^8 B' i/ J4 u1 p首先要保持孩子们对音乐的好奇与热爱,引导孩子们亲近音乐,使他们有了解音乐的欲望,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及周围熟悉的事物。- \! h) ]. ]* u! \/ @' }, P( M
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讲解一些比较专业的词语。比如唱跳音、顿音时,气息很容易僵硬,我就启发他们想像肚子是一个皮球,要像拍皮球一样弹起来,孩子们都拍过皮球,一些同学很快能做好。这样就能准确找到唱顿音、跳音灵活运用气息的方法了。
3 n. N7 u' Y# Q" i) b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动而活泼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要及时调整内容;转换他们的兴奋点,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y/ z6 y. G! X# q1 f6 C1 ?
总之,在训练童声合唱时,要把具有孩子特点的美的音质放在首位,指导孩子们用高音位的头声发声,寻找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 R5 ~: l5 z+ |1 {2 N0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