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关于力度变化与时值保持% \& z# t$ w9 E
0 x1 r9 I) l6 c9 D( k4 V+ C0 M3 t
合唱力度的强和弱远远超过独唱的强和弱,也即合唱的音量变化动态范围远远大于独唱,演唱力度控制的难点在于强要强得上来,力撼全场声震屋瓦,但绝不能嘶吼喊叫;弱要弱得下去,好几十个人一起唱,声音却要细若游丝似有似无,但又不能虚浮苍白松弛无力,要“弱”中透着“劲”,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做到。常见的是该响处响不起来,该轻处轻不下去,这就达不到合唱要求。合唱团员对合唱力度变化之大要有足够心理准备,这与平时唱歌非常不一样,必须完全按谱面力度标记和指挥要求演唱。& ?$ W# H& o7 T) z& H
' ~6 |( f8 h/ C [( z& W合唱的弱唱大有讲究。弱唱音量小但不能松弛无力,相反要求声音更集中更有控制。其中半声、轻声和抑制声演唱是合唱必备技巧。半声指正常唱法音量减半,但仍需气息饱满以保持声音穿透力和共鸣良好;轻声仅三到四分之一音量,作为力度对比的色彩性处理,要唱得优美而含蓄;抑制声更轻,声若游丝,以气息支持而不强调共鸣,更富于表情意义。
% w2 f% a0 K, A* C1 f# g2 X' q- V0 V4 K) h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必须唱满延长音的时值。常见情况是小节拍子时值延长都对,但声音却提早停止,也即有部分延长拍变成了休止符,造成歌声不连贯,一句一停断断续续像是讲话。这表明演唱者乐理概念正确但气息控制不对,不是吸气不足便是吐气过快,延长时值未满气已用完,不得不无声默数拍子等待唱下一句。这在各年龄段都有但年纪大些的老年合唱团对此尤须注意。
) z; ]& K1 I& J6 _" h
4 Z) [' k: X4 z1 x% v2 X2 ? i四、关于识谱与按谱演唱
0 ^2 i" J5 t- r" \) E5 i7 d' Q: ^& ^ x& t
识谱无论线谱简谱,均须坚持“按谱演唱”。专业单位要求具备视唱视奏能力,拿到新谱当场唱奏,业余不作此项要求,可以提前发谱准备,但必须完全理解并能正确完成谱面标注的所有要求。实践中发现不少合唱团员演唱速度节奏时值等与乐谱规定不符,并难以与伴奏合拍,即使歌都会唱,谱子全认得,捧着谱子边看边唱也仍然唱不像,究其原因是演唱习惯不良,不按谱面各种标记规定演唱而只习惯于按自己内心韵律和主观意愿凭个人感觉来唱,感性成分多而理性不足,这是缺少训练基础,乐理概念又不巩固的纯粹个人爱好者唱法先入为主造成的结果。这样也许自己觉得唱得不错,但对合唱来说却是障碍。学习器乐演奏的人当中也有不少此类情况,他们要融入合奏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所以业余演唱(奏)者必须克服主观陋习,坚持培养“按谱演唱(奏)”的正确习惯。
2 V$ d! G$ S: a/ k* S5 W: P3 u: O( R' M% h3 v _3 Z7 R5 W7 t6 w
五、关于音准、调性与和声
! Y$ V' r, p$ ?- ~$ R: s W* d
音阶与多声部视唱练耳对于唱准各种横向与纵向音程极有帮助,这种学院式的训练业余团未必都有条件,但至少同度八度和纯四度、纯五度、大小三和弦及其第一、二转位和弦等基本的旋律和声音程一定要唱准,大框架准了,其它的好办。关于临时变化的升降半音,只要不是“五音不全”者,跟着钢琴伴奏耐心练习通常都能大致唱准。对于影响调性的临时变音,可作适当的夸张和强调,诀窍是上行可略趋高,下行可略趋低,这样听觉上可以获得更明确的印象。, J' T% Y8 ^! R* C& w! B( H/ y+ M
/ @) \! g9 b9 y+ R0 V6 |
对于程度一般的业余合唱团来说转调尤其是远关系调的转调有时是一道难关甚至被视为畏途,这使选曲范围和作曲者的创作发挥都受到限制。实际上声乐演唱中的转调有一定的窍门和方法,掌握之后便不成问题,但在此无法展开详述。好在一是遇到这种情况较少,二是国内合唱界惯用的首调唱名法使转调问题变得相对容易解决,所以这在合唱训练中不应该成为太大的问题。: T, W, y& a& g9 F- A' |3 t# }8 D
; d! I$ V4 a. x
从业余团实际出发,各种较复杂的增减音程和音律问题等无需多虑,一是较少碰到,二是若感到不易把握也可简略弱化,没必要纠缠细枝末节而分散合唱队员的注意以致影响整体大局的把握。& z3 [$ \& o, o: S" b* R- P
( i) q% e/ g+ ^
通常合唱比赛要求人数不少于六十人,即混声合唱四个声部各在十五人左右。当合唱团各声部人数音量配置过于不平衡时,柱式和声效果将变得很差,严重损害声音质量。此时不宜生搬硬照现成的合唱谱,而需要采取适当对策,比如选择以对位声部与复调、副旋律插句等为主的曲目来排演,将更为合适一些。当然若有驻团作曲可以根据本团实际随时调整改写乐谱,那自然是再理想不过了。
; w8 r* H9 o& l- N: p
4 X8 t0 ?; H+ F六、关于演唱中的咬字吐音& Q* J; S; U; P3 W1 H
