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类歌曲:或是诞生于烈烈硝烟中的铿锵战歌,或是传承于悠悠岁月中的民族礼赞;它每每在重大场合庄严响起宣示国家尊严,也见证着体育赛场上王者的风采……从稚童到老翁,人人会唱。每个音符都令人心潮澎湃。
! R/ n5 f) O2 a, s! a9 t4 J: I% m& g5 k
这是国歌。
- `' c) ^/ ~4 ~$ o9 @8 G4 W! b% {/ b! k* R k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国歌的背后是国格。每个国家的国歌都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它凝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斗志,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朽的文化传承。透视国歌,能从中看出一个国家文明的底蕴和民族品格。0 i% ?4 E% K2 O; K* q1 p
# n4 B; y. n+ P. Z3 A. T9 T0 a/ G 有的国歌诞生后传唱至今;有的国歌见证了时代风云变迁而几经改易;有的国歌出自名人之手;有的国歌作者原本籍籍无名,因为创作了国歌而名载史册。. _& q6 {3 g4 N, j# _
) @9 }" R- l9 ?$ b- S# k 许多国家的国歌慷慨激昂,赞美本国的光荣历史和锦绣河山,歌颂传统文化、风俗生活、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瑞典国歌《你古老,你自由》,澳大利亚国歌《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单从这些国歌的名字都能体会出深深的自豪感。* J. u" m8 z" K. d8 s3 F& G+ P& [! A. l
" ?* V% S; m, t' n
国歌以其巨大的精神感染力、民族感召力和艺术震撼力激发出人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旋律各异,歌词不同,但在每个人心中,祖国的国歌都是最美的。不论何时何地,唱起它都热血沸腾。195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部乘坐“格拉玛号”游艇返回古巴——“我们出海后,第一件事就是唱国歌,这是我一生中少有的感到最高兴的时刻,因为我们正向古巴前进。”
8 g& o. N, c: V9 D
4 A& y" }) B$ j. }9 k! P 一些国歌诞生于战火硝烟的特殊环境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增添了此类国歌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质。当社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有人可能会觉得那些战争年代诞生的国歌“不合时宜”、应该改编,但不应忘记,正是这种歌曲在历史上激励将士们奋不顾身地奔赴前线。《马赛曲》虽然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但至今作为法国国歌的地位仍无可取代。0 B0 \* v; m; p( e. P9 P8 e
$ ^' j9 B- h/ m9 o8 R* o 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是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诞生于民族救亡的危急关头,是一首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壮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新中国成立伊始,遴选国歌,这首歌当选。当时也有意见认为,应当修改部分歌词。但最终经过讨论,保留原歌词而不加修改,正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共和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爱国热情,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3 ]6 e, i. |% z9 b0 b* e
+ r2 \! X2 \% P9 {% b7 ^ 烽烟已远,但那些经历过血与火的淬炼洗礼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具有跨时代的价值,通过国歌穿越而来,清音永驻,继续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激励着今人居安思危努力奋斗,永远不能失去紧迫感和精气神。 |
|