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45|回复: 1

[词曲转载] 浅谈音乐课堂上纪律的管理与调控

[复制链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164247123 发表于 2017-7-27 0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篇精巧的音乐教学设计,往往会因为当事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和调控,而在实践中变得“毫无生机”,有时甚至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一堂音乐课的顺利进行,需要良好的纪律做前提;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纪律做支撑。课堂纪律调控是一项教学的保障策略,更是一项教师教学管理的高级艺术。调控就是调节和控制,课堂纪律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纪律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而音乐课堂的纪律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音乐课堂效果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堂若缺少了纪律,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甚至会象一匹马驹脱缰而变得无法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济于事。
9 z' f% N- u. F5 R% M: h0 t
) A( ?  d7 e) n  \% u2 K& I; L  v在提倡与学生平等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经常会遇到诸如学生们一到上音乐课就特别“放松”的情况,音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常规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
+ K2 R! }1 z3 y6 x+ i1 ]  C% R, v( A9 I' H
[镜头一]:3 h! F; l/ N( \* [; N

  O" ^# r3 D, Z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们一窝蜂似的挤进音乐教室,进教室后没有马上坐好,甚至大声喧哗。
* d& l, W+ @" O  P3 g2 m( F: e
* U3 t+ c% c1 M6 [6 C[镜头二]:
& ^; f  c0 @% e, [" y+ c* J
. B6 z; J/ F3 p- b音乐课上,老师正在弹奏钢琴,大部分学生在唱着歌曲,有些学生在音乐课上交头接耳、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相互传递小纸条,他们看着、写着还偷笑着,更有甚者还开始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做一些扰乱课堂秩序和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2 k" K  a; |# A0 s7 S

+ p- [- l4 ~6 M9 W4 s% p[镜头三]:' ~6 \/ b0 |# z8 N3 y$ L. q/ D, M

- ]7 q4 T1 T! u音乐课上,人声鼎沸,学生在乱七八糟地大声唱歌,老师喊“停!停!”但学生毫无反应,仍然我行我素地放歌课堂。/ b" B. T1 s& u

1 P2 [3 o! G* {, l  s' k[镜头四]:
% k' S. [0 n9 q! J/ r: Z3 Y$ Q% M! ^2 P
音乐课上,老师正极其认真地介绍乐理知识,某些学生脸上毫无表情,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等老师提问他时,一脸茫然。4 e0 |1 W3 |% J
" ?8 \+ ^: U8 ]
[镜头五]:
! |6 }9 k% y; ^+ i" H  @" r
: }3 N8 }- N! B: t6 }有些同学上课精神不集中,自己不学,反而总爱看着身边其他同学的表现,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当老师讲的有滋有味的时候,经常被这些“爱管闲事”的同学所打断:“老师,甲同学把书撕掉了,乙同学在和丙同学在讲话,丁同学随地吐痰……”,诸如这样的话总是不绝于耳。
1 F* M7 A3 G# d0 ]; K
) G, z! G; Y( S8 B/ @1 @我想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对这些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对这些问题都感到很头痛。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用像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如何对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这已成为了学会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想音乐学科课堂纪律的管理,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还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下面就谈几种音乐课堂纪律管理策略,和大家切磋交流。5 ^) T$ ^  n/ i: L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27

积分

16

听众

464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527
 楼主| 164247123 发表于 2017-7-27 09: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 B  H2 s1 a  h
5 A2 y: W* Q2 D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说过:“兴趣的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传统音乐学习是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果在一节音乐课中,教师如果能始终创设、营造美的音乐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纪律问题就显得非常轻而易举了。简而言之,学生就会很少出现纪律问题了。寓教于乐,应该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融于生动的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这就需要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就融入到课堂里来了。
2 ~5 O1 w# w. d$ O7 R4 m1 \  f6 ?$ e6 i! n  D
二、注重面部表情 ,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 。
$ W& d1 l2 G$ _# t3 c6 I3 f, l) {9 g8 U' N  D) w5 X4 E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比教师的服饰更为重要。“笑”是人类独有的天赋,也是共有的天赋,笑表示喜欢、接纳、亲和。它是疲倦者的营养、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又是一剂不苦的良药。
3 n+ Q* j& h6 z
! f4 x% k3 P' [' V1 ^. \1 Z0 t微笑,犹如一缕温和的阳光,溶化冰冷漠然,穿透抵触封闭。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微笑则是一把开启心扉的“万能钥匙”。
. _4 j5 G9 G' b7 ]) N- q6 T8 E
4 |5 n: m; w8 j7 q+ g! y6 o: \# W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心自然也靠拢了,心情愉悦了学起音乐来就会更投入,投入了思想便不会开小差,思想不开小差,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 j# Q/ L# [7 `" V' v8 F2 d3 ]; f2 o- J( [5 _$ f
三、将对学生的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 c7 O, h# _# J( N
1 M0 ?' n. q) e& t  T老师们每天面对的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 B8 G  T: t
6 ?5 j0 @6 o/ _) N. ]当我在课堂上使用了“钢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后,效果不错。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又营造了音乐课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D+ `) ^" p: I& Q& L
+ |& N0 }  G; A( g9 g7 N
四、“对症下药”,采用多种方法。
. t4 o7 X1 S" m6 T
; A2 d% ~! w& \8 X4 `" I4 f+ O9 Y我们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 z# B, {$ j7 w; [4 H5 v
/ A3 \5 X" L: s) M8 e! r$ V以下是我搜寻来的几个方法:8 v# h' }" p0 b" b) x2 ]

