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访 ! P8 L9 X- t/ Y5 o3 e 0 H, g' {9 ]! |8 w 我们想改变“谁来了就拿奖”的局面 2 f' y0 O0 C! x' r2 {8 p3 I k+ S5 b) Y& D" h
在颁奖典礼举办之前的一周,宋柯发表了一条长微博,感慨推动首届唱工委音乐奖的艰难与不易。他谈到,组织这样一个庞大的奖项,所有工作仅由包括他与徐毅在内的十余名义工来完成,大家各有本职工作,都是用业余时间,从零开始设置奖项、制定规则、安排报送、主持评审、策划流程,几乎每一个人面对的都相当于一个小公司的工作量,但所有人都没有酬劳。这一奖项评选在起初也没有经费来源,都是由唱工委下属唱片公司、音乐公司捐款众筹而来。 ' _+ M1 o8 `$ Y x- g 6 q, }/ ~: f, |- F/ e3 Q. e, F* z1 D 在采访中,宋柯认为,创立这一奖项最大的困难是在国内没有先例,尤其表现在唱工委音乐奖为了严格恪守自己的行业标准,不对明星提前承诺奖项,与那些明星来了就得奖的颁奖盛典迥然不同,因此在无法保证现场明星阵容的情况下,与赞助商、转播平台的洽谈合作都十分困难。“我入行业20多年,之前所有的奖都是艺人需求,有明星就有赞助,其实我不排斥所谓人气奖、商业奖,国外也有类似奖项,我们也欢迎更多明星来。但我们差了一个行业奖,唱工委既然是行业协会,就应当做这件事情。”$ A# O( B& W ~: z-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