' a, p: e, h! T) d7 _! ?* Q, D西洋声乐重“音”,中国人唱歌重“字”,讲究“字正腔圆”。合唱队员在咬字吐音上应养成良好的归韵收声习惯。抒情作品吐字应清晰柔和;雄壮的作品则须喷吐有力,强调起声音头,并尽力保持韵腹韵尾结合的连贯及字与字之间的衔接,使演唱声音饱满充实,字字清楚。; l2 F' D0 M; l, _( W, k. y
. g8 r, P) t5 }" k" f要坚持普通话演唱。合唱若带有过于明显的本地方言土音,则该合唱团将显得很不正规,人称“街道大妈合唱”,不登大雅之堂。歌剧院、音乐学院等单位有专门的正音正字课程训练,帮助母语非普通话的演员校正口音,普通话唱不准根本上不了台。业余团要想显得有品位就得采取措施,办法之一是练唱前先请普通话标准的同志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歌词,逐字纠正发音。南方口音的演唱者须注意把握的关键从简要求主要是两点:一是区分平卷舌音,z与zh、c与ch、s与sh要分清;二是区分尾韵母,an与ang、en与eng、in与ing要分清。实践证明这纵然不能彻底解决却也能应付眼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有所改善后再登台演唱,给自己给观众给评委的感觉都将大不一样。* b" e6 @; g7 S! Y, U) y) z6 i; |$ p
7 j4 p& c. j8 S5 `9 g! Q! q E, G% e 作词配曲的平仄四声问题,古曲古韵要求严格,现在已难得讲究。旋律本身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只要没有明显倒字倒韵一般也就不再细究。但像当年某华裔歌手在央视春晚上大唱“归来吧,归来吧”,将“归”字唱成第三声(上声),听上去就像在召唤“鬼来吧鬼来吧”,这样的倒字倒音就是作曲上的严重错误。所谓通俗流行歌手自创原创歌曲大都是凭主观意愿和感觉在写在唱,既不懂理论作曲,中文又不过关,结果常常是实词虚词重音错位,语法乐理逻辑混乱,词曲不合词不搭调现象比比皆是,令人不堪卒听。这方面有无问题取决于词曲作者,责任不在合唱队员。- {+ Z( w+ p( H* x4 |& N4 n
* w3 B. M0 u* k9 q k) W
七、合唱队与伴奏的合作
6 A! s4 a8 \; l1 h! D8 e1 V2 _5 K# K, i+ T% |& q" K
这包括钢琴伴奏和大型交响乐队伴奏两种情况。通常钢琴伴奏都有一定的即兴和应变余地,能够配合指挥对合唱作某种程度的迁就、妥协或变通,使合唱排练较为容易进行,大多数业余合唱团都只习惯于如此做法,于是偶有机会由大型交响乐队伴奏时便会出现不适应。大型乐队演奏员人数和配器种类众多牵涉面广,演奏必须严格按总谱统一规定进行,不存在迁就变通余地,有些合唱团员就此认为“乐队太机械死板,同我们合不上,还不如钢琴更顺。”这样的想法大体上源自两个“缺少”:一是缺少自知之明。前已述及,由于基础训练欠缺,演唱习惯不良,不按乐谱规定而只习惯于按自己内心韵律意愿凭个人主观感觉来唱,速度节拍时值长期顽固性失准。此时不是要求自己提高水平跟上指挥和乐队伴奏,反而指望指挥和乐队倒过来迁就自己,但这既不合理也不可能,于是就抱怨“太累”并滋生抵触情绪;二是缺少相关认知。一些有经验的小型独唱伴奏民乐队尤其是传统的戏曲伴奏乐队有时确不一定始终严格遵照谱面,而是随时观察场上情况适当调整伴奏节拍时值与乐句起止点,演奏者们通过彼此眼神或肢体语言交流达到某些心领神会的默契配合以确保演唱伴奏顺利进行。大型交响乐演奏不存在这种可能,它的精准合拍整体统一是在严格的科学规律支配下实现的,这是音乐本身的要求,并不是什么机械不机械的问题。合唱队员把合唱与伴奏“合不上”(实际是自己“跟不上”)归咎于交响乐队的“机械死板”,这是完全荒谬的。* t3 N0 h& l) r- U, I5 }: m( L) N
- A3 p% p' h/ R/ n' P八、合唱表演的舞台新动向
9 y& J" u3 e; ^/ u' M T, l& U8 M9 j& v( N0 l$ S8 p6 j: H# }
传统的正规合唱严谨庄重,注重合唱本身的内涵。近些年来国际上一些较为新进的合唱团体出现了一些在着装与站位、队形变化与肢体动作、声音表情适度夸张等舞台表演形式方面大胆活跃求新求变的新动向,并通过国际交流部分地影响到国内。这些表演形式上的新变化是在传统范畴之内的探索创新,它们的演唱发音仍完全遵循正统的美声合唱规范,而与通俗流行演唱有着本质的不同。对国内业余合唱团来说,借鉴创新用得好,锦上添花耳目一新;用不好,东施效颦弄巧成拙,画虎类犬反为不妥。有益探索可以积极尝试,但也要避免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总的讲,既要突破传统鼓励创新,同时又应以坚持当代主流合唱事业发展为首先要务,在弘扬时代精神,建设先进文化的正确导向下取得协调统一,如此方为正道。
( T, ~: c" O7 G0 q/ G. s$ t+ ?
" W. o6 @! N9 C7 a* G8 ` 以上所述几条都是些一般程度的业余合唱实践活动中常见的基础性问题,但又确是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环节。随想随述,管窥蠡测,一孔之见耳。是耶非耶,见仁见智,欢迎交流赐教。
* P( G' y" J4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