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里有一个容易犯的错误,这个错误还是由于人的本能——感性引起的,大部分人刚刚开始学习混音的时候,总是感觉声音还是不够辉煌!不够过瘾!然后就非常贪心不足的为每一轨声音注入大量的“活力”,直至把这一轨声音撑死,等把作品和起来挺以后,发现,自己已经亲手把自己的作品扼杀在了摇篮中!通过开大一个声道的辅助输出并稍微地降低其推子,就可以将一个音轨的声音放置到声场的后方。这就是要领,至于要有多大的深度,就得看自己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s8 V' Z) U- ]. y4 k% T: n, t. W2 c( h* c6 D/ W/ a) d9 p. U" [/ k
第十一、混音工作终于接近尾声,现在需要的是最仔细的调试,包括刚才的分轨音量、EQ调整、声像调整、效果的添加等等!监听的标准要尽可能地严格,这时所做的工作对于混音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作品的价值的高低在此一举了。这个时候,可以用相对比较感性的耳朵去聆听作品,看看能不能被自己感动,在相对感性的耳朵指导下,对整个作品做一个全方位的、宏观的“微调”,一定要理解这“微调”二字。 z* ]* C/ x, f 3 z" u1 `# E r W7 I+ M 最后一步,把自己当作听众,在不同的音响器材上反复聆听你的作品,比如,近场监听、远场监听、自己家里的家庭影院、电脑音响、随身听的耳塞!总之,让你的作品在各种发声媒体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