3 p5 s# r5 Y, s, G/ r3 Y' F【方法一】:树立典型. r( I; C: K4 ~( c
5 m+ I4 z8 e7 W( ~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表扬无疑是一剂“兴奋剂”,它会让表现好的学生更好,不守纪律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例如,老师可以说:“今天的音乐课上,××同学表现可好啦!他唱歌时声音响亮、表情丰富,跳舞时动作优美、感情投入,最重要的是没有随便做小动作、不守纪律……”听到这里,那些不守纪律的小朋友会紧张一下,对照自己的状况,能不能比得上受表扬的同学。
' G& }5 k# K6 }  J( ]: p  N& h' G7 ?8 L5 F" o$ L+ G9 O9 N9 |
【方法二】:暗中提示
6 i- y  b% g! L5 ?9 e5 A
/ G4 t  ^0 S$ I+ e7 f! @在教师范唱或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点点头,或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的肩膀,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M, V# H+ ?8 n; q% ^4 m& w  D

% X- @5 ^, H" T# o( o( W1 `' J【方法三】:找闪光点- e, p( x& O+ Y% c1 ~/ j4 G

. u& X4 o, p: O9 O5 L4 _& [无论对哪个学生,老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老师更要通过找闪光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观察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优点,先进行大力的表扬:“X X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声打动了!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X X同学鼓鼓掌好吗?”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好吗?”听到这样的话,这位学生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了它。
6 y  W1 h$ n* u* F1 S3 K1 R9 {. ]* h0 ~4 p% w/ Q" l
【方法四】:课前约定
% Z$ s5 O) I& q( D
- @" c% z7 ]6 [  w6 K老师在课前可以先和个别经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约定好:“今天上课时,只要你有好的表现,老师就会在全班表扬你!比如说:你坐端正了,老师会表扬你;你没有随便讲话,老师也会表扬你;你唱歌认真了,老师还会表扬你……同时请你自己记住了,老师上课时表扬了你几次,下课时你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几颗五角星做奖励!”说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证。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y& z0 _5 q4 ]9 e2 \: O

5 @2 D# n, g1 ]5 k8 F. v6 m【方法五】:适度惩罚7 H% i! r  d3 d8 ^; D$ u* Z
$ P3 w" Q3 c% d; S+ A. N. r) |
老师们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第一次大声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时,学生可能会立刻安静下来,但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声批评时,学生可能不再那么畏惧,而老师必须拿出更大的气力来提高声音、声调,以停止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如此一来,这种方法就会渐渐失效。因此我认为,应当适度地使用惩罚,过程应有一定的“坡度”。例如,采用在课堂上给小组加星、扣星的方法,我一般设置三种颜色的五角星,分别是代表纪律的红星、代表智慧(回答问题情况)的蓝星、代表表现能力的黄星。当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守纪律,老师就可以先说明:“××小组,你们有一个组员不守纪律了,所以整个小组要被扣除一颗红色五角星!”同时用目光提醒那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如果该同学还是我行我素,依旧不守纪律,老师就可以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并指出错在哪里。假如该名同学还是不理不睬,老师此时大可不必为批评该生而停下课来,可以放在课后用谈心、鼓励、与家长沟通等方法解决。
3 n/ l4 ?) j8 f( `  a
- F9 P, W& y" f) I7 }% m五、调整好教师自身的情绪。
: B" B$ l6 p% ~- |6 G- I: Y6 z' k' R4 L* s' k+ O3 ?; S" M( w& s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完成每周大量的教学课时,还要承担学校的各种比赛的指导工作和艺术类的辅导工作,因此遇事切忌烦躁,否则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健康。教师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无私地爱学生,切实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在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应因人而异。
! l. U8 H' f8 T$ E2 K6 d! I
" |: D+ L; F8 e* H7 z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音乐课堂,应该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又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自由而不散漫、受约束而不呆板,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课堂。3 k& v% N! G; C

3 Q" R7 l' [% t/ r! i教育不是生产罐头的流水线,不应该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地,面对一个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们也不应该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而是要通过不同层次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将遵守纪律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苛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的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纪律,一种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自觉的纪律,这种美的行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身处的环境和位置,我们不能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时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乱”的所谓的“新”课堂模式,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在这个基础上,有效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
) L+ O  x- l$ X3 ]& O* N" ?- b
  ?! s4 p1 N" u9 D总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严格的学习常规,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慢慢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这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策略、教学机智、教学素养等各个方面加强努力。我坚信只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教育学生,就一定会把课堂纪律维持好,课堂管理效率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提高9 g7 S% v! f: E6 }8 v& ~4 k) F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4 10:45 , Processed in 0.11928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